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森序
制作|零碳知识局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浙江省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乡乡全覆盖”公共充电桩,形成城乡五分钟半小时充电圈。
在“充电桩下乡”政策明确之后,这也成为最强的地方政策。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部署和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持农村新能源汽车和农村振兴。“农村充电桩”已成为今年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渗透率已达27.6%。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的现象,据了解,2022年我国农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因此,必须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能源交通创新融合,全面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
2022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91.6%,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225.5%。车桩比为2.51:1.公共汽车桩比为7.29:1。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数为521.0万台,同比增长99.1%。2022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3.7万座,保有量为11.1万座。
《规划》提出了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蓝图:到2025年,全省共建成充电桩230多万,农村不少于90万,其中公共充电桩12万,农村不少于2万,满足新能源汽车400多万的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建设超过500家。到2025年,全省车桩比降至1.5:1.远低于全国平均2.5:1。
如此巨大的目标自然会成为投资蓝海。
千亿市场
根据浙江省计划,协调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奖励基金和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励补贴基金,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合理保障充电设施和配套电网、走廊空间资源和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的建设用地;鼓励地方政府分阶段减少充电基础设施场地租金。
总共超过230万个充电桩无疑是市场的巨大机遇。投资2~5万元(不包括土地租赁等费用),意味着2025年前浙江充电桩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到1000亿元。
近年来,浙江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浙江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34.82万辆,其中2022年新增49.46万辆,同比增长57.9%,占全国所有权的十分之一以上。
根据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发布的《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年度发展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7224个充电换电站和8379个公用专用充电桩,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全省桩站建设规划目标。
今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科技厅近日发布了《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将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将位居中国前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0%。
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将在浙江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村充电桩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为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该计划提出了一些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技术变革;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县销售服务网点,扩大周边农村辐射;实施国家继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增加优惠补贴,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此外,该政策还将促进充电桩的数字化发展。《通知》提出,反复使用“一键找桩”数字平台,促进充电设施监管的“一屏感知”,实现全链跨部门的“综合治理”,反复完善定位导航、预约充电、多渠道支付等便捷服务功能,加强与便捷出行服务平台和商业导航地图的互联互通,实现汽车、桩、人、道路等数据的高效互动。
投资经营挑战
投资大,慢回本是充电桩行业固有的顽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充电桩设置安装、现场租赁、后期运行维护等费用。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充电桩的设置和安装、场地租赁和后期运行维护。根据协鑫能科的公告,单个乘用车换电站的投资额为500.72万元;其中,换电站投资约260.72万元,电池投资约140万元。蔚来二代换电站的投资成本约为一代的50%,约为150万元。
根据规划,全省农村配电网三年累计投资不低于300亿元,但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配电网建设困难,运行维护成本高。此外,不同地区的情况也存在差异。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后续实际投资金额可能会增加。
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充电桩利用率差异化明显。目前,我国城乡充电桩分布不均,不同场景利用率差异较大。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利用率的提高,城市购物中心停车场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同时停车、充电、购物或用餐,方便,节省时间,受到新能源车主的广泛青睐,往往出现“难以找到”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利用率远低于城市,充电桩数量也较少。人们往往宁愿在城市充电站排队,也不愿“放弃近距离”,所以往往没有人关心。
除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外,一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使用也存在时间差异。在景区,对充电桩的需求在节日、寒假和暑假期间强劲,而对旅游淡季的需求显著下降。
充电桩市场门槛低,这也直接导致玩家数量众多。预计2022年至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将以3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608亿元,全球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充电桩市场规模如此之大,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其门槛并不高。因此,特来电、星充电等充电桩运营商、特斯拉、威来等提供充电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云快充等中小型运营商将分一杯羹。
原创文章,作者:角马能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72311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