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电池法案通过,电池产业链将发生变化

欧洲新电池法案通过,电池产业链将发生变化

6月14日,欧洲新电池法案正式通过。

一旦新电池法的完整版本生效,包括中国电池供应商,世界上所有的电池制造商都将受到非常严格的环境要求和严格的尽职调查,以便在欧洲市场销售电池。离正式生效还有最后一步。经欧盟理事会批准后,该法规将正式生效。

新法规的主要目标是使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加可持续。主要是通过建立更高的有价值的材料回收率来最大化收集目标。新法规的核心内容包括电池分类、再利用、回收、碳足迹、电化学性能、耐久性等要求。

法规的一些细则如下:

1.电动汽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和容量大于 2 kWh 强制性碳足迹声明和工业充电电池标签;

2.便于消费者拆卸和更换的便携式电池设计;

3.LMT电池、容量大于2kWh的工业电池、电动汽车电池数字电池护照;

除中小企业外,对所有经济运营商进行尽职调查;

5.2027年锂回收率为50%,2031年锂回收率为80%;2027年钴、铜、铅、镍的回收率为90%,2031年为95%;

6.新电池从制造和废物中回收的最低含量:法律法规生效8年后,钴16%、铅85%、锂6%、镍6%;13年后:钴26%,铅85%,锂12%,镍15%。

通俗地理解,除了现有的碳足迹声明、标签和电池护照外,该法案还对电池中所含的回收电池成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那么这项法律法规的通过会对中国电池供应商产生什么影响呢?

电池产业链将发生变化

欧洲新电池法案通过,电池产业链将发生变化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欧洲市场是中国电池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据SNE统计,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在欧洲的电力电池安装比例持续上升,2019-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和34%。

目前,中国电池制造商对欧洲市场的影响仍然很大,供应量逐年增加,这对欧洲市场本地电池供应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通过一项新法案并不奇怪。一方面,它对进入市场的外部电池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它是欧洲市场本土企业的一种“保护”,在这项法律法规下,欧洲本土企业更容易完成电池生产的闭环生态,特别是在报废电池回收的前提下。

具体实施日期为2024年7月。

在此之前,如果国内电池经销商想将电池出口到欧洲市场,他们需要上述一系列碳足迹声明、电池护照和其他材料,以及电池回收工作但是这种电池回收并没有规定在哪里完成,可以在欧洲建厂,也可以在中国做。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和企业应该尽快做好应对准备。

自2024年7月1日起,进入欧洲市场的电池产品需要提供电池制造商信息、电池型号、原材料(包括回收和可再生部件)、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第三方认证报告、能够显示碳足迹的链接等信息。数字电池护照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但目前电池护照标准尚不明确,大众、西门子等德国企业已开始共同制定行业标准。

法律法规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中国电池商出口欧洲的成本将增加,以满足欧盟法案的要求。其次,电池足迹、电池护照等要求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低碳将成为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变化。第三,做好碳足迹、数字护照这些内容,是对整个产业链提出相对高效、准确的要求,从采矿原材料到电池、系统、回收比例和电池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电池护照内容,也给电池相关产业链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接下来,为了满足欧盟的标准,国内电池供应商必须按照低碳发展的理念进行改变,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改变。由于碳足迹算法应从原材料计算到生产,电池产品碳足迹的组成主要来自上游碳排放,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主要来自电池和系统的碳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

会不会影响国内市场?

动力电池,可能会降价吗?

无论是在欧盟新的电池规定下,还是电池行业发展的需要下,电池回收都是我们甚至全球电池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技术困难。电池原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的开采也对矿石原材料的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电池回收业务也应予以重视。

回收电池提取的原材料是否会影响终端价格是最直观的话题。

这样,目前电池回收的话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太先进了,技术手段仍然不发达。以欧洲的电池回收率为例。他们几乎没有回收电池中的锂,而是选择了更昂贵的钴、镍和铜;然而,回收率只有12%的铝、22%的钴、8%的锰和16%的镍被重复使用。

而且在中国市场,宁德时报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镍钴锰的回收率达到99.3%,锂达到90%以上”。然而,这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实验室数据,在大规模商业化实施中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这组数据并不令人信服。

回收电池需要拆卸电池组和电池,然后提取各种元素。过程复杂繁琐,电池组中的各种元素活性很高,拆卸过程中的损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国内市场电池回收存在电池规格不一致、电池淘汰进入市场后的统计管理等困难。一些企业曾经指出,20万吨废电池流入市场,实际上只有2-5吨的水平。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机制和电池回收的系统复杂性,产业链上下游的管理是电池回收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低回收电池的价格。

据推测,2025年中国市场退役电池将达到134GWh,这意味着2020年左右销售的汽车大部分动力电池可能面临退役。这是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大规模发展的时候,相应的技术能否成熟,产业链能否完善,将决定原材料再利用后生产电池价格高低的关键。

例如,在新的欧洲电池规定中,动力电池中回收材料的比例可能会影响我们电池行业的市场发展(至少出口到欧洲的产品是),但也会推动一定的电池回收行业的成熟。从长远来看,随着回收行业的成熟,动力电池的价格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可以降低多少成本?

以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的电池回收业务为例。锂的回收率达到91%,镍和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从长远来看,根据上述数据,当电动汽车的渗透率达到80%以上,再加上高回收率时,未来的动力电池甚至可以满足需求,而无需开采太多的新矿。

可以看出,当旧电池中锂镍钴的回收率很高时 当新能源汽车库存较高时,回收的旧电池原材料可以满足每年新增锂电池原材料的需求。此外,镍、钴等原材料是电池中相对昂贵的原材料。回收市场成熟后,动力电池的成本降低效果将非常明显。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相当于每吨3.5-4万元;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相当于每吨5-6万元(以上非生产价格)。反射到成品端,原材料价格下降,至少可以使成品价格下降20%左右。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3016978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