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LG新能源好消息不断,电池厂又增加了两个。
40GWh美国工厂与本田携手共建
据韩联社报道,LG新能源3月1日表示,公司与本田的合资企业LH Battery已经开始在俄亥俄州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底完工,并于2025年底投产。该工厂将为本田在美国组装的讴歌车型提供电池。
2022年10月11日,本田和LG新能源联合宣布,双方将在俄亥俄州新建合资汽车电池厂,初期投资35亿美元,但总投资预计将达到44亿美元。目前,双方共投资2.1亿美元(LG新能源) 51%,本田49%)。
俄亥俄州发展部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2日表示,计划为本田和LG新能源公司的新合资电池厂提供7130万美元的税收抵免。
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本田联合LG新能源在美国建厂与美国IRA法案密切相关。该法案是美国为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实施的巨大税收激励。
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7500美元/辆的税收抵免。但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具体来说,电动汽车必须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装;2023年以后,电动汽车电池中使用的40%原材料必须来自北美,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80%。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企业只能获得一半的税收抵免。如果电池中的任何关键矿物都是从“敏感实体”中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将被取消税收抵免资格。
这是本田未来在北美市场的电池供应商。
就中国市场而言,本田已与宁德时代和中国创新航空公司牵手。
去年12月8日,宁德时代和本田联合宣布,Honda预计将于2024年至2030年从宁德时代购买123GWh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今年2月23日,中创新航获得了正式向本田供应e的资格:NP1和e:两款NS1车型提供电池。
本田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市场推出30辆纯电动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到2040年,只销售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目前,本田正处于电气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虽然纯电动汽车领域没有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和车型,但提前全球布局供应链有利于未来大规模生产的能力支持。
与福特携手在土耳其建电池厂
2月21日,LG新能源宣布与福特汽车和土耳其Koc合作 Holding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将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成立合资企业(Ankara)新电池厂建在附近。
根据三方的承诺,工厂的年产能至少为25 GWh,并且可能会增加到45 GWh。该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工破土,计划于2026年开工生产。
福特表示,该工厂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商用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之一。目前,福特和Koc Holding在土耳其有一家合资企业,每年生产45万辆商用车,其中大部分销往欧洲。
然而,有趣的是,福特最初的选择不是LG新能源,而是SK On。2022年3月,SK On、福特汽车和Koc Holding 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安卡拉附近合作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厂。
但今年1月,传福特和SK ON撤销了初步协议。二月初,SK On正式宣布退出与福特汽车在土耳其电池厂的合作项目。
事实上,LG新能源和福特已经合作了十多年。LG新能源的波兰工厂是福特Mustang Mach-E和E-Transit提供电池。
总结
特斯拉,通用,大众,Stellantis、本田和福特等优质客户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建立了LG能源生产基地,以满足全球主要市场客户快速稳定的供应需求。
2022年,LG新能源收入25.5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7798亿韩元,同比下降16.1%。
截至2022年底,LG新能源总产能为200GWh,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其全球产能扩大到300GWh。其中,LG新能源计划在欧洲增加20GWh,在亚洲增加40GWh。
明确的产能计划来自于订单的支持。截至2022年底,LG新能源订单积压已达385万亿韩元。
然而,在装机容量方面,随着磷酸铁锂电池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LG新能源不仅与宁德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正被比亚迪赶上。在2022年全球顶级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企业中,LG新能源和比亚迪为70.4GWh、13.6%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二,比亚迪装机量同比增长率高达167.1%,远高于LG新能源的18.5%。
LG新能源总产能为200GWh,计划到2025年达到540GWh。
LG新能源将其一半的产能销往北美。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美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年需求将从64GWh增加到453GWh。
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公司。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的手头订单达到385万亿韩元(约2.1万亿元)。
1月27日,LG新能源官网披露,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5.6万亿韩元(约1409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利润为1.2万亿韩元(约66亿元),同比增长近58%,均创历史新高。
或者为了扩大市场,赶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LG新能源正在开发和使用无钴阴极软袋磷酸铁锂电池,目标是能量密度超过宁德时代同类产品的20%,并向特斯拉供应。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4175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