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竞争永远是常态。
韩国光伏公司增加了在美国的产能投资,而印度则加快了当地光伏制造,并增加了对美国光伏产品的出口。
这些海外竞争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挑战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竞争?
1.7GW组件年产能发电量为韩华美国佐治亚州工厂,自称接近胡佛大坝峰值发电量
01
想在美国东山再起的韩华?
韩华在美国的光伏制造厂正在加速。3月23日,韩国光伏巨头韩华Qcels宣布,计划在佐治亚州投资1.47亿美元,建设太阳能封装胶膜生产厂。到目前为止,韩华已经宣布将在美国投资超过26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清洁能源制造业的最大投资。韩华目前在佐治亚州道尔顿工厂拥有1.7GW的组件产能,今年扩建后将达到3.1GW。该公司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 它也是美国住宅和工商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供应商。
韩华对美国光伏制造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佐治亚州。今年1月,该公司表示,通过这一系列投资,该公司在美国的太阳能组件产能计划在2024年底达到8.4GW。根据行业媒体Electrek的评论,美国即将获得第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供应链,Qcels也将成为美国唯一一家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面板的硅基太阳能供应链完全集成的公司。目前,韩华的组件产能约为13.8GW,其中,韩国本土为4.5GW,6.2在马来西亚和中国GW,全球市场份额约为6%。
近10年来,韩华不仅没有倒下,甚至还在第一梯队,这足以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
2019年,当韩华在佐治亚州建立第一家光伏组件工厂时,当地实际上有两家光伏制造商——Suniv成立于佐治亚理工学院,2010年从德国引进Magee Solar。然而,在强大的中国光伏企业面前,这两家企业没有竞争力,濒临破产。
据全球光伏总结,韩华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美国太阳能供应链,从主产业链到辅助材料:
在光伏辅助材料产业链中,韩华化学是包装胶膜原料光伏EVA颗粒的重要供应商,韩国SKC也是著名的背板PVDF供应商,韩华在辅助材料供应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
2022年3月,韩华收购REC Silicon4.67%的股份一举成为REC Silicon的最大股东。REC Silicon在美国经营两家年产能2万吨的多晶硅制造厂,其中华盛顿州摩西湖1.8万吨,蒙大拿州比尤特州2000吨。
根据今年1月的REC 根据Silicon官网发布的信息,未来10年REC华盛顿州摩西湖工厂生产的所有多晶硅都将被韩华锁定。
华盛顿州摩西湖颗粒硅厂REC;来源:公司官方网站
REC Silicon的摩西湖工厂成立于1984年,其生产能力已从硅烷装置和西门子技术生产线发展到三种硅烷装置,目前主要生产S级颗粒硅。该公司的官方网站声称,流化床反应器(FBR)使用西门子技术所需的十分之一的技术,提供低成本材料和超低碳足迹,使其太阳能组件价值链更加可持续。
02
在印度,光伏产品主要出口美国
中国第一季度光伏产品出口的前十个国家与去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上述印度市场。
据海关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印度光伏产品出口高达28亿美元,今年大幅下降至6.29亿美元。一个国家跌了20多亿美元!
自去年4月以来,印度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了25%的基本关税,对来自中国的组件征收了40%的基本关税。这是印度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
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外唯一一个拥有丰富光照资源的10GW以上光伏市场,但长期以来一直严重依赖进口。
近年来,印度政府出台了刺激光伏制造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贸易保护也成为重要手段。
在抵制中国光伏产品的同时,印度自身的光伏产品出口在去年第四季度飙升,年出口5.6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美国是其最大的市场。印度的光伏出口在去年第四季度爆发,全年占66%。从队友到对手,印度一直都是这样。
后记
从碳基能源到硅基能源,这场全球能源革命可以说是能源领域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某种角度来看,谁掌握了硅基能源,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未来能源的话语权。当然,对于一些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掌握中东石油话语权的大国来说,他们对能源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美国、欧盟甚至印度都在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来对抗中国的光伏产品,支持中国的光伏制造业。此前,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尽管在欧洲和美国建立光伏制造能力的成本非常高,但其巨大的决心不容低估。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如果光伏制造业与欧洲和美国有关“脱钩”,成本太高,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制造业扩张激进,这种竞争是否仍是良性竞争,可能不会等到今年年底,市场会给出答案。产能过剩是许多行业的常态,但严重过剩并非如此。中国光伏组件价格战会从国内市场进入海外市场,以价换量,降价跑量吗?如果真的不幸,欧美国家可能会以极低的成本购买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并在未来的新能源竞争中迎头赶上。
随着海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光伏企业出海难度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我该怎么办?
赶碳认为,早已告别草莽时代的中国光伏企业,在今天的海上,已经不能再使用了“风浪越大,鱼越贵”一言以蔽之。最基本的是做好自己,不断巩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巩固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的科技创新基础,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同时,要以积极、有前途、有竞争力、有团结的心态走出去,保持中国光伏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END
原创文章,作者:赶碳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04207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