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

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

在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中,小鹏汽车已经成为落后最远的。5月24日,公司Q1业绩披露,疲劳。销售和收入大幅萎缩,甚至回到了三年前的负毛利率时代。

小鹏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成立最早,产品量产交付最早,2021年也率先超过10万辆年交付,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一。

如今,它和同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真的,有点悬。

Q1业绩拉胯

小鹏汽车再次让外界和投资者失望。公司2023年Q1业绩惨不忍睹。

此前,市场估计,小鹏汽车Q1收入约42.2亿元,净亏损18.98亿元。等到5月24日业绩披露,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环比下降21.5%,同比下降45.9%。净亏损远高于市场预期,达到23.4亿元,与去年Q4-23.6亿元基本持平,与去年同期-17.0亿元相比,亏损进一步增加。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正处于赛马圈地、早期投资和扩大规模的攀升期。烧钱换市场是主流。然而,当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整体向上市场上无法用烧钱换取规模增长时,其增长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

小鹏汽车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它的车卖不出去。

自2022年Q1以来,小鹏汽车连续五个季度交付量环比下降。到今年Q1,单季交付量仅为1.82万辆,环比下降17.9%,同比几乎减半。

去年10月,小鹏选择在特斯拉发起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中跟进。今年1月,小鹏汽车宣布调整其G3i、P5、P7等车型的价格体系,起价分别降至14.89万元、15.69万元和20.99万元,最大降幅约为13%。

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挽回销量,进一步危及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原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告别了亏本卖车的阶段。然而,小鹏汽车实际上开了一辆倒车。今年Q1,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仅为1.7%。汽车销售毛利率回到三年前的负毛利率时代,为-2.5%。

至于第一季度拉胯的表现,小鹏汽车表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

小鹏对Q2仍缺乏信心。预计销量将达到2.1万-2.2万辆,同比下降超过36%;总收入45亿-47亿元,同比下降36%以上。

5月24日,小鹏汽车[XPEV]大幅下跌5.05%后,昨日,小鹏汽车-W(09868.HK)再次暴跌9.26%。

寄希望于G6

小鹏把后续的希望寄托在P7i和即将上市的G6上。

过去,小鹏汽车以P5和P7吸引了一些年轻用户,短期内促进了整体交付量的大幅增加。

与传统燃料汽车不同,一辆汽车可以销售多年。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决定了升级周期的无限缩短。只有加快新节奏,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继续赢得市场。

旗舰SUV G9曾被视为小鹏汽车冲击高端的关键一战,但在一场战斗中,小鹏输得很惨。

小鹏为这辆车预热了一年。去年9月21日,G9正式发布。公司创始人何小鹏花了一个多小时从技术、控制、乘坐、空间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产品的优势。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不止一次地说:“G9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

何小鹏对产品的市场前景也充满信心:明年销量超过奥迪Q5,连续五座豪华SUV月销量超过1万辆。

然而,G9一发布,市场就对车型和配置的混乱提出了投诉。无奈之下,产品上市两天后,公司全面调整了G9的各种版本,变相降价。

这样,销量还没有交换。2022年10月,G9开始批量交付,年内累计交付仅6373辆。

第一枪没开,后面就更难了。今年1月,G9卖出了2200多台,接下来的几个月,再也没有超过1000台。

G9的失败打乱了小鹏的节奏,推新真空出现了。

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

今年3月,小鹏汽车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性能和充电效率方面充满活力。推出P7i,起价24.99万元,比P7高4万元。

何小鹏在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表示,P7i的订单超出预期,但由于供应链问题,产能暂时无法满足交付要求。从6月份开始,将与供应商大幅提升零部件产能,放大P7i销量。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小鹏发布了中型纯电动SUV G6,这款全新车型能否大卖,被视为公司翻身的关键。小鹏汽车表示,将给G6一个有竞争力的定价。何小鹏甚至认为,G6的月销量是P7的两倍,这是合理的。

只有下个月上市销售,市场才能给G6什么样的市场反馈。

差距越来越大

一张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李斌、李翔、何小鹏三人面带微笑,拥肩而坐。在这个竞争对手之间,多么温暖和谐的画面。

就在昨天,两大民营汽车巨头长城和比亚迪因公开报道引爆了互联网。是比亚迪的一些车型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合格,还是长城汽车涉嫌不公平竞争?

最终结论需要权威部门的调查。然而,我们应该记住两句话:1、同龄人是敌人;2.、同行最了解同行。去品,仔细去品。

拉得有点远,让我们回到这一节的开头。三个出生在互联网上的男人几乎同时踏入了新能源汽车的河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魏小理”一直是头部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同义词。

其中,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在起跑线上获胜。

2021年,小鹏汽车凭借后续P5和P7两款车型的畅销,率先跨越10万辆交付线,引领造车新势力。

小鹏汽车成立最早,第一款G3车型也率先量产交付

然而,第二年,小鹏的销售增长率急剧下降,当期交付了12.08万辆,与年初确定的保险25万至3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哪吒汽车以翻倍的销量增速销售了15.21万辆,占据了一席之地汽车新势力排名第一,将小鹏汽车挤出前三。

自今年以来,随着销量的下降,小鹏汽车在汽车制造新力量中的排名进一步下降。

虽然今年开局不理想,但小鹏汽车仍表示不会改变年销量增长30%的目标。接下来,何小鹏和他的小鹏还有很大的硬仗要打。

原创文章,作者:斑马消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622880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