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盛况不再。

就在今年上半年,一个“天价锂矿溢价400倍,价值60.88亿元,最终被废弃购买”事实上,新闻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这很简单,就是今年2月20日,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特新材”)新疆若羌县南锂矿的瓦石峡勘查区以60.88亿元竞争(以下简称(以下简称)“南锂矿的瓦石峡”),公示交易结果无异议。

但志特新材到了《探矿权出让合同》的签订时间却不愿意拿钱出来。

就这样,60.88亿元“天价锂矿”被弃购。

0'

两个月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部宣布取消瓦石峡南锂矿资格,并在三年内实施联合处罚。

据此前媒体报道,瓦石峡南锂矿无底价上市,每次涨价幅度为10万元或10万元的整数倍。最终,瓦石峡南锂矿以约60.883亿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约为起价的400倍。

据消息人士透露,“志特新材料和特变电工曾预测,该矿可以以约20亿元的价格拍卖,但没想到在拍卖过程中,对手会一路涨价,最终拍卖价格会涨到60.88亿元。”

从外界来看,志特新材料作为志存新材料、楼兰特变电工、若羌县德恒国有资产投资集团的联合子公司,已成为新疆三大资源布局“触手”事实上,完全有实力赢“天价锂矿”。但最终选择弃购,与锂价暴跌有关。

弃购与锂价暴跌

“锂矿采购活动与锂价有一定关系。“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一方面,锂矿石的供需状况会影响锂价格的变化。当供需增加或需求减少时,锂价格可能会下跌;相反,当供需减少或需求增加时,锂价格可能会上涨。

另一方面,锂价格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锂矿的采购活动。当锂价格上涨时,买方可能会加强采购活动,以确保其原材料供应;相反,当锂价格下跌时,买方可能会减少采购量或暂停采购活动,等待价格上涨。

因此,不难看出,一方面,由于锂价格形势不明确,放弃高成本采购必须是安全的方式之一。

0'

的确,碳酸锂行业可以在过去几年里使用“过山车”这三个字来形容。当然,最重要的是价格。

根据SMM的历史价格,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开始逐步上涨,2022年迎来了快速上涨阶段。

2022年,澳大利亚Pilbara被视为全球锂价风向标的锂矿拍卖价格达到7805美元/吨,相应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成本约为56.5万元/吨。同时,2022年a股锂矿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00%以上,整体市盈率一度达到近40倍的历史高点。

随后,在下游需求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拍卖价格也在上涨。根据旺材钴锂镍的数据,2022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直达60万元/吨的天花板。然而,自2023年以来,在下游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锂盐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今年3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跌至18万元/吨的低点。

戏剧性的是,“天价锂矿”被抛弃的购买已成为锂价大幅回调的注脚。4月中旬以来,电池厂商陆续开始库存补偿,带动锂电池行业生产复苏,锂价再次突破30万关口。

但对于这一轮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业内人士主要认为,由于第一季度电池厂商的去库存力度较大,此外,下游需求上升,各行各业对未来价格的信心远低于去年。

在剧烈波动下,盈转亏损一般是由盈转亏损引起的

信心远低于去年的根本原因是相关上市公司当前业绩面临压力。

根据相关企业业绩预测信息,锂矿、锂盐、正极材料企业业绩普遍低于预期。西藏矿业业绩预测也拉开了上半年锂电池上游公司业绩寒冷的序幕。

根据公告,今年上半年西藏矿业净利润仅为2000-3000万元,同比下降93.69%-95.79%,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4.75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西藏矿业的利润也进一步下降。根据公司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739万元。根据这一计算,西藏矿业第二季度利润环比下降27%~84%。

0'

对于业绩“滑坡”,西藏矿业表示,由于上半年锂盐市场的起伏,下游加工厂不敢接货。此外,电池厂主要按需采购,上半年采购节奏放缓,下游需求不稳定。最近,一些锂盐厂的出货量增加,市场报价下降,这也导致了市场交易价格的大幅下降。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过程中,上游厂商利润明显承受压力的可能性很大。西藏矿业业绩“跳水”这也是上游制造商业绩压力的缩影。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披露,类似的案例可能会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锂矿业企业的业绩(预期)因下游需求减弱和产品价格下跌而下降,但锂矿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供给方面没有显著增加,在产业链中仍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0'

另一方面,以锂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相当被动。比如锂矿新兵鞍重股份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江西碳酸锂生产线在锂价上涨时及时投产,锂矿新兵鞍重股份于2022年成功扭亏,利润8239.41万元,同比增长185.9%。但今年第一季度,鞍重股份净利润仅88.6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6%以上。

令锂盐企业感到高兴的是,4月底锂价下跌有所改善。碳酸锂价格降至18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在库存补充和产能利用率提高的刺激下逐渐回升,市场逐渐活跃。

据上海钢联7月18日统计,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为29.85万元/吨。

盛新锂能、荣捷股份、天华新能、盐湖股份也表示,“锂矿原料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锂盐量价大幅下降”,锂盐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供需博弈阶段

总的来说,今年4月至5月锂盐价格暴跌的原因之一是主机厂自今年以来开始了价格战。在去库存的背景下,新车产量进入“慢行”通道,然后导致电池需求分阶段减弱,其连锁反应突然缓解了原有的锂盐供应紧张,导致碳酸锂等锂盐产品价格急剧下降;第二,现阶段电池企业,还主动去库存,降低自身开工率,导致对上游材料需求急剧下降。

随后,碳酸锂价格的稳定和复苏主要是由于下游汽车企业的新需求驱动的正极材料库、叠加材料和电池企业自身的碳酸锂等锂盐库需求。

然而,业内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锂价的合理范围。

在今年央视财经对话的一期节目中,谈到了锂价。

富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表示:“所有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去年都为锂矿业提供了1500亿元的利润,这是不合理的。”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供应链计划不匹配,导致供需失衡。去年年底锂盐价格达到60万,大部分来自贫矿,成本在10万/吨-25万/吨之间。去年年底,锂盐价格达到60万,大部分来自贫矿,成本在10万/吨-25万/吨之间。一旦进入相当理性的阶段,10万/吨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在最近举行的世界电力电池会议上提到了碳酸锂的价格。苗伟认为,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可能稳定在每吨15万-2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锂电池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供应方也在逐步增加产能,供需相对平衡,锂价格可能继续稳定在30万元/吨左右。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供需博弈后价格相对稳定,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内。结合电池和电极材料在短期内处于相对局部产能过剩阶段,锂价格可能在下半年略有下降,但电池长期需求强劲,锂价格将相对稳定。”

但不排除锂价短期波动的可能性,如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产能过剩等外部因素,但总体上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

中国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说:“对于上游锂矿石开采企业,该价格可以保证其利润和持续投资;对于下游电池制造企业,该价格可以保证其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至于今年下半年整个市场的走势,业内认为,虽然下半年电动汽车“金九银十”随着消费旺季的临近和储能需求的增加,预计材料企业将进入旺季补货阶段,但碳酸锂价格已经过去“过山车”之后,目前企业对碳酸锂的采购主要是刚性需求。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下游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仍在逐步恢复,全球储能需求的叠加推动了主要电池企业的全面生产;在上游,7月份锂矿集中增加,锂矿供应缓解。碳酸锂等锂盐产品仍处于供需博弈阶段。

尽管上半年锂价“过山车”市场让市场感到担忧,但从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趋势来看,对碳酸锂的需求不会减弱。锂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上游的关键产业,需要继续进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锂电池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00010368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