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长城能活得过明年吗?
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艘原本希望航行数千英里的巨轮在惊涛骇浪中能支撑多久。
“不知道魏老板(魏建军)最近有没有时间骑摩托车。毕竟长城的现状比大家看到的要难过得多。”
业内有小道消息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经常独自驾驶摩托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思考长城的未来,没有多少人知道。
关于长城的未来,魏建军在长城汽车成立30周年之际说:“如果我们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那一定是我们被颠覆了。如果我们不敢打破规则,规则很快就会成为创造的笼子。”
然而,两年多来,长城汽车的明显变化在外界并没有看到太多。
相反,销量下降,新能源落后,股价低迷,高端转型迷雾,SUV增长担忧。。。这些词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长城汽车的相关条目中。不仅如此,魏建军的得力助手王凤英也离开了保定30多年,毅然南下。
“长城能活得过明年吗?”
长期以来,魏建军的反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似乎真的是一个预言。
就在2022年,长城汽车成为中国品牌销量下滑的罕见企业。但我们不妨拉长我们的视线。事实上,长城的衰落已经从各个方面出现了。
什么能留住人?
“长城汽车在保定就是爷爷”。
保定当地官员曾经说过,长城汽车在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的地位显然是超然的。除了是一个重要的纳税人,它还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问题。外界甚至评论魏建军的保定感情是:土生土长,深爱。
因此,即使“长城迁出保定”的谣言多次引起轰动,显然魏建军没有这个计划。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可能是摩托车“飙升”时的一瞬间。然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留在保定不会让企业一夜之间衰落,但它永远不会让企业变得更强大。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长城”。
但这些人为什么要离开长城?事实上,从网上很多关于长城汽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长城汽车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以及“为什么长城汽车有这么多离职者”等问答的浏览次数甚至超过250万次。
离开长城后,跳槽到长城仅一年多的员工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家以严格管理而闻名的汽车公司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念、严格的出勤率和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这让他感到几乎窒息。
“你敢想,魏老板有时会出现在食堂,然后直接和部门负责人谈论他的工作吗?”在他看来,即使互联网公司在周六经常加班,也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窒息”的感觉。
一位了解长城汽车的人士承认,“30年前,长城汽车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乡镇企业,当时保定有许多国有汽车企业,在与这些汽车企业竞争时,长城汽车既没有政策优势,也没有规模优势,只能与自己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竞争。”
这种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使长城汽车从保定小镇变得越来越强大,成为1000亿汽车企业。然而,当市场规则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依靠更现代的管理体系,从规模效应转向创新变革的发展阶段。
企业要想留住核心商业人才,必须建立更具竞争力的薪酬计划和员工福利计划,更重要的是建立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和机制。
“你看,我的领导被挖出来后得到的职位是‘科长’,上级是‘部长’。很多在长城汽车工作多年的‘部长’年薪只有20万左右,而这些外国‘科长’年薪可能达到40万甚至更多。后来‘部长’跳到其他传统汽车公司,加薪70%。”
对于许多老员工来说,越来越多的新同事涌入长城,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安静的岁月”,尤其是倒挂的工资,扰乱了他们的心态。
在他们看来,基层管理人员的流动虽然与高层人事变动相比微不足道,但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智能转型的加快,长城确实从行业内外挖掘了许多高管。”长城吸引了人才,并受到了外界的称赞。但不到两年,除了一些高管外,几乎所有人都离开了,包括去行业协会、合伙企业家和回家照顾老年人……”
因此,几年过去了,这种巨大的智能转型并没有给长城汽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你不能从根本上适应长城,你迟早会去的。”一位接近长城汽车的消息人士说,这种不适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文化,另一种是保定。”文化规章制度太多,有些人很难展示他们的抱负;在该地区,保定仍然太小,不利于吸收人才。”
如今,外界总是用“铁长城、流水高管”这个词来评价长城汽车留不住的人才。毕竟,只有魏建军知道谁能留下来让谁离开。
罗马不是一天毁灭的
魏建军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中。每周四早上,他都会准时穿着长城汽车的工作服出现在试车场,亲自测试新车,然后与各品牌的工程师和首席执行官进行沟通。
虽然长城的“一言堂”在过去一直受到外界的批评,但当销量蓬勃发展时,人们并不太在意,但当销量继续下降时,所有的问题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魏老板会亲自看高管发布的每一条微博和朋友圈(修改)。”
一位接近长城的人士透露,从其管理体系来看,长城汽车的过度集中仍然是一种粗放的家庭管理。据报道,曾担任总裁的王凤英只有20万元的最高审批权,因此这种管理模式也导致了产品研发和规划的过度集中,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魏品牌曾经是魏建军用姓氏赌注的豪华车。然而,随着国内高端车型混战的开启,WEYVV系列车型的价格继续下跌,几乎与长城的主要品牌哈弗相当,WEY的定位越来越模糊。
魏建军从一开始高调入市到现在低走,从未承认品牌失败。
但是数据不会骗人,2017年-2021年,魏(WEY)销量分别为8.6万辆、13.10万辆,79万辆,.85万辆,以及5.到2021年,83万辆已成为长城汽车内部销量垫底的品牌,仅占50%%。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几乎同时成立的柯灵销量已经超过80万辆,成为中国最快突破这一纪录的本土高端汽车品牌,魏牌远远落后。相比之下,魏建军不能挂在脸上。”接近长城的人透露。
面子不能不要,所以魏牌的转型迫在眉睫。
2021年中,WEY宣布转型,同时将品牌更名为魏牌,推出新能源汽车。在转型过程中,魏牌几乎以决定性的力量推向重建。除了完全抛弃VV系列车型外,他还希望在“智能DHT”和“咖啡智能”两大核心技术中,整个系列布局长期DHT-试着切入高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PHEV车型。
但事实胜于雄辩。咖啡系列不仅没有赢得用户的青睐,还试图用魏牌打开长城新能源时代。只有长城汽车CGO(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在微博上批评华为,但他得到的是“技能”不如人的现实。
”魏品牌正在老化,所谓的高端形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尴尬的定位,消费者不付费。与此同时,长城汽车不断推出新品牌,减少对魏品牌的投资,导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分析师在谈到魏品牌失败的原因时说。
不仅是魏牌,还有长城的拳头产品H6。
2021年9月,特斯拉Model Y以33、033辆的月销量压力哈弗H6的23、341辆,这也结束了哈弗H699个月来SUV销量第一的神话。
随后,哈弗H6很难扭转局面,而站在前面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不再把H6放在竞争产品栏中,它的产品实力也不再受到威胁。”一位竞争产品高管曾向BC提到。显然,长城汽车的拳头产品已经开始失去以往的光辉。但正如媒体所说,从哈弗系列的表现来看,危机更早。
根据公司公告,2016年哈弗系列销量达到顶峰,年销量共计93.8万辆。此后,哈弗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但销量持续下滑,很难回到辉煌。
回顾过去,除了国内SUV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竞争转变为股票市场竞争外,长城SUV的竞争优势也不断被竞争对手磨平。当然,咄咄逼人的新能源汽车不容忽视。
2021年6月,魏建军表示,2025年全球年销400万辆,其中800万辆%将是新能源汽车,即当时销售3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一年零六个月后,长城汽车降低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和净利润目标,将其调整为“不低于160万辆”和“不低于60亿元”.86%、47.83%。
焦虑和担忧
没有人的嗅觉比资本市场更敏感。如果市场乐观,股价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同年前,长城汽车股价从近60元跌至30元左右。在股价“减半”的背后,不仅反映了长城汽车整体销量的急剧下降,也反映了行业内外对传统工厂未来前景的焦虑和担忧。
据官方统计,2022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106辆新车.与2021年相比,75万辆车下降了16万辆.66%,销售达成率仅为56.19%。
哈弗品牌、魏牌、长城皮卡、欧拉品牌的销量在国内自主品牌销量排名前三后仅一年就跌至第五。只有坦克品牌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长城汽车还不遗余力地回购自己的股票。
据外界不完全统计,2022年,长城汽车已累计回购A/H股票6.3亿股。其中累计消耗约62亿股。.2亿港元回购5.H股89亿股,累计耗资约89亿股.回购022亿元人民币.A股28亿股。
“对于估值下降的汽车公司来说,回购已经成为一种资本运营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体市场情绪低下,汽车上市公司估值大幅下降,传统汽车制造商估值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虽然市场估值高,下降幅度大,在这种情况下,长城汽车通过一次性回购,不仅可以分散风险,减轻一次性回购的巨大财务压力,而且可以避免一些监管风险。
“可以说,长城汽车的多次回购无疑是一个相对经济的决定,其糟糕的表现也直接导致了资本市场缺乏信心,这也使得它必须在资本市场进行大量的底部回购。”
除了销量,一份不理想的业绩报告显示了长城汽车发展的隐忧。2月2日,长城汽车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长城汽车去年实现了1373年的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00.69%;实现归母净利润82.同比增长239亿元.09%。
虽然实现了增长,但结合其他自主品牌的利润表现,长城汽车的数据并不亮眼。据公开报道,比亚迪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5.42%-458.26%。
虽然长城汽车尚未公布完整的业务业绩,但从业绩基本面不难看出,长城汽车的收入略显疲软。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长城汽车品牌的推动,自行车平均价格上涨了20辆.8%至 12.87万元,20多万车型销量增至15万元.27%,这使得长城汽车的净利润实现了积极的增长。
去年12月,长城汽车宣布调整其品牌组织结构。
“在保持现有品牌战略不变的前提下,整合欧拉、沙龙、魏牌、坦克的组织和渠道,加强哈弗品牌。调整后,欧拉、沙龙、魏牌、坦克将采用双品牌运营模式,可理解为‘一套渠道1.5套组织,2个品牌 确保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全面提高运营效率和协调性。
在外界看来,虽然这是近年来长城汽车在多品牌快速扩张战略下的首次收缩调整,但实际上是结构整合、管理和决策的集中。此外,由于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没有表现出太强的产品实力,即使布局双品牌战略和整合品牌,也很难提振长城汽车的销售。
魏建军自己曾经说过:“死亡必须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死。如果你死了,你会毫不犹豫地死去。”因此,长城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转型的痛苦时期。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艘原本希望航行数千英里的巨轮能在海浪中支撑多久。
-END-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9185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