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领域高管变动]三季报后,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两位女将下台

文 / 电动机出品 / 节点AUTO三季报后,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二位女将下台。北汽蓝谷子品牌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阿维塔科技首席营销官王蔺,二人均主管营销,此时不约而同的离开并非巧合。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两家车企作为新能源转型的“利剑”在各自车企集团里备受重视,然而,极狐汽车销量不佳,而阿维

[新能源领域高管变动]三季报后,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两位女将下台

文 / 电动机

出品 / 节点AUTO

三季报后,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两位女将下台。

北汽蓝谷子品牌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峰和阿维塔科技首席营销官王林都负责营销。在这个时候,巧合的是,他们离开了。作为新能源转型的利剑,北汽蓝谷和长安汽车阿维塔在各自的汽车企业集团中备受关注。然而,极狐汽车的销量并不好,阿维塔的新车上市只听到雷声,没有雨,这引起了市场的胃口。

他们的离职与卖车的困难密切相关。没有销售,就失去了一切。也适用于其他上市车企。上市车企再发季度考试成绩单考试成绩单时,几家公司快乐而悲伤。在12家a股上市企业中,只有4家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0.26%,比亚迪即将超越上汽集团成为a股第一汽车公司;北汽蓝谷等5家汽车公司亏损13.18亿元。

最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公司的表现如何?今天的头似乎不能坐在钓鱼台上,中泰、海马、江淮、力帆等尾部汽车公司也在新能源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他们能完全告别破产重组吗?

01

三季报后

为什么极狐和阿维塔换帅?

传统汽车公司推出新能源品牌作为转型的先锋。然而,除了广汽埃安等个别品牌外,许多汽车公司也存在许多问题。

卖不出去是最大的障碍。

北汽蓝谷和长安汽车阿维塔在第三季度报告发布后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这可能不是巧合。外部猜测与第三季度报告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11月7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峰宣布辞职,其工作由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范京涛接管。几天后,三位新高管上任,组成了北汽蓝谷的新团队。离开一个,上任三个。北汽蓝谷被拘留为重兵。

自2021年中旬以来,极狐汽车高管团队经历了几次调整。作为媒体人,王秋峰从腾讯汽车跨境转型加入北汽蓝谷,努力把握极狐汽车的营销事务。上任后,他先后被命名为崔健和罗大佑音乐会。然而,它似乎市场营销中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王秋峰来自媒体,阿维塔科技首席营销官兼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王林在高端消费品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近两年后,他在第一辆新车阿维塔11上市前夕辞职。

节点AUTO从两人的背景来看,他们都是从营销破圈的思维出发,但破圈并不容易。极狐和阿维塔都绑定了华为,阿维塔无法交付,极狐销量受挫。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净利润垫底,亏损35亿元,同时销量难以突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90.5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9.29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10.12%。与比亚迪全面电气化等激进转型派相比,长安汽车还有很大差距。

那么,换高管是否意味着焕然一新呢?

第二季度报告发布后,东风蓝图于今年7月宣布了许多领导小组成员的任免调整:前长城汽车欧拉品牌营销总经理余飞,任兰图汽车首席品牌官CBO。原极氪汽车高管刘展也加入,担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品牌和营销行业。这也是兰图汽车成立以来最大的人事变动。

事实上,回顾近几个月兰图的销量,与7月1793辆相比,10月兰图共交付2553辆,并没有显著增长。AUTO认为高管变化频繁,军心不稳,除非有力挽狂澜者开拓进取,否则很难扭转颓势。

当引进跨境营销高管时,北汽蓝谷换上了北汽的老将。但传统汽车企业的管理理念往往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一些打法大不相同。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基因层面的差异。据腾讯潜望采访,传统汽车公司营销副总裁介绍,他们对威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pp威来车主的高活动和带货能力,发现这两件事真的学不到。重要的原因是两种模式不同。传统汽车公司一般不直接接触用户,主要通过经销商的中间环节。

销量上不去,不仅仅是上述几家汽车公司。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公司年度销售目标的完成差异很大,大多数汽车公司年度销售目标的完成率约为60%。

1-10月,比亚迪销量140.29万辆,同比增长158.52%。2022年比亚迪的目标是120万辆,已经超额完成。1-10月,广汽集团销量203.75万辆,同比增长20.8%。与年初243万辆的目标相比,今年任务基本完成。

然而,大多数汽车公司的整体销量都在下降。受环境等因素影响,许多年度销售完成率未达到标准。现在2022年已进入第四季度,但长城汽车距离年初设定的190万辆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月至10月,上汽集团销量427.35万辆,同比仅增长1.72%,2022年年销量目标为600万辆,难以实现。

当汽车公司在年初设定目标时,新能源车型承担了很大比例。然而,芯片短缺直接影响销售增长,汽车制造本身就是规模经济。规模越大,抗寒能力就越强,否则发展就会受到限制。2019年11月4日,时任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曾表示,20万辆汽车企业规模下降5%,净利润可能下降10%;10万辆车规模下降5%,净利润可能下降15%以上。

一旦销量上不去,业绩压力就会急剧上升,问责高管也是必然的。

02

比亚迪骑着绝尘

三季度后a股车企阵营大分化?

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有严格的要求。北汽蓝谷作为一个能源品牌,北汽蓝谷在这方面实际上遭受了损失。转型初期的巨大损失都暴露在残酷的二级市场。AUTO认为,如果极狐汽车、广汽埃安、东风蓝图、上汽智己等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品牌的财务业绩被拉平,亏损是正常的,几家公司之间没有差别。

因此,对上市车企的评价,要多看自身的成长速度,少看横向评价。

[新能源领域高管变动]三季报后,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阿维塔两位女将下台

如果总的来说,A上市汽车企业12家,第三季度最高收入超过2000亿元,最低收入不足2亿元。上汽集团、比亚迪等在收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ST破产边缘有中泰、海马等。

从第三季度来看,有9家企业实现了收入增长,7家企业实现了母利润增长。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排名前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6.49亿元、93.11亿元和81.6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前三季度归母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利润。上汽集团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均有所下降,A被比亚迪超越的股车公司老板几乎成了定局。与此同时,北汽蓝谷垫底,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赛力斯倒数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118万辆,以较大优势赢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同比增长249.56%。从宋、秦、汉三大最畅销车型来看,比亚迪的销量最高(宋)Pro 起价13.88万),其次是汽车市场的秦家族(秦家族)Plus车型只卖10万出头,汉家族(汉家族)DM入门版售价高达21.58万元),10月双双超过3万辆。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低端车型宋秦仍然是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盈利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两款相对高端车型的畅销。作为比亚迪相对高端的系列,汉唐的主要销售价格基本超过20万元。第三季度,比亚迪汉卖出8.32万台;比亚迪唐卖出3.77万台。以比亚迪汉和唐为代表的车型正在扩大比例。

虽然长城汽车排名前三,但其收入增长并不突出。2022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373.46亿元,同比增长29.36%,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80.74%。尽管如此,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80.23万辆,同比下降9.25%。SUV品牌坦克销量同比增长。哈弗下降最明显,同比下降16%以上。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表现如何?2022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动欧拉、插电式混合动力魏哈弗)销量仅为9.69万辆,同比仅增长14.31%。与比亚迪等其他玩家相比,这种增长率明显较低。

除了龙头汽车公司,中泰、海马、江淮、力帆在新能源机遇上有立足之地吗?与过去相比,这些老车企有了新的面向。

在新能源浪潮下,中泰汽车的主要产品仍然是燃油汽车,有明显的落后迹象,但市场似乎仍然希望它。众泰汽车在前三个季度亏损4.17亿,收入只有4.86亿,而负债总额高达46亿。10月31日,中泰汽车宣布恢复整车业务,第一款复产车型T2022年10月20日,300在永康基地成功下线。然而,与五年前相比,这款车型是5年前的T300变化不明显。尽管如此,风险警告已被撤回,st从10月31日的4.51元大幅上涨到11月21日的6.33元收盘,中泰变回了中泰汽车。

自2020年底以来,的力帆汽车自2020年底重组。枫叶汽车主要销售出租车。尽管力帆和吉利合作推出了瑞兰汽车,但力帆汽车主要负责OEM。这样,力帆汽车作为吉利汽车唯一的上市品牌,只扮演其代工厂的角色。但2022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收入约53.09亿元,同比增长107.42%;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52亿元,同比增长206.18%,有起死回生的迹象。

前三季度海马收入17.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50.38%。然而,这种增长来自于卖房的收入。但仍未能弥补亏损漏洞,前三季度海马汽车亏损1.95亿元,同比增加亏损。早在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连续两年处于破产边缘,海马汽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多次自救。小鹏曾经成为海马的救星。自去年年底以来,海马似乎已经失去了支持者。

与上汽集团和北汽蓝谷类似,另一家收入和净利润同步下降的汽车公司是蔚来的OEM江淮汽车,从盈转亏。2022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总营业收入276.01亿元,同比下降1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84亿元,去年同期为1.9亿元。此前,江淮从蔚来汽车获得的收入逐年增长。根据蔚来汽车年报披露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江淮汽车分别支付约4.41亿元、5.32亿元和7.15亿元,近三年共支付约16.87亿元。今年似乎并不乐观。

03

新能源转型难

毕竟破局靠研发?

除了比亚迪、北汽蓝谷和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比重外,大多数上市汽车公司的转型仍在路上。

R&D投资是判断每个家庭转型决心和实力的主要指标。各车企R&D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智能网络、数字化等技术的R&D投资增加。

上汽集团R&D投资最高,126.64亿元;比亚迪第三季度报告的亮点之一是R&D费用,2022年前三季度R&D费用为108.7亿元。相比之下,2021年,公司的年研发费用也高达79.91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前三季度收入倒数的江淮汽车研发费用达到10.57亿元,同比增长12.96%。相比之下,北汽蓝谷前三季度研发投资仅为6.27亿元,同比下降约4%。

此外,长城汽车前三季度R&D总投资85.44亿元,同比增长64.74%,占营业收入的8.59%;长安汽车R&D费用也明显增加,前三季度R&D费用34.42亿元,增长65.09%。两者都在不遗余力地转型为新能源、智能网络、数字化等技能点。

现在看来,由于缺乏华为渠道的支持,阿维塔和极狐绑定华为的效果不如赛力斯。上汽智己/非凡等新品牌的销量如何让市场买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节点AUTO认为传统汽车公司不仅要为新能源发起自我革命,还要与魏小理、零跑、哪吒、威马等新力量竞争。当转型发令枪响起时,一些跑步者抓住了机会,比如广汽埃安IPO,东风岚图在资本寒冬下也在前几天拿下了近50亿的A轮融资,开启了上市之路。

新一代汽车公司正在a股上市,OEM和燃油汽车公司的生活空间将被挤压。可以预见,在未来,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一些高质量的a股汽车公司可能会出现,以改善二级市场汽车公司的整体形象。

节点AUTO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AUTO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节点AUT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4191788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