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000辆,首次超越

上汽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大出口商,可以被视为代表,但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汽车要想再创新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汽车只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汽车工业薄弱的国家出口。俄罗斯、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最典型的出口目的地之一。在产品类型方面,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廉价”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在外面生存的主要手段。

当然,我们不否认,与全球汽车巨头相比,当时的中国汽车确实缺乏出口到成熟市场的必要条件。品牌和质量都落后于人们的标签是如此根深蒂固。有了这样的信心,你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进入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梦想。

直到2020年,在行业转型的帮助下,或者中国汽车公司通过技术学习、收购并购、逆向发展等手段实现自我革命,一切终于有了转折点。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第二年,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000辆,首次超越韩国进入世界第三。到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311.1万辆,直接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无论是休眠还是积累,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我们最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中国汽车的出口业务。在企业层面,上汽、长城、吉利这些熟悉的名称,如何看到足够的实力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优秀代表。

年中,仅从上汽集团的口径就可以看出,去年占中国汽车出口近30%的上汽,上半年海外业绩依然名列前茅,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

效果显著的上汽出海

无论是否因为电气化转型,中国汽车的出海量都在过去两年里迎来了失散已久的激增。对于上汽来说,从单纯依靠价格进入海外市场到现在,品牌和形象的提升显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继2022年海外销量101.7万辆(出口90.6万辆,海外基地产销11.1万辆)之后,2023年1月至6月,上汽海外市场累计销量53.3万辆,同比增长40%。

虽然“海外每卖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制造的”有点骄傲,但就规模而言,上汽的出口业务显然在整个国内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一。

具体到品牌层面,上汽的MG因其声誉进入28个欧洲国家,服务网点超过28个 在830个月前仅在欧洲市场的前6个月,MG累计销量达到11.5万辆,同比增长143%。其中,新能源占50%以上。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中东和东南亚,MG也奠定了深厚的用户基础。

也正是这样,面对2023年,上汽也给出了“努力在海外打造一个‘20万辆级’市场(欧洲)和5个‘10万辆级’市场(美洲、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南亚)预计年海外销量将超过120万辆。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同时,为了满足各级市场的需求,上汽实施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本地化运营,逐步形成了车辆出口、KD组装、深度房地产等多种模式的“组合拳”。

一方面,在成熟的市场中,上汽以电动汽车为起点,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的绿色移动旅游需求,构建智能互联网汽车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上汽坚持提供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产品性能、更方便的维护和金融服务,探索新能源、互联网汽车等新类别的引入,引领市场创新。

此外,随着欧洲用户基盘的逐步扩大,随着欧洲将推广上汽首个“20万辆”海外区域市场,上汽也计划在当地建厂。

虽然我们未能从已知信息中了解具体的工厂地址,但正如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所说,“欧洲工厂建设一直是我们上汽人的梦想。”上汽目前在海外的发展势头将成为上汽下半年海外扩张的首要任务。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中国汽车出海,从早期的汽车出口到CKD零部件组装,到发达地区的工厂建设,这一直是一个过程。现在,上汽可以通过MG电动汽车在欧洲的热销势头取得这样的成就,涉嫌依赖捷径,但必须承认上汽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领导者。

汽车出口不能仅仅依靠上汽车

在上汽、奇瑞、长城等大型出口商的帮助下,相信自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对外输出的当量早已不同。此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日本第一季度汽车出口量为95.4万辆,同比增长5.6%。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汽车最终在出口量上首次超过后者。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1月至5月,汽车出口193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乘用车出口146.7万辆,同比增长96.6%。汽车出口总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124.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在这方面,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也改变了以价格为主要参考条件的传统出口口径。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再举一个例子,当德国《Auto Motor and Sport》汽车杂志愿意评价上汽生产的MG4(中国是“木兰”)“这才是真正的大众”。相信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信心有了显著提升。

随着中国商务部宣布,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稳步改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乘客联合会也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预计全年将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不得不说,今天中国汽车的全球形象维护也达到了历史高峰。

换句话说,在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这似乎是由电气转型的机遇和海外消费者现有需求驱动的,但从源头上看,它确实反映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积极行动。不仅是上汽集团,而且专注于各种细分市场的中国汽车公司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在海外寻求自己的祝福。

然而,在这种快速增长的海外出口量背后,我们仍然必须承认,中国汽车出口业务的飙升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从品牌形象的外部传播到产品本身造成的市场冲击,甚至如何成为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的主流,都是下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中国汽车出海,还得居安思危

以上汽车为例。虽然五菱和大同品牌与MG一起进入东盟国家、墨西哥等地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国际形势一直繁荣的前提下,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建立了一堵高墙,一切仍需要长期讨论。

总之,瑕疵不掩瑜。2023年注定是见证中国汽车出口再创辉煌的又一年。从以上汽车为首的企业表现来看,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维度。抓住汽车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出口逐步走强,全民将一次次竞争世界舞台。

[注:文章版权属于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擅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请联系官方微信:汽车公社]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01210053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