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底盘总成供应商合同,完成业务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数据显示,2023年前6个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其中,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在这2.7%的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是绝对增长的主力军,也就是说,传统燃油汽车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状态。

再往前看,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总销量为1816.19万辆,到2022年燃油车总销量为1525.29万辆,一年内减少291万辆,

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燃油车业务在中国陷入了困境。表面原因是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转型缓慢,无法把握市场变化。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汽车企业的燃油汽车业务船陷入困境。其中,合资汽车公司和独立品牌在中国市场几十年,深度绑定上下游产业链,面对新能源变革,转型没有经验,加上市场反应不那么及时,不像汽车制造新力量,想要调整业务方向的效果自然不令人满意。

新能源汽车的爆炸式增长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产品格局,也打破了传统的产业链格局。

供应模式发生了变化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品牌推出产品的节奏往往是两三年来的中期改造,五六年来的新一代。产品开发周期长,主要是因为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机械件复杂,需要大量调试。以大众PEP开发流程为例,整车R&D周期约为55个月,其中新车型从产品项目开发(G8)上市需要39个月,大型车型需要24个月左右。这样的开发周期决定了产品的进度。

随着车辆功能和电子设备的增加,智能体验在电动汽车的综合产品实力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发重点也从零部件到软件和系统功能,车辆研发周期缩短,现在汽车迭代周期在1.5-2年之间,对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如,中鼎生产的空气悬架系统在行业内处于主导地位。现与威来签订新能源智能底盘总成供应商合同,完成业务升级。例如,拓普集团的热管理产品可以从提供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换热器等单一产品转变为提供高度集成方案的热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快速响应。传统的Tier1供应商处理新能源的影响,像传统汽车公司一样,没有经验,所以有很多Tier2或Tier3供应商直接供应新能源原始设备制造商,因为这些供应商的决策过程更平坦,市场反馈结果更灵活和高效,也愿意投资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因此,与新能源主机厂保持了高频率的直接联系。

Tier2或Tier3供应商以其有效的执行力直接超越博世、大陆等Tier1,直接供应给整车厂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Tier1供应商的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

生长天花板即将打开

由于电气化和智能化功能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架构设计与燃油汽车完全不同,主机厂的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科技软件升级。在燃料汽车时代,汽车生产过程专注于零部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调整,生产过程和动力总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动汽车时代,新的智能体验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消费者愿意支付真正的钱,所以我们看到主机制造商布局自动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和智能网络,这要求供应商必须满足软件的要求。

由于智能等功能体验对车辆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这些功能体验的供应商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如华为、百度等,这些互联网公司遵循产品思维开发完善,迭代升级速度非常快,使新能源汽车更换速度也加快。

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新品牌和新供应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始设备制造商在燃料汽车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产品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创新实践尤为重要,这在燃料汽车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这也与发展阶段有关。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趋于成熟时,产业链稳定,技术创新自然缓慢。届时,将形成新的汽车企业巨头和第一供应商。

汽车市场的重建也促进了零部件企业产品的改进。在以往的燃油汽车市场体系中,许多Tier2和Tier3供应商只能支持博世和大陆等Tier1,没有市场声音,在汽车智能、电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从机械零部件到智能零部件和电动汽车零部件,不仅可以提供更高的附加值产品,关键是可以直接与主机制造商联系。

这是一件繁荣的事情。其核心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实践和新品牌的崛起。随着其左右零部件供应商的崛起,它将迎来快速的成交量。

目前,许多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服务的传统供应商都在努力工作,因为他们的增长上限将打开,无论是产品、利润还是企业价值。

人评车

汽车零部件一直是一个“苦行业”,不仅投资高,利润微薄,而且没有发言权,容易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下游汽车厂繁荣的影响。

然而,在新能源转型的变革时期,汽车零部件迎来了增加市场话语权甚至“踩到主机厂”的机会。在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前者的实力。虽然这样的案例毕竟还是少数,但它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未来的市场竞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产品会越来越好用。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8071082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