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市场的变化从来都不是你唱我出现的和谐走戏,而是你时代我结束的豪情壮志。
作者丨王静
崔力文负责编辑
金鹏辉编辑
乘联预测,2023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预计年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6%。
国际能源署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35%,达到1400万辆,渗透率达到18%。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预测,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为8000万辆,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0%左右。
……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测都是乐观和向上的。100多年前与燃油汽车竞争失败的电动汽车已经卷土重来。这一次,电动汽车将恢复失去的主流光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时尚界有一句至理名言。时尚是一个循环,现在在汽车圈使用是合理的,但据估计,燃油汽车的辉煌很难再现。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时,汽车的动力来源将不可避免地探索新的绿色能源,如传统电能,如氢能、甲醇燃料、核能等。
初步探索动力电池
1799年,物理学家伏特实验发现,将两种金属放入特殊溶液中,使其中一种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金属之间的电流,从而形成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击堆”。
但直到60年后,由物理学家加斯东·普兰特发明的铅酸电池才被发明出来。
25年后,1884年,第一辆实用的电动汽车诞生于伦敦,使用铅酸电池。15年后,使用镍正极材料系统的电池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电池技术的停滞,1885年出生的燃料汽车弯道超车已成为138年的主流汽车。
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足够的石油储备,围绕石油的争端数不胜数。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三次全球石油危机都伴随着战争和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严重依赖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再加上燃料汽车的严重废气污染,加快了对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诞生。
1976年,英国科学家M.Stanley Whitingham提出了锂电池的概念;四年后,美国的John B. Goodenough研究了钴酸锂电池;1985年,日本吉野彰发明了以碳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1997年,John B. Goodenough开发了低成本的磷酸铁锂LixFePO4正极材料。
锂电池在科学家的接力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目前,动力电池正在努力发展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容量为133GWh,同比增长38.6%,其中排名前十的企业有六家是中国企业,三家是韩国企业,一家是日本企业。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经过200多年的演变,欧美人发明的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十名。
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韩国LG和中国比亚迪一直走在前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3C等产品的兴起,LG化学开始对锂电池进行研究。直到2007年,LG正式与韩国现代汽车合作,为HEV(混合动力汽车)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
同时,比亚迪也开始开发电池技术,并于2006年推出了第一款铁锂电池。两年后,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3DM,铁锂电池也是中国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然而,尽管两家公司都研究汽车级动力电池,但LG采用三元锂路线,BYD采用磷酸铁锂路线。长期以来,BYD的电池只供应自己的电动汽车,这也是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生产电池和制造汽车的公司。
2008年,一匹黑马冲出美国硅谷,特斯拉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地在纯电动汽车上使用动力电池,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商业化。纯电动汽车全靠动力电池赋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导致新能源汽车50%到60%的成本都在动力电池上,特斯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特斯拉的诞生,日本松下找到了最强大的合作伙伴,这并不过分。松下为特斯拉提供了18650个圆柱形电池,并不断提高技术和扩大生产能力 18650 到 21700 再到 4680年,松下将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动力汽车之王。
市场的变化从来都不是你唱我出现的和谐走戏,而是你时代我结束的豪情壮志。
当松下认为自己可以放松时,LG在2015年与奔驰达成合作,出口到欧洲市场。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新霸主。与此同时,新的黑马诞生在中国。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ATL,从3C产品电池入手。创始人曾玉群抓住了国家政策最强的外力。在中国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他专注于三元锂电池的研发,逐渐赢得了现代、捷豹甚至特斯拉的青睐。短短七年,他就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前1名,被业界授予“宁王”称号。
之后,BYD也开始努力工作。2022年可以说是BYD的第一年。宋、元、秦系列电动车型销售,甚至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它的刀片电池自然上升,超过LG,成为世界第二。
最近,特斯拉宣布比亚迪将成为第四位合作伙伴。
动力电池展望未来
世界上最无奈的事情就是,比你强的人比你更努力。
当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榜单上排名第一和第二时,他们仍然不敢懈怠。他们知道,在这个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一旦他们懒惰,就有可能被超越。毕竟,他们就是这样把日本和韩国巨头甩在后面的。
今年4月,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达到40.83%,创过去一年新低,居安思危。即使是永远的第一名也会担心被第二名追赶。
5月24日,宁德时代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能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零辅源”光存储集成解决方案。同日,比亚迪正式推出了集成刀片电池的cube储能系统产品。
两位老板完成了动力电池市场和储能电池市场。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只能记住第一名,但第一名总是记得那个拼命想打败自己的第二名。在比亚迪的追求下,“宁王”真的不敢懈怠。
与此同时,排名第一的人也在努力。新旺达闪充电池、蜂巢能源龙鳞甲电池、L系列短刀电池、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没有人敢说中创新航的顶流圆柱电池和瑞浦兰钧的问顶电池会不会有另一匹黑马。
而且各大电池企业不仅看好锂电池领域,还在不断探索其他电池的可能性。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例如,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可在2023年实现初步工业化。然而,虽然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优势,低温充放电、室温快速充放电优势明显,但有100多家企业开发钠离子电池,每个电池技术不同,是汽车公司的负担,如手机接口,你的家,汽车公司自然会更倾向于技术更成熟的锂电池。
但没关系。宁德时代也有钠离子电池研发线。“宁王”真的打算阻止所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如果宁德时代能给出一个标准线的钠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的格局可能需要松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动力电池市场也跌宕起伏,百家争鸣。当新能源汽车开始智能化时,动力电池要想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自然要不断创新技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方向是成本低、密度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更多的卷也可以为电池增加智能,提高行业竞争力。
随着汽车发展进入当今新能源时代,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从汽车技术到动力电池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俗话说,中国企业将定义未来汽车规级动力电池的标准。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1189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