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问界M9不会对标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

语不惊人,死不休

“问界M9不会对标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豪华车型!”在上海车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华为执行董事、终端BU CEO、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再次说出了惊人的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问界M9不会对标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

图片来源:AITO问界

在此之前,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吹过了最大的牛,恐怕李翔关于理想L9是“500万内最好”的表述。

语不惊人,死不休问界M9不会对标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

图片来源:理想直播间截屏

在2022年理想L9新车发布会上,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翔声称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对标对象是宝马X7和奔驰GLS,即使与(劳斯莱斯)库里南相比,也完全不怕。看完余承东的言论,不知李想会不会。“拍大腿”一开始就感慨自己“过于低调”。

“吹牛谁不会,他们的造车水平真的比不上传统的汽车公司。”一位合资汽车公司负责人在上海车展期间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满。

华为不造车,余承东还是一样“自信”满满

即使华为刚刚强调不亲自造车,也不会影响老余的自信心。

不久前,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签署了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当时,余承东几乎成了汽车圈最大的“委屈”的人。2023年3月31日晚,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华为不造车”帖子下的实名回复说:“这个时代变了,只会让我们更难!几年后,大家都会明白的!留出时间去检查吧!”然而,关于华为是否制造汽车的讨论似乎很快就平息了。余承东对产品的信心根本没有受到影响。这次余承东口中“1000万以内最好的豪华车型”M9,预售价格48-60万元,按计划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

根据官方信息:作为全尺寸旗舰SUV,问界M9拥有与MPV级相当的舒适乘坐空间,并提供3-6个不断变化的乘坐空间,是一个新的D级豪华SUV平台。普通消费者将有机会拥有一个“1000万以内最好的豪华车型”。

问界产品从“百万豪车”跨越到“千万豪车”,余承东口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2022年6月,余承东在介绍M7时表示“M7将完全超越丰田阿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

当时,余承东的话甚至震惊了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直言:“听老余关于M7超过100万辆豪华车的问题,我想扔一只鞋,当老余谈到第三辆车时,看看他能用什么形容词。”

何小鹏大概没想到“千万豪车”来得这么快。我只是不知道我在哪里。“千万豪车”之后,余承东计划今后如何介绍问界的下一款产品。

语不惊人,死不休问界M9不会对标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

图片来源:AITO问界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余承东还介绍了问界 M5 智驾系列版。称在“鸿蒙座舱天花板”在此基础上,新增“智能驾驶天花板”,问界 M5 智驾版成为“双智天花板”。余承东说,华为首次上车 ADS 2.0 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带来无限接近 L3 高级智能驾驶体验将智能化提升到行业的新高度。

谈到智能驾驶,余承东还趁机回复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故意打击行业或者不懂行业”。

3月底,王传福在比亚迪 2022 年报交流会上曾表示,“无人驾驶是胡说八道,弄个虚心的东西,那都是傻瓜,这是皇帝的新衣服。”王传福认为,无人驾驶被资本束缚,花费数千亿美元,只是辅助驾驶3000元至5000元的高级配置。

在余承东看来,智能汽车的竞争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自动化。2025年 年,将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分水岭。

何小鹏对智能驾驶的看法与余承东相似。他认为,用户对智能的需求已成为刚性需求,“无人驾驶‘绝非扯淡’”。何小鹏预计,2027年,何小鹏预计 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年 35%。

吹牛太“满”,传统汽车公司看不下去了‍‍‍

也许是因为它出生在一个市场竞争足够激烈的时代,它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领袖“谨言慎行”,“敢说”几乎成了造车新秀的负责人“标配”。‍‍‍‍此前,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电动汽车行业的看法,称相信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也就是说,虽然小米还没有量产,但雷军已经将年销量目标锁定在1000万辆的水平。

汽车制造新势力的夸张宣传终于让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坐不住了。

今年4月13日,魏牌蓝山新车发布会上,魏牌直言不讳“比500万以内最好的SUV好”。还表示:“练了7年武功叫入门,练了32年武功叫大师,武功深度是造车派和资本派最大的区别”。

沃尔沃汽车在上海车展前“VOLVO TECH DAY和EX90中国首秀”上,沃尔沃直接释放“狠话”:“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上海车展上表示“狠话”的共鸣。杨洪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势力品牌沉淀起亚深厚的造车实力和技术底蕴,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新五年,新势力不断推动和努力,那么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应该是合资品牌。”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吴周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要你做得好,市场竞争是公平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日益丰富,只有“狠话”显然,赢得消费者信任还不够。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只有足够优秀的企业才能赢。如果产品最终没有达到宣传的实力,早期夸大的宣传也会让消费者更加失望,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品牌带来消费。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否盈利,仍然面临着难题。只有在市场淘汰赛中生存,才有资格继续下去“吹牛”。‍‍‍‍‍‍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您分享。如果媒体需要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和来源。任何媒体和“我们媒体”拒绝将本文的任何内容作为视频和音频脚本制作。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717773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