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

俗话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30年里,奥迪过着顺利的生活。它不仅稳定了豪华车的品牌地位,而且躺下赚了中国消费者的钱。再加上公务车的光环,奥迪长期以来一直是豪华车的销售冠军,也是BBA的第一名。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羡慕它。

但在过去的五年里,奥迪在中国的生活并不好,也不像以前那么舒适了。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奥迪在中国市场销售了64.3万辆汽车,包括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8.4%。同时,宝马和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分别达到79.2万辆和75.2万辆。奥迪和传统竞争对手奔驰和宝马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到“10万辆”。2022年,威来汽车共交付了122486辆新车,也就是说,奥迪和威来的销量已经不同了。

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看,奥迪在销量、总销量比例和增长率方面都未能击败对手。今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1600 车辆同比增长89%,占总销量的10%;宝马6.5万辆,同比增长83.2%,总销量占11%。相比之下,奥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3.5万辆,同比增长43%,占有率为8.2%。

奥迪有点慌乱,因为新能源汽车无法带来奥迪的销量。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奥迪是第一个提出电动转型的一线豪华车品牌,并声称未来只销售纯有轨电车。但目前的市场反应非常残酷。如果没有,就没有。就连奥迪的母公司和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也受不了。很少公开批评奥迪,称奥迪品牌有发展潜力,但就是无法转化销量。

奥迪已经很久没见了。奥迪为什么这么拉?一方面,奥迪的业务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它在大陆走合资路线,但近五年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黄金五年。奥迪一直在颠簸,错过了宝贵的机会,被竞争对手挤下了中国豪华车的第一个宝座。

另一方面,特斯拉、比亚迪、威莱、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公司迅速崛起,从传统豪华车品牌手中抢走了大量市场份额。特别是以中国独立品牌为代表的汽车制造新力量,游戏玩法狂野。

比如直接粗暴的价格战,同等配置的车型价格降低,C级车按B级车价格出售。而且推新效率极高,像手机行业一样,不断推新车型、新服务刺激市场。消费者在哪里能承受“真香”的性价比诱惑,纷纷下单付款。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销售31.5万辆,是第一款高端豪华SUV。奥迪在前十名中只入围一款车型,其他名额由沃尔沃、凯迪拉克、理想和威来等品牌占据。

活着的问题也摆在奥迪面前。怎么破?奥迪有两个应对方案,要么练内功,自己做;要么向外界求助。

先说练内功。事实上,自2019年奥迪宣布将向电气化转型以来,已经掌握了四个生产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平台。这四个平台是MLBevo平台、J1平台、MEB平台和PPE平台。听起来准备充分,但这四个平台中没有一个能玩。

首先,MLBevo实际上是一个“从油到电”的平台。它最早是一个燃料汽车平台,也是一个过渡产品。该平台制造的汽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由保时捷主导的J1平台开发 MSB 升级改进燃油平台,主要用于打造高端纯电动轿跑车型;

MEB平台主要用于大众的ID. 奥迪计划使用该平台制造中小型纯电动汽车;

PPE平台由保时捷和奥迪联合开发,奥迪正式将PPE平台定位为“全尺寸、高端电动汽车平台”。

更尴尬的是,这四个电动平台中没有一个是奥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然而,公众非常重视PPE平台,认为这个平台是奥迪在中国重振市场地位的关键。

这个平台很强大吗?数据显示,PPE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支持800V高压充电技术,从10%到80%只需21分钟,还支持半自动驾驶功能。与大众自己的平台相比,它看起来不错,但与特斯拉和国内独立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相比,智能导航辅助驾驶(NGP)技术,完全自动驾驶(FSD)这个平台就像半成品。

慢一步,慢一步。由于内部研发只能拖累市场进展,我们只能寻求外援,花很多钱购买一个成熟的平台。这是不光彩的,但至少它可以帮助奥迪克服当前的困难。

据媒体报道,为了应对中国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竞争环境,奥迪正在考虑从中国竞争对手那里购买电动平台的授权,直接制造新车。

按照惯例,奥迪不会回应这样的谣言。但奥迪中国回应说:“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时期,奥迪将与各方合作制定战略政策,创造成功的未来。”

虽然语义含糊,但并没有否认谣言,也就是说,奥迪可能会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付费,共同创造(买)未来。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为什么奥迪要“服软”?因为它别无选择,只能看东方寻求帮助。显然,根据奥迪自身的发展进展,几乎不可能在2026年实现电气化。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奥迪自主研发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在2026年下线,但当时与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代际差距不知道该扩大到什么水平?

更不用说特斯拉了,它一路引领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奥迪品牌的许多“精神股东”认为,奥迪从中国汽车公司购买电动汽车平台是一种自我减少。但这些人忽略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实。

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4万辆,同比增长69.4%;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3%;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也就是说,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上,中国目前的水平并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甚至是领先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在弯道上超车。在与外国品牌的竞争与合作中,中国自主品牌一步步拥有发言权,这意味着“你过去忽视我,但今天我让你必须是我”。过去,中国汽车的“市场技术”也进入了“技术输出”阶段。

纵观中国,奥迪可以合作的电动汽车平台有着广泛的选择。比亚迪、上汽智己、吉利、富士康甚至小鹏汽车等自主品牌或制造商都有成熟的平台可供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个平台,奥迪都将面临成为“OEM”的命运。就像虎嗅嘲讽这一点一样,奥迪的新(活)车(命)公式是:奥迪外壳内饰,比亚迪 or 吉利出平台、三电、智能驾驶、软件、生产线。除奥迪四圈外,其他都是国产风味。很正。

自然,它也让人想起了前公众领袖卡尔·哈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汽车工业昨天来自欧洲,那么汽车工业明天很可能会在中国。”

那时候,他也许是想捧杀中国汽车工业,但是面对绝对的实力,这句话放在奥迪身上,可就灵效了。

原创文章,作者:唐辰同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7101073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