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掀桌式降价”,鲶鱼效应出现在汽车市场。截至新闻发布,30多个品牌正式宣布推出促销优惠政策。
降价带来“人潮涌动”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继发布文件,称其效果仍有待市场回答。该协会还公开呼吁合理对待这一轮汽车推广,并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清库存”是表象
今天(3月22日),中国汽车协会正式发布文件称,结合最近的反应,认为这一轮降价投机应尽快降温,使行业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确保行业全年健康稳定发展。
事实上,合资品牌燃油车是本轮价格下调车型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合资汽车企业销量占市场份额的37.8%,较2021年下降3.8%。17家主流合资汽车企业中,超过一半的销量为负增长,“失守”大部分市场被自主品牌吞噬。
一方面,自主品牌向上挤压了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一度超过5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所的监测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合资/外资品牌乘用车总交付量(不含进出口)同比下降8.52%。
另一方面,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2023年1月至2月,乘用车总销量为268.3万辆,较去年同期33.6万辆下降19.6%;其中,燃油车从271.1万辆下降到191.2万辆,下降到29.5%;新能源汽车逆势上升,从62.4万辆上升到77.1万辆,增长到23.5%。
2023年2月,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信息“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2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3,环比增长7.2%,同比增长4.3%,库存水平高于警戒线。原因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降价,传导到一些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由于终端价格波动较大,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此外,从春季车展到3月初,部分消费者需求将推迟到春季车展,因此2月份销售低于预期,销售低迷导致库存水平较高。
中国汽车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自年初以来,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销售价格,进一步降低传统燃料汽车市场竞争力,导致部分燃料汽车销售低迷,加上去年疫情、芯片等因素扰乱了制造商的生产和销售节奏,企业库存压力普遍增加。因此,一些汽车公司通过大幅推广一些燃油汽车(主要是EOP车型)来降低库存回收成本。从东风雪铁龙品牌来看,9万元的最高补贴只针对2021年生产的一些限量车型,直至售罄。
此外,7月1日即将实施的国家6B排放标准也起到了催化作用。此前,国内汽车市场也有几次标准切换,都伴随着降价和清仓的企业行为。中国汽车协会表示,目前市场上确实有一些新车库存不达标,“但这部分新车库存在当前总库存中的比例并没有一些报道提到的那么大。”
▍降价换订单能持续多久?
根据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为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今年1月是本世纪以来最早的春节期间。再加上这些因素,1月份的销量成为历史上最低的数据。1月至2月,中国汽车消费下降30%,其中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汽车公司同比下降40%以上。
中国汽车协会还指出,今年前两个月,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大幅下降,汽车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出了大力促进消费的政策,推动当地汽车消费,为企业解决问题。
但各品牌推出的优惠主要集中在库存年龄长、老款或滞销车型,这些车型在本轮降价浪潮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优惠价格。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客户数量,夸大宣传层面的降价,容易误导消费者。
在这方面,中国汽车协会表示,降价处理库存和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的商业措施,但不能成为价格战,这一轮价格战不会持续太久。汽车市场应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社会和媒体应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舆论指导,营造良好的消费者心理和市场氛围。
业内人士认为,大规模的价格战意味着汽车行业的洗牌正式开始。为了挽救销量,一些汽车公司只能拿出价格战。从短期来看,汽车公司的大幅降价确实吸引了一些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汽车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推动了许多上下游产业和就业。价格战不仅降低了汽车制造商的利润,而且给上下游产业链的利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利润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此外,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忠诚度没有两分钱无法抵消的降价。”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未来的新产品定价策略将会更加“难做”。价格高,消费者会认为汽车公司“缺乏诚意”;价格低,利润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无法保证。
在汽车行业,一旦市场成交价格(TP)倒塌,不能再回到或接近制造商设定的官方销售价格(MSRP)。威来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表示,他们不会遵循这一轮价格战的趋势,也不会通过减少配置或减少股权参与降价,并将以自己的节奏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降价在行业和消费者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在促进汽车市场销售方面并不明显。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3月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销量为41.4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1%。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终端客流转化率不高,消费者观望情绪重,整体需求疲软。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23206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