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本文以公开资料为基础,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趋势总是打扮成路人,出现在闹市区。甚至走在你面前,你却一无所知,只是埋头赶路。

如果我告诉你,现在被嘲笑的国产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力量,你会怎么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1月至4月,国产汽车出口近150万辆。

这一历史时刻淹没在国内围城内卷的声波中。

将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连接起来,你会发现中国汽车的出口正在飙升,而不是脉冲昙花一现。

正是基于此,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国产车出海的脉络,于是有了大费笔墨的《回到1970s》:日本汽车是如何在全球崛起的?这份报告是对其山之石的第一次询问。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图1:2012-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趋势(万辆),数据来源:乘联会,中国汽车协会

接下来,我们将直接关心主角——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力量。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但目前,进一步解决国内汽车的困难和困难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尼采的话,可能有明亮的效果,事实上,当你看着光时,光也照耀着你。

01站在十年的变化点

2010年是出海梦的起点,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的汽车出口一直徘徊在100万左右,停滞不前。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到2021年,汽车出口销量翻了一番,首次超过200万辆,并开启了加速模式;2022年,这一数据再次上升到340万辆;如果简单地将2023年前4个月的数字化年化,今年的出口将达到450-500万辆。

在过去的三年里,恰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年。

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大量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竞争激烈;传统独立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子品牌也充分利用内生动力快速增长。数据是最好的解释。在中国的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是绝对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竞争优势》中总结道,技术变革是侵蚀成熟企业竞争优势、将其他企业推向竞争前沿的重要平衡器。

纵观百年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日本汽车崛起的机会是省油技术;近十年的电气化浪潮将是新玩家——中国汽车推向世界舞台,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与三大燃油车相比,中国企业对电机、电池、电气控制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和彻底的研究,建立了一条通用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在电气化的趋势下,日本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美国汽车的马力已经成为过去。日本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仍有逆转空间,但随着比亚迪、长城、吉利等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出,日本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优势逐渐被抹去。

新人总是踩着前人的尸骨捡起台阶。

2022年4月3日,一则公告震惊了国内外汽车圈。比亚迪率先正式宣布全面停止燃油汽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在他身后,吉利、长安、广汽等人也决心投身新能源轨道。

今年第一季度,广汽丰田销量下降17.5%,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下降近40%。

当独立品牌在新能源轨道上崛起时,合资品牌无疑首当其冲。然而,当国内纯电动汽车已经达到数千英里的范围时,许多合资品牌仍在燃料汽车上“修修补补”,以48V轻型混合动力车为卖点,收获所谓的品牌溢价。接下来,两个以上的合资品牌因失去竞争力而退出中国市场(这里不再重复命名)。

回到海外话题,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是外国品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对国内汽车的深刻偏见并不能立即刷新。因此,必然会有人质疑中国汽车出口的成绩单是否填写了低端车型?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高、中、低产品齐头并进的趋势。2023年,中国汽车平均出口价格为2.0万美元,同比增长2022年1.8万美元。即使出口中有一些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贡献,国内品牌也有强劲的势头。例如,比亚迪、红旗、灵科等独立品牌将自己产品矩阵中的中高端车型出口到海外。

如果你陷入一种思维模式,很容易复制当年家电的出海模式,那就是发展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低端市场。事实上,中国汽车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以德国为例。今年1月至3月,28%的电动汽车进口德国来自中国。事实上,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欧洲汽车大本营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地区。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图2:中国汽车出口分布,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总之,中国汽车加速出海,得到海外客户的认可,是中国汽车企业集体冲锋的结果,也是多年来无声竞争的原始裂变。这也是中国汽车从大到强的必然途径。正如通用汽车传奇首席执行官斯隆所说:海外市场的发展是国内发展的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延续。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两年来,在漫长的产业变迁中,国产车出海的发令枪已经开始,接力跑是关键。

汽车工业是国家可靠的经济起点。以日本为例,20世纪70年代末,与日本汽车工业相关的行业解决了10%的就业问题,汽车生产总值占制造业的10%。由于汽车乘数效应巨大,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消费低迷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但与出海相关的政策支持,更多的是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础设施,目前与汽车相关的基本空白。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出海是下一个不能丢失的战场。回到1970s:日本汽车是如何在全球崛起的?”在回顾日本汽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关键节点是日本汽车公司抓住了两次石油危机的机遇,成功进入美国市场,长期投资海外生产基地扩张,最终将日本汽车带到世界各地。

欧洲已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第一站,也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它的重要性相当于美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早期的鸟类已经通过了欧洲,国内汽车需要在世界各地复制出海的结果。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图3:红旗E-HS9抵达瑞典:公司网站

目前,中国汽车的出海可以说是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所欠的东风可能仍然是战略关注、渠道铺设和品牌建设。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可能需要重复日本汽车的出海。

技术禁锢已经被打破。

中国汽车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像日本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大大领先美国汽车公司一样。

当时,日本汽车有丰田、本田和日产。现在,中国也有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能够折断手腕的汽车公司和小米汽车;日本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益生产管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链比较优势,就像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一样;日本有爱信、电气装饰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有宁德时代、精进电气、华为、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领域的转型,赋能电动化、智能化。

战略惯性尚未逆转。

但大多数汽车公司的想法仍然停留在内部卷。毕竟,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30%,国内蛋糕将超过30%、五年内就够吃了。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你过于关注国内汽车市场的漩涡,很容易看到泰山,忽视汽车出海的趋势。自2017年国内汽车消费总量达到峰值以来,海外市场市场市场更大,增长空间数倍。

以手机行业为例,当年只剩下华为了,OPPO、VIVO和小米无一例外都在海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果方向不再争论,下一步无非是怎么做。

根据日本汽车出海的规律,中国汽车公司需要加快建设海外基地和销售网络,巩固其优势。

类似的情况下,在20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的海外业务主要依靠其海外生产基地,约80%的海外销售是由海外工厂制造的。还有一个参考答案,特斯拉在世界各地拥有6家超级工厂,其中4家生产能力布局横跨北美、亚洲和欧洲。

最后,国内消费者最关心的品牌也是出海不可或缺的关键。与海外老牌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还有更大的向上空间,需要在品牌宣传上多做功课,利用营销杠杆。

今天,我们在自主品牌中看到了这一趋势。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长安汽车于今年4月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计划2030年进入全球90%以上市场,在海外布局50多万辆产能,建立20多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超过3000家,推出全球产品不少于60款。

如何全球崛起02国产车?

图4:部分独立汽车企业海外基地布局,资料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03国产车新十年

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下一步是主旋律。未来中国汽车的海外发展将如下:

·大约有三家国际制造商将出现在中国,拥有全球制造基地布局能力,在燃料汽车时代,丰田和大众也将向手机领域的HOVM致敬;

·中国汽车将出现在海外市场,如Model 3这种爆款车型;

·中国汽车在海外崛起的同时,将优先推动徐升集团、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三华智能控制等国内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海外领先布局的企业。

从自主化到国际化是世界上任何汽车强国的必修课。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围城,能否从趋势变成大势,将在10年内揭晓。就像比亚迪和吉利一样,他们已经探索了自己的高端品牌,这可能意味着正如前面所说,当你看着光的时候,光也照耀着你。

原创文章,作者:锦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1239588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