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标准版起价14

监制|何玺 排版|叶媛

近日,网上流传着“小米首款车”的配置和价格,传闻标准版起价为14.99万元。

该价格立即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

01

小米汽车“价格”再次引热

小米汽车首款产品“价格”披露颇具戏剧性。消息不是来自传统的网络媒体,而是来自小米的智能助手小艾。根据网上疯传的图片内容,“小艾同学”在回答用户提问时表示,小米汽车标准版起价为14.99万元,并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版本。WLTC测试范围最高为800公里,配备四轮驱动双电机,WLTC标准范围为700公里。

小艾的“爆料”无意中成为汽车圈和科技界的头条新闻。从网络讨论的角度来看,价格无疑是最刺激用户神经的因素。有些人觉得这个价格相当“接地气”,但也有很多观点认为“有水”。毕竟,如果“标准版”小米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光电池组的成本并不低。如果价格不超过15万元,市场上很多大规模生产的朋友产品都会感到非常尴尬。现有能达到这种续航能力的车型,售价几乎都在30万元以上。小米是不是要像手机领域一样,以性价比为卖点打“价格战”?想想去年9月,小米曾经由雷军亲自推出,以“粉丝投票”的形式,暗示第一款车型的价格将“探索30万元”,与刚刚透露的价格相比,情况更令人困惑。难怪大量网友评论说,无论真相如何,小米在造车领域的打法似乎离不开价格的核心“杀手锏”。

除了舆论的干扰,有兴趣的人也开始验证这个消息。我们发现,当我们打开小米手机问小艾“小米第一辆车的价格”时,我们不会得到上述谣言中的“配置” 相反,小艾会自动将界面跳转到网络搜索中,让用户自己找到相关信息。

小米也做出了非正式的回应。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华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说,网上传播的所谓披露图纯粹是捏造的。出于某种目的,一些人使用P地图软件合成了小艾的界面和编造的文本信息。我希望公众不要相信它。

02

在小米“价格”躁动的背后,用户再次为小米“价格”躁动

虽然小米证明了关于小米汽车“价格”的消息是谣言,但从人们对小米汽车“价格”的讨论来看,“价格”仍然是小米用户关注的焦点。

从小米手机到小米汽车,“价格”成就了小米,也成为了小米摆脱不了的标签。回顾2010年,当雷军成功携带金山软件和金山网络创建小米手机时,他的初衷是打造一款“性价比高”的智能手机,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雷军的想法是正确的。小米依托“同价位、不逊色甚至比朋友更好配置”的产品逻辑,依托互联网模式、社区营销和终极性价比,迅速成长为世界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小米真正实现了极具成本效益的宗旨,并在此基础上,在互联网经济中创造了“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器”等营销理念让大众津津乐道。小米做到这一切的秘诀在于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小米已投资近家企业,包括通信、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链领域。在这一产业链融合理念的基础上,小米实现了极致的性价比,使自己成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国际企业。但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第一部手机”概念的普及,小米品牌不可避免地与“性价比”相匹配、甚至“价格战”也是绑定在一起的。从那时起,无论小米进入哪条轨道,“价格”这个词都成了小米无法摆脱的标签,汽车制造领域也是如此。这也是小米汽车价格传出后,用户会因为小米的“价格”而不安。

母庸质疑,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价格是最容易改变模式的因素,而尚未正式发布的小米汽车确实需要使用“价格”主题来保持自己的热度,甚至打开未来的市场空间。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用户教育已经基本完成,混合动力纯电相组合的混合技术路径也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不仅新势力阵营正在加快推出新产品,吉利、奇瑞甚至BBA等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随着参与者的日益多样化,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以高端技术和高端价格为主流,而是开始进入一种普及和普及的新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中低端价格车型日益占据主流销售地位。比如最近几个月排名靠前的哪吒等后起之秀,主流产品的价格档位分布在10万到20万左右;领头羊比亚迪,10万到20多万的车型销量占全国的一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以合资汽车和独立国内品牌为主导的大规模“价格战”已经被推迟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提高了价格因素的权重,使整个市场进入了高度敏感的价格模式。从这个背景来看,小米自己的“性价比”标签确实给了品牌以价格为出发点,快速开拓市场空间的先天优势。

虽然“价格”是小米占据用户头脑的起点,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价格”标签对小米汽车的发展并不友好。尤其是对“高端”感兴趣的小米品牌。

03

小米车,让人兴奋的不应该只有价格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自2021年雷军宣布造车以来,“价格”一直是外界关注小米汽车的焦点。到2022年9月,当小米首次公开讨论其首款车时,显然希望用户关注新车的技术性能和驾驶体验。比如新车会是轿跑车还是SUV?乘坐舒适度如何?而且网上有意无意地“流出”谍照、参数等信息,也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层面。其中,第一款车很有可能配备和赛科技的Pandar128激光雷达,再加上小米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以辅助驾驶为销售亮点。

然而,从网络舆论的实际趋势来看,虽然用户的讨论一开始就非常关注技术水平,但它立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向,并开始全面关注价格因素。当大量用户不知道官方定价目标时,他们甚至不假思索地为小米的官方“创造”了理所当然的营销理念“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对小米来说,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警告了品牌的营销策略。如今,小米在用户心目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象特征仍然是“价格”。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要知道,从小米决定独立经营红米品牌,将主品牌小米与营销策略分离的那一刻起,小米就为自己设定了向高端迈进的总体目标。进入汽车赛道实际上是小米整体进入高端的另一项战略措施。但现在还是摆脱不了价格标签的现状,显然对小米向高端努力的方向不利。

虽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但情况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用户已经开始关注价格以外的因素,如智能化和操控性体验,这正日益成为品牌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起点。例如,虽然国内品牌的领导者比亚迪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依靠成本表现来获得市场份额,但自去年以来,它一直专注于推出高端品牌,并以云战、易四方等高端技术塑造自己领先行业的品牌形象。而且这种技术上的高端化,也直接带来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并直接推动了中低端车型销量的大幅增长。即使是国际品牌特斯拉,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率先发动“价格战”,现在也在国内品牌的激烈竞争下,开始努力在中国推出高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试图以更好的智能体验重新获得被国内品牌侵蚀的市场。

假如要在品牌间做个类比,未来小米汽车的市场地位,其实更接近“蔚小理”等新势力阵营。事实上,这个阵营已经严格区分了自己的立足点和“性价比”。例如,在新力量中表现最好的理想品牌,将卖点集中在传统品牌豪华SUV的广阔空间上,依靠混合动力系统,超越普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耐久性,加上智能驾驶舱和辅助驾驶技术的科技感,使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科技巨头华为的全力支持下,积极加入这个阵营的另一个品牌也以大尺寸、舒适的SUV驾驶体验、超强的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智能的辅助驾驶系统吸引消费者。目前,两者都已经实现了30万元的车价 ,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中高端品牌形象。

相比之下,小米汽车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应该过于依赖“价格”的打法,而应该是新技术、新外观(高价值)、在特色功能等方面下大功夫,用科技和创新打造 “爆点”和卖点让用户对小米汽车的“新技术”和“新功能”感到不安。

原创文章,作者:何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3016978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