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但结合起来,意义深远。
首先,厦钨新能最近宣布,其子公司计划与法国欧安诺集团在敦刻尔克设立两家合资企业,分别生产电池正极材料和前驱体。
第二,根据中国乘联最近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9.1万辆,同比激增1028.5万辆%,环比增长29.4%。
这两件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开始走向世界,成为继高铁之后第二张“中国制造”名片。
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来说,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也是重塑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模式中地位的关键。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这是中国制造业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不仅包括原材料,还包括供应链、技术创新、制造能力等。
因此,对中国来说,在世界新能源汽车竞赛中,这是一场不可失败的竞争。
现实
“高端化”疲软,价格战惨烈
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先锋,新能源汽车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强劲崛起。截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
此外,根据去年的出口量,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具有与汽车强国竞争的新优势,但另一个现实是,中国仍然缺乏高端品牌。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销售给东南亚、非洲和东欧一些国家,进入欧洲和美国市场仍然很困难。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张洪指出,中国在汽车出口方面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例如,欧洲、美国、日本等主流市场的份额、高端车型的比例、核心技术的独立可控性等。
去年年底,中国退出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去年第一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146.6%今年第一季度降至22.4%。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推出补贴或降价优惠,行业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销量下降和价格下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品牌不得不卷入其中,这严重影响了汽车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趋势
一些汽车企业“向上向外”突破
可喜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年后,少数品牌开始“向上向外”突破。
今年1月初,BYD发布了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抬头看,进入了数百万级的轨道。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东风发布了豪华电动越野产品猛士917,预售价格区间为70万-160万元。在上海车展上,还有一个细节,包括宝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豪华汽车品牌的高管们开始在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展位上闲逛。
上海市贸促会会长周敏浩表示,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趋势十分明显。
独立品牌能否赢得豪华电动汽车的工业制高点,决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战略能否真正成功,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标志。汽车不仅是现代工业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具有较强文化属性的产品。美、德等汽车强国也是汽车文化大国,通过热销汽车产品进行文化输出。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通过高端品质、高端服务、高端生态,打造新的中国创作和中国文化名片,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使命。
除了比亚迪,还有一个品牌不得不在高端豪华电动车轨道上提到宾理汽车。根据公开信息,该汽车公司分别获得了法国“中央企业”雷诺汽车集团和中国东风汽车集团的战略投资。现任雷诺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伟明创始人。他带领雷诺集团与吉利汽车、愿景动力、敏实集团、东风集团等制造商合作,拓展海外业务;曾是世界上最高的亚洲高管,主导了德国大众在中国的三次变化,为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可忽视的是,苏伟明曾是大中华区的董事长,包括宾利和兰博基尼。从简历来看,他不仅对国内市场了解很多,而且对全球化视野也很高,这也决定了宾利汽车在成立之初与其他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同。
除苏伟铭外,宾利、奔驰、奥迪、大众等品牌的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担任全球研发、设计、生产、质量管理等核心岗位。宾利添越、飞驰、兰博基尼URUS等20多款传奇车型均来自该团队。
欧美和中东的高端汽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梦想。然而,这些市场已经被欧洲几个百年汽车品牌占据。依托模块化的平台优势和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豪华产品,并以经典而有意义的设计定义了豪华车的气质特征。即使这些品牌在智能化和电气化的竞争中转变缓慢,“豪华”在汽车领域的定义权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宾利汽车作为观察样本,实际上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一次从百年汽车公司总部顶级高管,为了建立豪华智能汽车品牌积极选择在中国创业,他们的经验和资源,他们对豪华汽车和豪华品牌的理解,是当前独立汽车行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一些行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宾利汽车是该行业的一个新品牌,但从目前的公共信息来看,该品牌是“高标准、高技术、高黄金含量”。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要‘下乡’,开拓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还要向上突破,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只有这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机遇
完整的产业链和新的出海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基于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持政策,促进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
自今年年初以来,北京、上海、浙江、吉林、山西等地发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事实上,这背后也是一个秘密的角落。地方政府非常清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
财经注意到,一、二线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王牌项目,如北京北汽、理想、上海特斯拉、深圳比亚迪、广州广汽、小鹏汽车、杭州吉利、武汉兰图等。
在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完整,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汽车玻璃巨头福耀、华为智能汽车系统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也有许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如比亚迪、“魏小理”和许多传统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
可以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方面,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年的支持。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相当雄厚。
“量变导致质变”,现在很多更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比如仰望、猛士、宾理等。他们已经开始挑战欧美传统豪华车品牌。
商务部5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汽车出口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其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36.4亿美元,增长1.2倍,占45.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2.9%,对汽车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
这组数据背后的趋势非常明显,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下滑,需求减弱,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支撑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半。这是中国正在崛起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难得的战略机遇。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模式的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中国拥有强大的汽车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一带一路”扩大了市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真的赶上了好时机。
原创文章,作者:一见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01178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