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幅回暖。根据乘联发布的数据,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增长61.0%,环比增长32.8%。
比亚迪还是“佼佼者”,牢牢占据第一位。2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9万辆,环比增长27%。可见比亚迪今年的降价策略还是很有效的。
比亚迪一直是新能源行业的先锋“停产燃油车”完全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然后再次开业“油电同价”引发汽车市场连锁反应。
比亚迪在2023年主动“进攻”。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有多款车型参与降价,降价已成为其寻求快速上量的一剂快效药。
但“卷”赢对手稳定销量难免会埋下隐患。所谓所谓“唇亡齿寒”,当磨刀霍霍去同行时,比亚迪害怕“伤敌1000,自损800”。
2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比亚迪率先“低价”
与1月份的惨淡成绩相比,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今年的第一个增长月,大多数汽车公司环比增长。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公司中仍表现出不可替代的地位,月销量超过19万辆。据此,比亚迪在2月份占据了近4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特斯拉在2月份表现不佳,销量超过7万,同比32%,环比13%。与比亚迪一起,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第一梯队,与后面的汽车公司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广汽埃安月销量超过3万,环比超过190%,增长趋势最猛。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在中国,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的月销量超过1000辆。小鹏延续了之前的下滑趋势,与理想和蔚来汽车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从环比来看,蔚来汽车环比增长最大,达到43%,理想和小鹏的增长率低于15%。
在其他汽车公司中,问界、极氪、零跑汽车努力冲榜,哪吒汽车2月份销量超过1万辆。
东莞证券认为,短期来看,2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从长远来看,预计23年汽车产销将保持低速正增长。
2月,汽车市场呈现出复苏趋势,这与汽车公司是分不开的“以价换量”。
2023年,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仅3天内,特斯拉就收到了3万辆新车的订单,特斯拉官网的交付时间也从1-2周改为2-5周。
为了“卷”比亚迪也加入了降价队,赢得了对手。2月10日,比亚迪推出了新的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在动力和能耗优势与合资品牌燃油车相同的情况下,其低配置版价格仅为9.98万元,是比亚迪乃至中国首款价格低至10万元的插混车型。
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上市意味着比亚迪实现了“油电同价”甚至更低。
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
与此同时,BYD王朝系列产品已经开始降价,旧车型的折扣范围超过1万元,一些流行的现金产品也有数千元的折扣,并支付与去年相比,汽车周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除了比亚迪,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跟上了降价潮。据首席统计,比亚迪、长城、极氪、问界、小鹏、零跑、威来等20多个汽车品牌参与降价。
今年,新能源汽车公司普遍降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取消,新能源汽车不得不“以价换量”。
新能源补贴在去年年底正式终止,持续了13年。“国补”退潮后,新能源汽车卖不出去。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批发销量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为了缓解补贴终止带来的痛苦,防止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只能降价换取增量。
二是原材料价格下跌,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以碳酸锂为例。最近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3月份跌破40万元/吨。2019年碳酸锂平均价格为4万元/吨,2022年碳酸锂平均价格上涨15倍至60万元。
比亚迪“降价”同行不得不引起连锁反应。“亏血”自救
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不同,比亚迪走的是“产研销一体化”路线。
依靠刀片电池,DM-I平台、悬架系统等自主研发技术,比亚迪在技术降本的道路上不断碾压同行。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汽车,销量60.38万辆,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的81.6%;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超过特斯拉,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之列“销冠”。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比亚迪的年销量甚至不到零头。2022年,“蔚小理”销量分别为12.2万、12万、13.3万。
为了抢占比亚迪手中的市场,同行普遍亏本卖车。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卖一辆,赔一辆”、零跑,哪吒车企也在继续亏损……
今年,在比亚迪大幅降价的情况下,同行们更是“亏血再降”。威来开始降价促销,最高降价10万元;AITO问界宣布降价,M5起价调整为25.98万元,M7起价调整为28.98万元;零跑更是喊出来“我们不搞油电同价,我们的电比油低”零跑部分车型最高降价6万元。
更有趣的是,比亚迪的“油电同价”也影响了燃油车市场。
过去,新能源汽车在同一车型层面一般比燃油汽车贵4万元或5万元。这一次,比亚迪的油电价格相同,这确实让燃油汽车,尤其是合资品牌“亚历山大”。
本来这两年燃油车厂商生活不好。在新能源汽车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燃油车销量大幅下滑,给传统燃油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湖北经销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率先破价卖出。思域最低10.99万元,UR-V最低17.88万元,天籁最低13.98万元,逍客最低11.99万元…
思域
湖北省拉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地方企业推出限时政企补贴,优惠金额从5万元到9万元不等。据媒体报道,一家湖北雪铁龙店每天卖出400多家。
湖北经销商的大幅降价再次提高了燃油汽车的竞争力,给当前的新能源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也抢占了比亚迪的增量市场。毕竟大宗汽车产品使用周期长,一般在4~5年以上,客户少一个。
用降价补销量,比亚迪陷入困境“中低端”
尽管在短期内增加销量,但首席认为降价对比亚迪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不利于比亚迪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特斯拉可以降价,但比亚迪不能?答案很简单。特斯拉向下走,但比亚迪向上走。
与特斯拉不同“高大上”比亚迪的形象一直占据着新能源的中低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比亚迪品牌形象的认知一直是在线叫车。
比亚迪没有尝没有“高端梦”,但都以失败告终。
早在2010年,比亚迪就与戴姆勒(奔驰母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专注于高端市场。然而,十多年来,腾势并没有出现“腾飞”相反,比亚迪的势头连年亏损,长期依赖比亚迪“输血”生存。
2021年,腾势的表现让戴姆勒心灰意冷,最终将部分股份转让给比亚迪,90%的比亚迪成为最大股东。明年5月,比亚迪打算重塑腾势,发布第一款MPVD9,销量逐渐提升。
今年年初,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高端品牌——仰望,推出越野车U8和超跑U9。仰望剑指的是一款百万元级的豪华车,但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智能汽车方面却没有什么“硬干货”。
仰望U8
而且从30万到100多万,比亚迪中间缺乏过渡产品,用户一时难以接受巨大的价格跨度。
仔细看看BBA的产品线,价格是一步一步上涨的。比如宝马3系覆盖30-40万元,宝马5系车和X3系起价约40万元,宝马X5、X6系覆盖50万-100万元,宝马X7系起价100多万元。
简单来说,仰望顶多是炫技之作,靠它走量是不现实的。如今,比亚迪的主要销量车型在10万到20万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降价赢得销量并失去净利润是一个高概率事件。根据比亚迪2022年的业绩,比亚迪在2022年的净利润为160~170亿元,而特斯拉的净利润为125.56亿美元。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净利润差距接近六倍,很难追平,降价后更难。
在今年的新能源市场上,价格战是主题,但降价很容易提高价格。接下来,汽车公司越来越难赚取品牌溢价,这仍然占据着“中低端”比亚迪略显不利。
董事长王传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比亚迪将在2023年对400万辆汽车发动冲击。今年,比亚迪上升了“仰望”然后冲高端,但是“搞低价”可能会卷掉来之不易的利润。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首席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7236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