碳化硅功率装置已逐渐取代传统硅基装置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碳化硅功率装置已逐渐取代传统硅基装置,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碳化硅衬底是由碳和硅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单晶材料,主要用于导电、导热和物理支撑。与传统硅基装置相比,碳化硅功率装置在开关效率、装置损耗、功率密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碳化硅衬底的种类逐渐丰富。根据不同的电学性能,可分为导电碳化硅衬底和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其中,导电碳化硅衬底主要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多于无线电探测、国防军事、信息通信等领域。

目前,碳化硅衬底产业链大致可分为衬底材料、外延层、设备制造和下游应用。碳化硅单晶主要采用物理气相传输法制作,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衬底表面生产外延片,最终制作成相关设备。在碳化硅衬底产业链中,由于衬底制造工艺困难,生产成本最高,占48.2%;二是外延层,生产比例为12.4%。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碳化硅衬底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近年来,我国碳化硅功率器件生产工艺逐渐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应用领域逐步拓宽。目前,汽车已成为碳化硅功率器件最大的应用领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碳化硅功率装置已逐渐取代传统硅基装置,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此背景下,我国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碳化硅衬底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5G、随着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碳化硅衬底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碳化硅衬底需求将达到100万片。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我国碳化硅衬底市场已有多家企业,其中国外企业主要有Wolfspeed。、Soitec、Coherent、昭和电工、罗姆、英飞凌、意大利半导体、安美森等国内企业主要包括天岳先进、三安光电、同光晶体、泰科天润、天科合达、硕科晶体、露笑技术等。由于国外碳化硅衬底企业起步较早,产品质量较高,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

国内碳化硅基地企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份额较低。随着我国碳化硅基地企业的逐步崛起,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预计未来将逐步实现国内替代。

原创文章,作者:新思界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91711768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