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生产|帮宁工作室(gbngzs)
从HI模式到智能车模式,华为BU的主角发生了变化。
其中一个表现是上半年的表现。2023年8月11日,华为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务业绩,销售收入3109亿元,同比增长3%;在整体增长业绩中,汽车BU原地踏步,收入10亿元,占总体比例0.3%。
2022年,华为业务收入20.77亿元,占0.3%。其中,智能选车模式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HI模式成本太高,基于这种模式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公司很少,仍在亏损。
第二种表现是王军回到华为BU。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今年年初被停职的王军已经回到华为BU,负责战略规划。此前,王军是华为HI模式的主要负责人。
本次调整后,王军不再负责HI模式业务,职位暗降。侧面证实,HI模式将不再是华为BU的主要合作形式。
智能汽车选择已成为华为汽车业务的热门模式。今年8月初,华为智能汽车选择涉及与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合作的两个新动态。
第一,2023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于8月4日举行(HDC)华为发布了最新的HarmonyOS 4.三天后,华为执行董事、终端BG CEO、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微博上宣布,华为智能选车业务首款纯电动轿车将首次配备该系统。
在渲染图中,这辆纯电动轿跑车的标志是“LUXEED”。根据中国商标网的信息,该名称的注册申请人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注册。因此,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能选车产品终于浮出水面,很快就会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
其次,8月1日,天丰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在Medium平台上透露,华为正在与江淮合作开发价格约100万元的问界MPV车型。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将大规模生产,销售目标为上市首年交付5万辆。到目前为止,华为和江淮还没有发表评论。
分析师表示,MPV在华为的长期汽车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汽车市场的定位就像华为P/Mate系列手机在手机市场的超高端定位一样,旨在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提升品牌价值,促进技术创新。
奇瑞和江淮都是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合作伙伴。此外,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合作伙伴包括赛力斯和Huaweiii Inside北汽极狐(HI模式)升级为智选车模式。
此前,华为早就计划建设了“华为问界”后来,由于内部分歧,这个品牌把这个品牌放在一边“华为”两个字去掉了,只剩下了“问界”。余承东随后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实际上是想把问界打造成一个生态品牌。原因是华为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选择合作伙伴。如果他们都建立了不同的品牌,就很难单独进行零售营销。
今年6月,华为成功转让了21个“问界”商标意味着华为赢得了该商标的主导地位,这进一步决定了问界作为生态品牌的定位。根据已有的“AITO问界”,帮宁工作室认为,未来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命名可能是“XX问界”,比如“LUXEED问界”等。
华为打造的生态品牌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新形式,无论只是问世界还是重新命名。如果成功,这种模式可能会重塑汽车行业的格局。
01.押宝智选
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一直强调华为不制造汽车,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每一步都影响着行业的神经。
近年来,华为在汽车领域推出了三种模式。首先,零部件Tier 1模式,像博世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这种模式很早就推出了。在华为成立汽车BU业务之前,它已经向世界许多地方销售了汽车互联网模块。
其次,HI模式,即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华为提供全堆栈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使用全堆栈解决方案来帮助汽车公司制造汽车。最初的合作伙伴是长安、北汽和广汽,但只有长安,即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的阿维塔。
第三,智能汽车选择模式,在人工智能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参与产品定义、汽车设计和产品进入华为销售渠道。用余承东的话来说,它是利用华为在C端积累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等,帮助汽车公司做好汽车。
在某种程度上,HI模式由原始设备制造商主导,但华为在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中占有很强的主导地位。对华为来说,智能汽车选择似乎是上述三种模式中最有前途的。
王军回归后的职位变动证实了这一点。停职前,王军担任华为BU COO(首席运营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也是华为HI 模式主要负责人。知情人士表示,从COO到CSO(首席战略官),表面上是平职,实际上是降职。
据媒体报道,一些华为内部人士和原车BU员工认为,王军的停职主要与人工智能模式和汽车零部件业务进展不佳有关。2022年,华为研发支出超过103亿元,最终收入21亿元,净亏损82亿元。
余承东还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HI模式业务发展受阻,“以前有三家厂商(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和我们合作过HI模式,现在只有长安阿维塔”。
基于AITO的销量,华为实现了智能汽车选择的盈亏平衡。未来,智能汽车选择的更大销量将为汽车BU业务带来更大的利润。人工智能模式刚刚开始,成本太高,数量不大,没有盈利。
余承东在百人会论坛上提到,华为成为博世的条件并不存在。由于美国的制裁,欧洲、美国和日本汽车公司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要的智能供应商,许多传统汽车公司(中国)害怕失去灵魂,新的力量必须保持差异化。
赛利斯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业为智能选车模式创造了成功的样本。今年5月27日,AITO问业第10万辆下线,创造了15个月内交付10万辆汽车品牌的行业纪录。此外,AITO问业还创下了9个月内推出3款车型的纪录。
在两者的合作中,双方实际上是相互成就的。
华为需要实施其在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方面的研发成果,最终实现商业闭环。赛力斯获得了华为品牌认可和华为IPD模式等管理系统经验。
华为一直强调,合作后,赛力斯在质量控制、核心技术能力、系统能力等方面与过去的小康社会不同。毫无疑问,与华为的合作调动了赛力斯的宝贵资产。
今年以来,AITO问界销量有所下降,余承东承认经验不足,经验不足,走了一些弯路。接下来,AITO升级,推出高智能驾驶版,第四季度将推出M9,优化零售、服务、交付等领域,希望促进销售复苏。
当然,有得有失。自合作以来,赛力斯一再面临舆论压力,业内有声音认为赛力斯在合作中不断失去发言权。而且,有了AITO的大IP,赛力斯很难创造自己的新标签。赛力斯现在计划推出自己的新品牌“蓝电”,我希望我们不仅可以依靠华为走两条腿。
这是一项没有绝对利弊的业务。
让我们看看奇瑞,另一个合作伙伴。自去年以来,奇瑞汽车发展迅速。今年前7个月,销量超过89万辆,同比增长47%。总体势头强劲,出口业绩突出。然而,奇瑞高端品牌星图成立4年多来并未取得突破。
今年,奇瑞焕新星图品牌推出星图系列,全面提升渠道形象。星图品牌高端向上冲锋的号角在星图时代吹响。华为与奇瑞合作的LUXED可能会给奇瑞高端品牌带来良好的认可。
北汽极狐原本是第一个与华为合作的HI模式品牌,但由于R&D周期长,市场推迟滞后,极狐阿尔法S HI市场表现一般。
余承东此前表示,华为与北汽极狐的合作存在问题“市场上产品竞争力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没有导致双方分手,而是加深了合作,升级为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也许,在新的合作模式下,双方将避免陷入困境。
至于与江淮的合作,据郭明鹏预测,江淮汽车认可了销售问界MPV的收入,因此该车型对江淮汽车的收入有很大的好处——即便是悲观的假设,2024年的MPV销量仅为华为目标的20%~2024年江淮汽车30%的收入仍能明显超过市场共识至少20%~30%。
华为有四个智能汽车选择模式合作伙伴。根据计划,华为BU业务将在2025年盈利,前提是至少有100万辆智能选择和人工智能模式。目前,已完成不到20万辆(AITO边界、阿维塔和极狐人工智能产品),窗口期约为两年。
02.能否颠覆
华为希望建立的生态联盟是汽车“理想国”。
第一个直接的问题是产品实力和价格是否能吸引消费者。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大力投资于新能源和智能轨道。那些不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品牌也有自己强大的竞争力,包括许多具有全堆栈自主研发能力和垂直集成集成能力的企业。华为的智能汽车选择产品必须在产品实力、质量和价格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竞争。
“买车不是买车就结束,买车只是开始,更多的是后续服务。华为主要负责售前服务,但售后服务主要由合作伙伴完成。这个标准不统一,有些响应速度慢,不可靠,所以我犹豫了。”一位对AITO问界感兴趣的网友提出。
自今年7月1日起,华为和赛力斯成立了“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端到端闭环管理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效果。
对华为来说,如何让合作伙伴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售后系统,或者建立一个可靠、快速的售后团队是一个大问题。“这可能成为智能选车模式的障碍。”有分析师认为,大宗商品一定不能只考虑售前。
其次,合作产品的差异化。余承东曾经说过,智能选择模式的汽车,规划不冲突,有些做SUV,有些做汽车,有些做MPV;有的做B 有的做C级车,有的做D级车,每个车厂做的产品都不重叠。
“这个计划也很困难。除了价格跨度大的产品外,还会对价格范围产生影响。谁先后搭载这些车上的智能驾驶舱或智能驾驶系统也是一个问题。后来者如何形成优势?”也有分析师提出,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此外,华为智能选车产品是补充还是替代合作伙伴?智能选车品牌会掩盖企业其他品牌的光芒吗?其他合作伙伴如何避免赛力斯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决方案。
从华为的角度来看,生态联盟确实有优势。正如余承东所说,在智能时代,投资规模非常大(例如,华为每年在汽车业务上投资100亿元),如果投资强度不够,就无法支持。对于一些汽车公司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忍受的重量。
“与传统燃料汽车时代不同,小公司可以制造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特别是在智能投资方面,中小型玩家可能无法跟上。只有巨额投资才能支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余承东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
生态联盟可能会带来一些颠覆。
首先,让中小企业有生存的空间。未来的洗牌和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能够生存的一定是巨人。华为可以利用智能网络的核心技术,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在极端时代生存下来。
二是带来渠道变化。“如果华为建立超市模式,将极大地补充传统的4S店模式。”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丽君说。在渠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智能选车的销售模式带来了新的途径。
第三,从更长远、更高的角度来看,可以促进中国品牌团结起来,共同向上,最终在世界舞台上作战。
事实上,华为最了解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困难,被压制和制裁的困难,以及被卡住的困难。他们知道,独立控制是工业安全的基础,中国应该在关键芯片、操作系统和零部件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真正的独立控制。这些都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做到的。
全行业必须共同努力解决安全可控问题,中国汽车企业要团结起来,长期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今年8月9日,在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离线仪式上,比亚迪展示了一汽、东风、广汽、长城、长安、威来等中国汽车品牌的代表性车型,并大喊大叫“在一起是中国汽车”的口号。
或许,“在一起”这也是华为的愿望,也是生态联盟的最终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51411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