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公开资料为基础,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IPO组公司研究室
文|曲奇
近日,汇翰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翰股份”)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公司将于6月1日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会议审核。
2021年,慧翰股份有机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但在收到监管现场检查通知后,主动撤销IPO申请。一年后,慧翰股份转移到创业板IPO。这是继国脉科技之后,福建富豪陈国鹰的第二个IPO项目。这一次,陈国鹰能抓住上市的机会吗?
科创板会议结束后,IPOOO主动撤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出现了宁德时代曾玉群、安踏丁世忠、达利食品董事长徐世辉等众多民营企业家。
慧翰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国英也是a股上市公司国脉科技的创始人。他出生于1963年,徐世辉是惠安人。然而,与徐世辉小学辍学挣钱养家不同,陈国英的经历是顺利的。15岁时,陈国英被厦门大学数学系录取。毕业后,他担任北京邮电部邮电科学院助理工程师,21岁时担任福建邮电规划设计院设计办公室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陈国鹰在2021年厦大百年校庆倒计时活动中,向厦大捐赠了1亿元。1994年,31岁的陈国鹰在硅谷游荡了6年。在此期间,1996年,他与妻子林惠荣、岳父林金泉创立了国脉科技,专注于第三方电信外包服务。国脉科技还参与了中国通信服务外包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2006年,国脉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专注于电信外包服务的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
国脉科技上市后,陈国鹰将注意力转移到车联网领域。福建国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也就是慧翰股份的前身。陈国鹰曾用“两个十年”回顾企业成长过程:2000年响应“数字福建”建设号召,建立深度培育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的国脉科技,到2010年成立专注于车联网技术的惠翰微电子,再到2020年探索“身联网”技术研究。慧翰股份原本希望在2021年上市,但会后主动撤销上市申请。
2021年2月4日,慧翰股份收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对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现场检查的通知》。半个月后,慧翰股份于2月18日主动终止IPO。惠翰股份表示,撤回科技创新板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业绩规模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小。这是否是主要原因尚不清楚,但由于汇翰股份撤回IPO,中国证监会未能对汇翰股份进行现场检查。
超过40%的收入来自上汽集团
汇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汽车互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公司,为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广汽、理想、威莱、宁德时代等客户提供汽车互联网解决方案。
根据之前科技创新委员会的申请,2017年至2019年,汇翰股份收入分别为3.27亿、3.03亿和2.75亿,收入逐年下降;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分别为1686万元、890万元和2518万元,净利润也不稳定。根据最近更新的招股说明书,2020年至2022年,汇翰股份收入分别为2.65亿、4.22亿和5.80亿,年复合增长率为47.9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9万、5919万、8563万,年复合增长率为77.46%。2021年和2022年,汇翰股份业绩稳步增长,但从2017年到2019年,收入连续三年下降,未来汇翰股份增长是否持续,可能存在很大疑问。
此外,慧翰股份明显依赖大客户。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2.09亿、3.28亿和4.73亿,占收入的79%、78%、82%。其中,上汽集团常年是惠翰股份的最大客户,2020年至2022年,其收入占上汽的43%以上。显然,慧翰股份的表现主要取决于上汽等五大客户,尤其是上汽。一旦下游客户购买量减少,汇翰股份的业绩可能会再次下降。
上汽不仅是惠翰股份的最大客户,也是惠翰股份的股东。2014年12月,汇翰股份与上海上汽风险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签约“战略投资协议”。上汽风险投资以货币出资2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占投资后注册资本总额的100万元%。后期,上汽风险投资将部分股权转让给陈国鹰,持股比例下降。在IPO之前,上汽风险投资持有慧翰2.85%的股份。
产能利用率刚刚过去“及格线”
智能汽车安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41亿元,5G车联网TBOX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1亿元,R&D中心建设项目2.62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计划筹资扩产的惠翰股份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从2020年到2022年,惠翰股份的产销率分别为96.89%、95.10%、89.14%的综合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6.28%、61.21%、65.78%。此外,从2020年底到2022年底,汇翰股份的账面价值分别为7870万、10731万和16129万,占期末总资产的27.15%、27.30%和 25.68%。
可见,近三年来,汇翰股份的产销率逐年下降,产能利用率仅保持在60%。若再扩大产能,公司可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汇翰股份的库存增长明显。如果未来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库存可能会积压滞销,导致库存价格下跌的风险,从而影响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率。至于研发费用,惠翰股份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
2020年至2022年,惠翰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807万、3287万、4191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58万%、7.79%、7.23%,与上市公司相比,同行平均值分别为13.600%、15.28%、22.64%。虽然汇翰股份的研发成本在增加,但研发成本率与同行可比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惠翰股份将于6月1日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查。上次科技创新板成功通过会议后,慧翰股份选择主动终止IPO,当被抽中现场检查后不久。这一次,慧翰股份能否顺利通过会议,公司能否受到监管审查?
原创文章,作者:公司研究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31208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