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技术
导读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火爆,新能源汽车销量68.7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7.6%,创历史新高。据预测,这一数据将在2023年继续上升到36%。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接近燃料汽车,甚至即将超越,各种智能技术率先部署在新能源汽车上,使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么2023年新能源汽车将推出哪些新技术呢?哪些黑科技即将出现?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究竟。
01
4Dmm波雷达是智能驾驶的标准
毫米波雷达是早期辅助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但随着视觉能力的提高和新传感器的增加,其低噪声和高误报率开始突出。马斯克公开炮轰毫米波雷达,然后改用纯视觉方案,理想L9在提高视觉探测能力后取消了角毫米波雷达。然而,4D毫米波雷达的出现将改变传统毫米波雷达不受欢迎的情况。除了探测距离、水平角度和速度的能力外,它还增加了俯仰角的高度信息,大大提高了感知精度。因此,4D毫米波雷达也被称为4D成像雷达。目前,许多供应商和汽车公司已经涌入这条轨道,上汽飞凡R7、长安深蓝SL03等车型均配备4D毫米波雷达,恩智浦、TI、Mobileye等芯片公司都带来了自己的4D毫米波雷达方案。业内最受关注的特斯拉还透露,一款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可能是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配备在即将量产上车的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上。
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4D成像雷达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阵列对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感知,在距离、速度、方向三维信息的基础上增加高信息,提高角度、速度分辨率,可初步确定静态物体与车辆的位置关系,弥补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性能不足,预计将成为高级自动驾驶的高质量传感器选项。在L2 在层次上,前置4D毫米波雷达基本可以覆盖毫米波&激光雷达的功能要求。这样,今年的4D毫米波雷达可能成为智能驾驶方案的标准。
02
城市辅助驾驶大规模交付
2022年,华为、小鹏等品牌的城市智能驾驶开始落地。虽然只是在个别城市试点,但将智能驾驶从相对简单的高速公路升级为开放的城市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与高速智能驾驶相比,城市场景在使用频率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明显更高,开发难度更大。但这也意味着它开始向点到点的全场景智能驾驶,成为高级智能驾驶。当然,这离不开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4Dmm波雷达、BEV算法等探测精度更高、应用场景更广的软硬件技术。从各大企业公布的规划来看,2023年将是城市智能驾驶大规模实施的一年,从而在2024年实现全场景开放。除华为和小鹏外,理想汽车还计划在2023年将智能驾驶从高速场景发展到城市场景。集度ROBO-01也将于2023年交付。它将配备基于百度ANP3.0开发的集度高级智能驾驶系统。
拥有城市辅助驾驶的新能源汽车,相交燃油汽车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最日常的场景中解放驾驶员的手,使通勤不再疲劳,无疑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自动驾驶多年来一直被炒作,但从未落地。各大厂商逐步降低智能驾驶技术的维度,突破城市辅助驾驶。在各厂商的努力下,辅助驾驶也有望在今年取得突破,为未来真正的全自动驾驶打下良好的基础。
03
新能源汽车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
2022年初,特斯拉Model Y倒车撞墙损失20万。车主感叹直接报废的消息不如你还记得吗?维修费这么高的原因是特斯拉Model。 Y车身后底板采用集成压铸技术,将原有70多个部件变成1个部件,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能增加车身刚度,降低车重。当然,特斯拉对集成压铸的期望不止于此。他们还计划在未来制造整个集成压铸底盘,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综合压铸设备投资成本高:重型压铸机采购价格往往数亿,二是消费者后期维护成本高:由于综合压铸铝车身,后期维护成本高,铝车身可修复性差,目前售后服务网络没有铝车身修复能力,损坏只能整体或局部更换,所以一旦碰撞维护成本很高,即使碰撞后直接报废,也无疑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汽车保险的成本。
然而,无论消费者是否愿意,该技术的着陆趋势都是不可避免的,使用该技术的模型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受到了市场的充分欢迎。今年,包括大众、沃尔沃和小鹏在内的综合压铸技术将大规模推出许多汽车公司的车型,已宣布将在自己的车型上使用该技术。
04
轮边电机技术已成为主流
进入电气化时代,车轮矢量控制技术备受关注。在燃油车时代,由于发动机是整车唯一的动力来源,所以动力分配只能通过差速器来完成。电气化时代完全不同。与发动机相比,电机具有更轻、更小的优点,甚至可以独立为每个车轮配备电机,实现更灵活的动力分配。每个车轮都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旋转方向,通过给每个电机不同的控制指令。它不仅可以实现原地转弯、车身稳定控制、差速控制等功能,还可以通过精细分配不同车轮的扭矩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如增加弯道外的车轮扭矩,提高转弯极限,增加后轮扭矩,使其更容易漂移。梅赛德斯-奔驰EQG不久前宣布、从U8的数据可以看出,轮边电机的使用将彻底颠覆过去。
05
800V和更高电压快充技术的普及
除续航里程外,充电速度也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因此,各大汽车企业在不断提高电池容量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充电速度。目前,主流纯电动汽车大多采用400V平台。如果将直流快速充电电压提高到800V,则可以在充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充电功率。因此,各大主流车企纷纷入市推出高压平台解决方案。预计到2026年,基于800V以上高压平台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580万辆,市场上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将使用800V以上的高压平台。为了达到更高的充电效率,一些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向1000V甚至更高的电压架构推进。
06
总结
从今年即将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可以看出,电气化时代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能驾驶或智能驾驶舱,包括纯固态盲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城市辅助驾驶、感知算法BEV等。;另一方面,围绕电池,包括800V及更高电压快充技术、4C高倍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未来,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原创文章,作者:智车科技I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2218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