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祥威
编辑|德新
“今天没有人拿到票。”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看到谁能成功。”
“核心是长期发展。”
6月15日,何小鹏在出席第十五届蓝皮书论坛时作出上述判断,并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去年组织变革的部分调整细节。
曾经排队的魏小理三兄弟,现在只有理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小鹏和蔚来的增长放缓,甚至迫切需要抓住下滑的势头。在关键时刻,何小鹏对公司、行业和趋势的把握将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在何小鹏看来,组织变革是未来五年的核心要素。
基于公司组织变革的进展,他将竞争拉到了更长的时间维度,认为公司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走向正循环,并在2025年走向超高速发展。
第一,组织调整细节:一开始怎么调不动?
上个月,2023年小鹏汽车交付令人担忧 Q1财报。
财务报告显示,小鹏汽车第一季度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45.9%,净亏损23.4亿元。小鹏汽车第一季度总交付量为18230辆,比2022年第四季度2204辆下降17.9%。
由于新车交付数据不佳,收入和毛利下降。更准确地说,小鹏P5、G9没有带来热销,也没有达到预期。
在外界看来,这两款车在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何小鹏称,“去年公司面临挑战,很多内外朋友都给我提建议,比如做好营销。”
然而,他认为,在一个新的变化中,未来五年是核心,不是营销或产品规划,第一个重要的是整个组织的调整。
“每个人都是原来的汽车人或互联网人。他们在过去成功了,形成了惯性。组织中每个人的思想、行为、过程、效率、工具、策略和方法都是在过去的记忆中创造出来的。”何小鹏说。
一开始变化并不顺利 。
在蓝皮书论坛上,何小鹏首次披露了变革过程:
“自去年2月和3月以来,小鹏开始进行优化和调整,然后发现他不能调整,换汤不换药。因为目标已经调整,但组织、策略、方法和最终行动结果只是想向公司老板证明,并将原始结果包装成一个新术语。”
直到下半年,新的变化才开始出现。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据36氪报道,去年10月,小鹏汽车发布了全员邮件,成立五个委员会和三个产品平台矩阵,其中战略、产品、技术等委员会由何小鹏担任委员会主任,三个平台产品矩阵最终向何小鹏报告,该矩阵被指控 IPD开发模式与华为相似。
IntegratedIPD全称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又称集成产品开发,是一套优化产品研发周期、成本和质量的方法论。IBM是最早的实践应用公司,后来被华为等科技公司引进。
在汽车行业,理想的汽车更早地谈论IPD。“作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像IPD这样的矩阵组织和流程实际上非常有效。”今年3月,理想汽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翔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
从今年2月开始,小鹏所有的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组织管理、流程体系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在营销体系方面,年初加入小鹏汽车的王凤英将汽车贸易与销售相结合,将大中型平台变成小前台;同时,整合服务团队,提高营销服务效率,促进内部扁平化管理;销售端和渠道端也有相应的变化。
何小鹏在分享中指出, 变化非常有效,变化已经初步显现,未来半年、一年、一年半都会看到巨大的变化。
根据组织变革的结果,何小鹏预计,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将进入微弱的正循环。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循环速度将加快。从明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底,它将进入超高速公路的正循环。
二、“谁能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成功?”
蔚小理轮流坐庄,现在是理想风光无限,也是小鹏和蔚来的灰暗时刻。
早期蔚来品牌人气最高,2019年危机过后,又回到了蔚小理老大哥的位置。
小鹏也是蔚小理销量的头号选手。整个2021年,小鹏的月销量都在上升,把蔚来和理想压在身后。
理想的努力慢了一点。之后,理想的ONE产品在2021年成为热门产品,并在更换和更换后连续每月交付超过1000台。后来,随着L系列产品的复制和推出,目前 销量碾压蔚来和小鹏。
难怪何小鹏笑着感慨,汽车行业是“各领风骚一两年”。
事实上,从融资、量产、年销售10万台到组织问题的解决,新车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PK。
直到今天,何小鹏认为PK还在继续,胜负还没有分开。
“今天谁已经在牌桌上了?至少我认为中国没有企业,中国的初创企业已经确定在下一张牌桌上。”何小鹏说。
把它放在整个汽车行业, 魏小理三家公司的规模和年销量与一家大型汽车公司还有几倍的差距。
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在2022年全球15家汽车公司中,根本没有中国汽车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你看看我们的内部,一群幼儿园的孩子被掐死了,成年人还在外面看着。”
除了新的汽车制造力量,传统的独立品牌正在努力,近年来受到市场份额影响的合资汽车公司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
更不用说BBA等豪华车企的转型了,一些日韩合资车企正在酝酿反击。
在蓝皮书论坛期间,有一个关于“下半年合资车企走向何方?”讨论向大家展示了合资汽车企业的态度。
一些合资汽车公司的高管并不否认,他们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确实走得很慢,但每个人对下一个市场格局仍有信心。
“你会三年,我会你十年学不会。”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同意沃尔沃的说法。
杨洪海说,“明年全球L3都上车了,在中国也发了。L4我已经开始了路试。在整个智能化程度上,你说汽车和机器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包括全球化盈利能力在内的整体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和全球化经验,合资企业远远大于本土市场。”
无论是魏小理之间,还是扩大到与特斯拉等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甚至外国品牌的更大战场,目前的竞争更像是热身赛。
三、长期思维,等票
何小鹏认为,科技创新、规模化、全球化等都属于高质量发展,但最终要以长期思维为基础发展。
基于长期思维,他重提到对混合动力不乐观:
“我可以预测,在未来两年,中国将会有大量的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在家庭汽车中。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看到了成功,所以跟随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什么呢?它是市场驱动力和成功驱动力。如果你在长期思维中,你有可能是最长期的思维逻辑吗?”
同样基于长期思维,何小鹏认为软件加持的智能拐点时刻即将到来。
行业共识是,电气化是上半年,智能化是下半年。在智能领域,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的比例最大,尤其是智能驾驶。
例如,华为BU每年直接投资100亿元,华为70%的汽车 – 智能驾驶投资80%。
在智能阶段,汽车被认为是硬件和软件层面的集成产品。出生于互联网企业家何小鹏认为,汽车软件时代即将到来,并一直坚持智能投资。
他表示,“在新的技术浪潮中,特别是在软件比例越来越大的技术浪潮中,模式将会发生变化。如果硬件占主导地位,汽车的模式就不会改变。今天,软件在汽车中的比例并不高,因为客户感知的程度并不高,但客户感知的程度在未来五年将会更高。”
今年,蔚小理将推出基于BEV重感知轻地图的城市NOA方案,智能驾驶将成为蔚小理三大决定性领域。
何小鹏回忆说,2004年创业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家在2007年到2010年反复问一个问题,谁能拿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票,最后发现那个阶段没有一款产品能看到票,票只出现在2010年及以后的硬件和软件上。同样,汽车行业的票也没有出现,下五年谁会成功。
未来五年,集度、小米汽车等鳄鱼将进入战场,华为和汽车公司将有更广泛的合作,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争夺门票,我希望小鹏真的准备好了。
(图片来自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原创文章,作者:XEV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9129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