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处于叠加状态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处于叠加状态——既是最好的先发时代,也是最残酷的竞争时代。

中国自主品牌从技术到销量,再到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发展,都处于积极向上的好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燃料车场模式被打破,新能源品牌的叙事和新的消费价值观正在重建。汽车产品技术和服务体验的颠覆性创新不断出现,也给了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从激烈的价格战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似乎面临着最悲惨的时代。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在过去三年中,已有75个品牌关闭并转,保守预计60%至70%的品牌将在未来两年至三年内关闭并转。

许多行业领袖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只有5家公司的看法。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这也传达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真的太激烈,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阶段。

这种叠加在成都车展上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国汽车品牌正在攻击城市,探索原本属于牧马人、普拉多等外国品牌的硬越野保留区,今年的智能辅助驾驶专注于城市NOA(试点辅助驾驶),展示肌肉是中国品牌。

另一方面,与去年相比,成都车展新车发布会66-6次,首发车型68-24次,全球首发车型26-2次,全国首发新车31-5次,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结果。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就是这样的二元统一,个中的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销售和技术齐飞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BYD在2022年销量飙升至180万辆,不仅完成了自身的崛起,而且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面崛起。广汽埃安、理想、威来、零跑、哪吒、小鹏等品牌都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2022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理想、蔚来、零跑、哪吒、小鹏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万辆,哪吒的表现尤为突出,达到15万辆。

中国新能源品牌在市场销售中站稳了脚跟,自然对技术研发更有信心。BYD推出了E平台3.0、CTB电池车身集成技术、智能四轮驱动、云车系统、新一代智能驾驶舱、DMO专业越野平台;理想汽车在智能空间、智能驾驶和高压纯电动平台上取得了突破。其中,智能驾驶最重要的结果是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市NOA着陆。计划在年底前将其推送到全国100个城市,通勤NOA功能将向早期鸟类用户开放;哪吒、零跑、小鹏发布了自己的新结构,为未来的产销规模提供了支持。

本次成都车展的智能亮点是城市NOA的全面开花,不仅是理想的NOA落地,智己也宣布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幕。”IM AD城市NOA公测,未来3~5年大部分场景自动驾驶;7月,蔚来宣布城市NOP 开启商用,目前NOP 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等城市环路、高速公路已全面覆盖;长城汽车将于2023年在魏牌蓝山配备毫末智行的城市NOH系统,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实施,100个城市的目标将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

近日,有报道称,特斯拉正在推动FSD在中国落地。一场新的内卷战争已经开始。

看谁的血条够厚

这边是各品牌领航辅助驾驶的集中落地,让人心旷神怡,另一边是残酷的市场竞争,让人心有余悸。

上半年的血腥降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乘客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共售出952.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这仍然是在2022年汽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并暂停销售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

降价补贴不但没能成功换量,反而让消费者心慌。

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降价的战争仍在继续。大众、上汽通用、奇瑞、零跑等品牌继续推出各种促销优惠政策,现在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份以来,11家汽车公司宣布降价,从1万元/至6万元/辆不等。

原因并不复杂。新能源汽车严重挤压了传统品牌的生存空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明显萎缩。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燃油汽车销量为1816.19万辆,2022年燃油汽车总销量为1525.29万辆,一年内减少291万辆。

而合资品牌受影响最大。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合资品牌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价格。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难度进入了“极限”模式,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会倒下。

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传统品牌不得不降价。

新能源汽车也随之降价,主要是因为市场增长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9万辆,环比下降6.9%,需要进一步刺激8月份的价格。这也是金九银十的预热工作。另一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成本的降低,主要是电池价格的回调,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这一轮的降价。

王传福在比亚迪下线500万新能源车型下线活动现场表示,中国汽车品牌应该在一起。现在看来,中国品牌在降价问题上确实站在了一起。

自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快速发展的增量时代,进入了股票竞争时代。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2808.1万辆,2022年累计销量为2686.4万辆。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创造增量,而是取代了传统燃料汽车市场。

当销售增长达到顶峰时,如果新能源想要成功,传统汽车公司主要是合资品牌,不愿意支离破碎。降价获得自己的生存机会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是的,2023年降价到现在的程度,能否换取销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换取留在牌桌上的机会。谁的血条够厚。

悲惨吗?真的很悲惨。但是值得。

百姓评车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这种叠加状态,继续发展。一方面,新技术和新经验不断实施,另一方面,竞争更加激烈。事实上,两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应用《私人定制》中的一句台词是帮助自己,杀死他人!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91711767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