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锂今年年初跌至8.5万元/吨,现已涨至14.2万元/吨。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工业和动力电池磷酸锂的价格出乎意料地上涨,价格上涨超出了预期,因此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自5月以来,磷酸锂价格上涨已超过67%;5月16日是磷酸锂涨价最猛的时候,涨幅为21.37%,创年内单日涨幅最高。而动力电池级碳酸锂的平均价格已达到24.75万元/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磷酸锂的价格又在飙升。本来10万元/吨的价格快到了,现在又回到了近30万元/吨的市场。
那么,磷酸锂价格异常飙升的原因是什么呢?电动汽车的价格会波动吗?
原料,怎么又炒了?
回顾磷酸锂价格的下跌,只有几个原因。由于低价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消费者对高价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大。很容易看到理想的线索和威莱的销售比较,所以汽车公司对电池的需求也减弱了。其次,特斯拉和比亚迪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成本。
直截了当的分析是,消费者认为大多数电动汽车都太贵了,没有人买。
整个电池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短短一两个月的影响下传递给原材料,但至少需要一个季度。磷酸锂价格下跌后,许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停止生产,控制供应;特别是中小型锂矿企业,无资质开发矿山,损失最严重,锂价格下跌越严重,开始损失越严重。
中小型锂矿企业停产后,中国市场部分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在大型企业手中(有资质开发矿山的企业),因此有了控制供应的销售模式。
此外,同时,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仍然很高(磷酸锂的价格接近30万元/吨),能够获得进口原材料的供应商不急于在市场上供应。因此,进口原材料的流通率有所下降。
以上是原材料降价后锂矿业的一些影响。
此后,磷酸锂价格从4月底开始上涨,不到一个月,价格翻了一番,这与上游碳酸锂价格的短期上涨密切相关。第一季度降价后,4月是行业内部分企业为促进销售而采取的措施“清库存”随后,锂矿企业在5月份开始重新签署一批新订单,这些需求集中释放,短时间内供不应求。
行业如何看待这次涨价?
在早期降价时,损失利益的一方肯定会利用这个供求关系的机会来影响市场价格,以挽回以前的一些损失。但其中,肯定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外国锂矿企业等。然而,磷酸锂的最终价格肯定会回归理性,价格上涨不应继续超过30万元/吨。
毕竟,价格会围绕着价值波动。换句话说,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给了动力电池甚至原材料价格投机的机会;反向思维,如果市场不能承受高价格,无论投机多少,最终都会回归理性。
电动汽车集体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磷酸锂价格的上涨,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上升。作为消费者,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电动汽车也会上涨吗?然而,看看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上涨,不应该那么快,甚至不一定会出现。
仔细观察整个汽车市场,虽然燃料汽车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截至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接近33%;这一数据意味着每100辆车中就有33辆是新能源汽车。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些快速上升的渗透背后,是一批低价新能源汽车,包括10万、15万-20万、20万-30万的产品,包括五菱汽车、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构成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注重性价比。特别是在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公司“降价”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线是控制成本,抑制终端价格。当然,电力电池或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对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企业来说并不难。订单量在手,价格是否上涨取决于企业本身。现在他们有绝对的主动权。
反而是其他企业,是涨价吗?还是保持稳定?
分析一个事实,磷酸锂价格确实上涨了。然而,目前的市场形势是消费者需求相对较弱,市场环境不允许电动汽车再次提高价格。换句话说,如果新力量想在市场上继续生存,廉价销售是第一个前提。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仍在等待第一个“涨价”在同一时期,对手也在等待对方犯错。
即使以后会有电动车涨价,短时间内也不应该受到影响。此外,目前汽车公司对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也开始倾向于成本定价,以较低的价格换取销售。5月份性能良好的零跑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外,许多品牌间接提高新车型的定价(或减少),即使新产品和产品系列没有正式宣布价格上涨,也可以通过产品替代和特殊版本的推出来完成最终的价格调整。
新势力不敢随意波动消费者“价格”敏感情绪。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可选方式,大企业有自己的溢价,使消费者受益;承担部分溢价,提高新车的价格。当然,对于大企业和小企业来说,他们不想也不会遵循市场逻辑。现在价格上涨肯定不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30188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