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半年时间,就有24多家公司发布了跨境动力电池轨道布局的新趋势。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中国动力电池公司披露了新生产基地计划,新产能超过200GWh。
一些企业跨境进入动力电池轨道,一些国内电池企业宣布建设海上基地。动力电池行业站在一个分叉的十字路口:要么出海,要么出去?
国内产能过剩,海外扩张繁忙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大约1000GWh的动力电池容量。目前,该行业的产能已达到4800GWh,存在严重过剩。”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警告称,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过去的“电力短缺、电力短缺、电力昂贵”转变为电池产能过剩。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电力电池产能过剩的话题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共鸣。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由于企业前期建设了大量的产能,汽车锂电池处于过剩状态,锂材料已进入新一轮的过剩周期。上游电力电池设备制造商还表示,今年的项目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电力电池行业,蛋糕太大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蛋糕。
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换市场逐步侵占市场份额,全球动力电池比例逐步上升。7月5日,韩国咨询机构SNE公布了最新动力电池安装排名。今年1月至5月,中国分别占据前十名的6家,中国企业总市场份额达到62.7%,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多百分点,日韩企业市场份额下降近4个百分点。
与国内紧张情绪相比,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在海外的扩张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8家中国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新增产能超过200GWh。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从中国卷入世界。
为什么要出海?愿景电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给出了答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海外市场还有400GWh左右的产能缺口”。在美国,相关法案要求车辆配备的电池组比例逐年增加,2024年为50%,2024年至2025年为60%,2029年为100%。
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选择在海外建造工厂,是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带来的巨大机遇。7月5日,蜂巢能源发布消息称,蜂巢能源正式在泰国春武里府建设,预计将于2023年底完成。
自2018年以来,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建立了第一家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池的海外工厂,并继续深化与海外客户的合作。2022年7月、8月和9月,福特、奔驰和宝马宣布加强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计划。
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部分中国电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日本、德国、泰国蜂巢能源、德国、土耳其、德国、越南、美国、斯洛伐克、匈牙利、葡萄牙、法国建厂。
电力电池产业国际化,掌握话语权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注册电池装载总量同比增长52.3%,为237.6GWh。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同比增长59.6%,以36.3%的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比亚迪装车量同比增长107.8%,市场份额16.1%,排名第二。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将一帆风顺?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为了真正实现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化,我们需要进一步掌握国际话语权。
一些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动力电池作为标准化工业产品和高科技附加值产品能否在海外站稳脚跟,应从三个层面看:
一是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出海主要依靠国内电池企业世界领先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出海的根本动力来源是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中国的动力电池产品,包括方壳、刀片、软袋和4680个圆柱形,不断出口到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市场。
二是动力电池海外投资壁垒较高,动力电池企业海外投资建厂也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将带动当地经济。
第三,资本国际化。例如,国内电力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开始选择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或选择与海外公司合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收购海外本土公司。例如,新旺达最近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实现了二次上市,这是国内工业资本出国的标志。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卷”动态全球市场的信心来自于核心技术的不断迭代和高端产能的外部输出。未来,随着供应链、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电池正逐渐转变为海外本土化制造。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已经在世界各地打开了一个大网络,准备出发。
然而,根据相关报告,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积极制定自己的相关标准,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如果中国电力电池公司想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就,他们需要进一步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声音,并赢得“标准阻力战”。
当地时间6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新电池法》的协议。一旦《新电池法》的完整版本生效,2027年后电池碳足迹将无法满足阈值要求,新能源汽车将无法在欧盟销售。如果包括中国电池公司在内的电池制造商想在欧洲市场销售电池,他们将受到更严格的环境和尽职调查要求。同样,6月份,福特和通用汽车三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统一收费标准,加入特斯拉北美收费标准(NACS)。
符合和遵守海外市场标准或法案是中国电力电池企业的第一步,但要实现更独立的发展,我们仍然需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目前,中国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6月份,中国领导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系统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深入参与汽车功能安全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继续提高中国对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的参与和贡献。
小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内卷甚至洗牌,都是市场适者生存的必然结果,该出局的企业终究会出局。如果你不提高自己的核心实力,不能掌握国际话语权,但在中国,去海外市场最终会退出,区别只是为了争取一段时间。与其试图在海外市场“赌博机会”,不如表现出勇气和决心,与强者同行,脚踏实地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做好产品和服务,让他人“退出”。
原创文章,作者:电车资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81510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