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沈天香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这场战争来势汹汹,力量前所未有,形式多样,史所罕见。这不仅是一场突袭,也是一场生死战。”
这是长安汽车党于2023年3月13日发布的内部信中发出的信号。言语之间的尖锐足以看到这场价格战的严重程度。
3月,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幅降价逐渐从湖北蔓延到许多地方。经过半个月的发酵,有40多个汽车品牌加入了价格战,几乎包括整个汽车行业。
从新能源汽车到传统燃料汽车,从合资品牌到中国品牌,从当地辐射到全国各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凯迪拉克、英菲尼迪、华晨宝马……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在燃油车市场上,战争更加激烈,有的是厂家和政府联合推出的“政企双补”,有的买车送家电,有的甚至买一辆送一辆。优惠幅度从1000元到10万元不等,花样百出,各显神通。
专家、观察家、分析师、媒体对价格战爆发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主要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汽车市场一开始很冷。1-2月,许多汽车公司同比下降。与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更加悲惨,下降幅度接近腰斩。
其二,随着“国六B”随着标准执行日期的逐步,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旧车型的清仓,价格将继续放松。
第三,新能源影响燃料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原本属于燃料汽车市场的蛋糕。燃料汽车销量持续下降,库存压力较大。
汽车市场火爆,但a股汽车板块却在滴血。例如,3月13日,a股汽车股再次大幅下跌,当日汽车(申万)指数下跌1.08%,中通客车下跌近7%,长城汽车和东风汽车下跌超过5%。
自3月份以来,汽车(申万)指数下跌7.84%,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首位。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下跌超过15%,导致投资者和投资者抱怨,损失惨重。
三月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应该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汽车市场一开始是温暖而寒冷的,这表明竞争压力加剧,甚至与生死有关。
01.
生死之战
“今年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汽车公司是最后的生存,最后是轰轰烈烈的战斗。”网上汽车市场集团总编辑孙勇表示,今年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倒闭,他们正在临终前进。
这种观点并非毫无根据。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品牌开始通过提高产品性能、价格优势和新能源来争夺合资品牌的销售份额,加上奢侈品牌的价格下跌,导致合资品牌遭受敌人。
许多合资品牌大规模降价,手段激烈,也希望刺激销售增长,尽快消化库存,减轻终端压力,走出低谷。
市场是残酷的。中国品牌追求上游,不给合资品牌喘息的机会。从1月至2月的整体市场表现来看,都呈现出自主向上、合资向下的趋势。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用车联合会)数据,今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今年1月,市场零售业无论是同比增长还是环比增长,都是本世纪以来1月份的最低数据,汽车市场开局不错。”乘联秘书长崔东树说。
2月份,虽然市场有所回暖,但平衡逐渐倾向于新能源,而中国品牌占据了优势。
2月份乘用车零售额为139万辆,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7.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达到43.9万辆,同比增长61.4%,比整个市场高出近50个百分点。
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新能源销量领先地位,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的表现并不乐观——零售额为48万辆,同比下降12%。“南北大众”分别下降18.5%和19.1%,“南北本田”均未进入前十名。
销量下降,终端库存不乐观。“高库存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业内人士表示,多家合资汽车公司陷入危机。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3,环比增长7.2%,同比增长4.3%,库存水平高于警戒线。
其中,合资品牌库存系数最高,达到2.15,环比增长13.8%,显示出以燃油车销售为主的合资品牌压力较大。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74,环比下降0.6%;与上月持平的高端奢侈品和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70。
此外,2月份库存深度超过60天的品牌多达17个,其中库存深度最高的品牌有凌克、上汽通用凯迪拉克、上汽通用别克。
“2月份的市场情况低于汽车经销商的预期。一些经销商表示,制造商任务量高,途中车辆多,库存压力大,资本流通差,合资品牌最为明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政企双管齐下,短期内应该对激活市场有很好的效果。
02.
黄金赛点
如果销量下降和库存高是降价潮的导火索,那么即将实施的“国六B”火上浇油。
自今年7月1日起,被称为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国六B”将实施。
这意味着以前使用过“国六A”过渡排放标准车型的汽车公司必须在7月1日前加强库存清理,价格优惠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汽车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执行文件通知。
崔东树说,跟着“国六B”随着标准执行日期的临近,许多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旧车型的清仓,价格将继续放松。
业内人士预计,在今年7月1日之前的3月至6月,汽车价格战只会越来越激烈。由于库存清理,旧燃料汽车的价格可能会越来越低。同时,在旧燃料汽车的胁迫下,其他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无法幸免,只能在股市竞争中积极面对。
“以前促销只局部,今年是‘世界大战’。随着新能源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今年将成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关键黄金点。”易车研究院院长首席分析师周丽君认为,价格战是入门级车型的大洗牌,高价车型仍有降价空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汽车公司都会“掀桌子”(在网络上,有拟人化的雪铁龙C6“掀桌子”表情包在不同的群体中流传)。
在长城汽车Hi4技术发布后的媒体交流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不断被问及“掀桌子”相关问题。穆峰对当前汽车市场疯狂降价浪潮的态度非常坚定,即长城不会跟风。
“是否会降价?今年在长城上市的新能源车型将根据竞争定价的原则进行定价。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我们不会那么效仿。”穆峰说,对于这种举桌游戏,长城采取了基于竞争定价的策略,必须有自己的信心。
他认为,一些汽车公司“掀桌子”这种现象不会持久。“由于大多数中国汽车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来判断‘掀桌子’根据我个人的判断,持续时间不会太长。”穆峰表示。
事实上,长城汽车早在去年10月就开始准备了,其核心只有一个——2023年,长城汽车将进行新能源转型。除了长城汽车的技术准备和产品准备外,核心点是去库存。
而且,现在一些汽车公司的做法也验证了当时长城汽车的判断。
不跟进价格战的,还有理想、蔚来等少数造车新势力。“降价可能不会带来利润,但会打击对手。”谈到价格战,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翔表示,如果理想的产品销售超过20万元,消费者可能不会支付,他们会认为这是偷工减料。
蔚来汽车也做出了类似的声明。“威来不会通过各种类型的ET5减少配置或权益来参与降价,威来会根据自己的策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蔚来销售运营助理副总裁浦洋表示。
浦阳认为,降价潮是发展的必然,当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充分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这种降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促进油转电的催化剂。”
▲蔚来汽车多年来回归母净利润
此外,奥迪和保时捷这两个奢侈品牌也明确表示不打价格战。“奥迪不会遵循每一轮价格战的节奏,但它会仔细观察竞争对手的行为,因为它将与奥迪的战略决策有关。”奥迪全球首席执行官杜思曼最近表示。
并不是所有的汽车公司都有信心降价。目前,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许多燃料汽车公司也是如此,微利或亏损。
比亚迪有足够的信心顺势而为。2022年 年,比亚迪预计收入将超过4200亿元,扣除后归母净利润将超过151亿元~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55%至119.20%。
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亚迪和特斯拉拥有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能力,将加快淘汰未盈利和微利汽车公司的步伐。
价格战还在继续。这很可能是中国品牌与合资汽车企业的生死战,也是新能源与燃油汽车时代的对抗。狭路相逢,勇者胜。2023年注定是血腥的。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6196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