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来连续12个季度在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

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属性正在加速消化,工业产品的特点开始贯穿行业。

首先,近年来,与传统汽车公司在产品层面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利润水平也大幅下降,接近燃油汽车。

行业整体风格转型立即带来了市场格局的变化。特斯拉等龙头企业掀起了降价浪潮。小米、百度等新进入者不断增加,老玩家压力急剧增加。

近日,蔚来发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虽然部分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全球布局和高端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得到市场认可,股价也上涨。13日收盘时,蔚来在美国股市上涨5.12%,在香港股市上涨5.78%。随着威来12日宣布全系列产品降价,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瞄准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汽车市场价格战逐渐趋于“白热化”。

蔚来在补贴退潮、竞品降价的情况下,突出了经营韧性?

财务报告显示,蔚来第一季度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7.7%。汽车销售额为92.245亿元,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37.5%。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5%,2022年同期为14.6%。对此,蔚来首席财务官曲玉表示,随着第二代平台新车型的交付,预计毛利率将在第三季度恢复到两位数,并在第四季度超过15%。

威来连续12个季度在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

事实上,威来的盈利压力与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202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了两件改变行业格局的大事。首先是延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需求方的购车决策。与此同时,龙头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年初掀起了一波降价浪潮,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利润水平。

行业充分市场化,利润水平下降,使各大汽车企业面临巨大考验,压力也反馈到业绩。比如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45.9%;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14.21万辆,同比下降26%;长城汽车收入290.39亿元,同比下降13.63%。在此背景下,能够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威来的经营韧性。

汽车公司的商业模式一直很容易理解,交付量可能不会带来利润,但肯定会带来收入。蔚来能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7%,直接原因是交付量同比增长20.5%。财务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威来交付了31041辆车,包括10430辆高端智能电动SUV和20611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威来连续12个季度在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价格超过40万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威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有领先优势,但影响高端市场的品牌并不少。为什么威来率先站稳脚跟?

蔚来的可持续性如何,长期主导用户体验的提升?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高端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这也有助于企业培养品牌忠诚度,提高品牌声音,进一步赋予整体发展能力。基于此,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今年也陆续发布中高端新能源产品,加快向高端市场拓展。例如,比亚迪于1月5日发布了一个新的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及核心技术“易四方”;2月16日,吉利汽车宣布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正式命名“吉利银河”。

然而,做高端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简单地做大尺寸、配置满、推高价格、品牌认知等方面仍然困难。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的高价付费?国内汽车公司需要关注长期的消费者价值认同,声誉始终是走高端路线的唯一途径。

这就是为什么威来坚持长期主义,继续增加对产品研发的投资。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30.7亿元,同比增长74.6%。根据QUICK 根据FactSet统计和各企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17家主要汽车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达到6034亿元。从数据来看,蔚来的增长领先于行业,但研发投资要想进一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最重要的是获得市场认可。

威来的做法是将产品作为生活方式平台的入口。购买车辆后,用户可以与社区企业互动,分享产品感受和生活体验,如新颖设计、食品店探索等。同时,通过对用户反馈的全面了解,迭代车辆OTA升级等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高密度联系,增强产品的归属感。

财务报告显示,蔚来有365个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覆盖136个城市;有359个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覆盖196个城市。全球共有1474个换电站,为用户提供2300多万次换电服务。基于此,蔚来的打法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据J.D.ET7是Power发布的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魅力指数,在豪华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

英大证券认为,目前许多汽车公司的新车型布局呈现出追求品牌向上、高端智能电动布局的趋势。在这次耐力跑中,威莱正在引领购买体验的改善和产品水平的持续优化,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然而,这也意味着威来的投资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该行业已进入交付量和利润率的竞争“淘汰赛”,如何在压力下平衡投入产出,提振销量,是威来面临的难题。毕竟,生存是任何企业的基础。

蔚来能否实现下半年月均交付2万辆车的目标?

威来似乎对下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第二季度交付指南为2.3-2.5万辆,预计收入为87.42-93.7亿元。威来董事长李斌也在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表示,他有信心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每月交付2万辆新车的销售目标。

虽然威莱将在今年下半年保持稳定的产品发布节奏,如6月15日将发布ET5旅游版,并于当月交付,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的8辆车也已开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全面推向市场,但简单的销售目标希望新产品销售,风险实际上有点高,因为热门产品的出现往往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仍然需要将销售任务分解到具体的企业战略层面,这次威来选择了寻求稳定的做法。

6月12日,威来宣布全系列新车价格下调3万元。同时,第一辆车的权益将进行调整,包括取消终身免费换电。整车保修期由10年无限里程调整为6年或15万公里。然而,对于已经取车的用户,包括终身免费换电在内的第一辆车的权益将保持不变。

威来连续12个季度在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

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年初宣布降价后,蔚来也踩上了这波降价浪潮。但不同之处在于,蔚来之前的立场可以概括为“坚持不降价”。那么,如何理解威来的降价行为呢?这会损害威来长期坚持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理念吗?

事实上,行业内的价格战还没有“消停”。今年3月,特斯拉Model 3、Model Y、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分别下调了2万至4.8万元。比亚迪将在新年开始“秦PLUS”汽车降价后,宋pro于5月宣布 DM-i SUV降价,这一举动也带来了销量增长,比亚迪5月份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4万辆左右。可见,消费者更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

同时,材料端和供应端的成本下降,也传递给生产端和消费端。今年2月,宁德时代向一些汽车公司推出“锂矿返利”未来三年,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将以20万元/吨的价格结算。比如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随机宣布降价10%,电池供应商纷纷跟进。北京特一阳光新能源总裁齐海阳认为,锂盐厂等上游企业的利润率仍然相对较大,不排除价格进一步下跌。

因此,威来此时选择降价也是一个合理的决定。从维护用户、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来看,降价也是其长期主义的体现。

除降价外,海外市场的扩张也可能为蔚来贡献新的增量。根据乘联数据,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135.7%,环比增长1.2%,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今年4月,荷兰和比利时最大的电动旅游平台e-Drivers.将蔚来ET7评选为com“2023年最佳电动汽车”。这一评选结果都是由电动汽车用户投票产生的,蔚来在海外消费者心智占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利润有了更多的考虑,但也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增长。过去的表现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在长期主义的指导下,通过降价和海外布局威来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期待。

作者:好蓝不灵

资料来源:美股研究社

原创文章,作者:美股研究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5199424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