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作者:潘妍

制作:洞察IPO

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研究报告预计将达到2030年 2188年全球汽车轮胎市场将达到2188.该行业面临着70亿美元的巨大发展前景。

近日,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中策橡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提交招股说明书,已被中国证监会接受。

乘用车轮胎只占30%,盈利能力令人担忧

中策橡胶作为国内轮胎的领导者,多次跻身中国轮胎产品销售榜首。其客户包括一汽解放、江淮汽车、中国重汽、中集团、北汽福田、东风日产、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知名汽车制造商。

中策橡胶作为行业龙头,2021年营业收入300亿元。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中策橡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07亿元、282.62亿元、306.02亿元及152.15亿元。

中策橡胶的产品布局在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中策橡胶专注于“朝阳”、“好运”、“全诺”、“威狮”、“金冠”等品牌。公司在海外市场销售“WEST LAKE”、“GOODRIDE”、“CHAO YANG”、“TRAZANO”等品牌。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包括可用于重型载重车辆的“全钢胎”、用于小型乘用车的“半钢胎”、斜交胎用于农业、工业等场景,以及一些轻型轮胎。

从细分结构来看,中策橡胶50%左右收入由主要用于重型重型车辆的“全钢胎”提供。相比之下,“半钢胎”在日常车型中的收入仅占30%左右。

2022年上半年,中策橡胶“全轮胎”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收入占49亿元.10%;“半钢胎”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收入占30亿元.42%。

由此可见,米其林在国内日常汽车轮胎中依然是国际轮胎的世界(ML.PA)、普利司通等尖端轮胎品牌占领高端汽车市场,韩泰、住友等日韩轮胎品牌占领中端汽车市场,国内轮胎品牌似乎仍在努力挤进这些团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图片来源:中策橡胶招股说明书

此外,与亮眼的销售数据相比,中策橡胶的盈利能力有些堪忧。

招股说明书显示,受原材料橡胶价格波动的影响,报告期内中策橡胶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公司净利润一度超过30%。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中策橡胶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9.28%、19.59%、16.19%和15.67%。同期,中策橡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8亿元、20.01亿元、13.86亿元及5.76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0亿元。.7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中策橡胶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14次股改。目前,中策海潮持有41.08%其最大股东的股份。

2019年6月,“巨星系”负责人邱建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杭叉集团(603298).SH)、巨星科技(002444.SH)58亿元收购中策橡胶466亿元.9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中策橡胶能成功上市,将是仇建平拥有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根据中策橡胶招股说明书,仇建平和他的女儿邱飞控制了中策橡胶46.95%股份及相应表决权是目前中策橡胶的实际控制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图片来源:中策橡胶招股说明书

事实上,对于中策橡胶来说,这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

以股东巨星科技为例,目前海外市场成熟,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有着扎实的合作关系。

邱建平曾公开表示,沃尔玛每年销售约50亿美元的轮胎,但中策轮胎的份额很小,因为它主要依靠经销商渠道。超级巨星可以利用海外百货公司、连锁超市等丰富的网络,帮助中策开辟海外渠道。

那么近几年收购后,中策橡胶的海外业务发展如何?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2021年,中策橡胶境外收入比例仍保持在36%%-41%徘徊在范围内,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在2020年或疫情影响下出口受阻,海外收入明显下降。招股说明书中没有相应解释中策橡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打通海外市场吗?

图片来源:中策橡胶招股说明书

然而,2022年海外需求可能会增加。2022年上半年,中策橡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略有上升至47.23%合计71.56亿元,当期中策橡胶总收入152亿元.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国内轮胎市场,中策橡胶的收入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A股领先的玲珑轮胎(601966).SH)。2022年上半年,玲珑轮胎的收入规模为84.03亿元。

2022年8月,美国轮胎杂志《Tire Business》根据全球轮胎前75名的发布,中策橡胶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进入世界前十的轮胎品牌。

全球化的业务布局似乎已经取得了成效。但事实上,与世界上真正的轮胎领导者相比,中策橡胶并不那么显眼。

根据《Tire Business》据统计,2021年,由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家公司组成的全球轮胎行业“第一集团”占据 35.71%中策橡胶的市场份额仅为2.55%。

以连续三年夺冠的百年企业米其林为例,2022年上半年,米其林实现了132年的营业收入.89亿欧元(约968.78亿元),其收入规模是中策橡胶的6倍。

由此可见,由于轮胎市场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预见,未来大型国际轮胎企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轮胎的布局是乘风而起还是被超车?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产业链在中国的全面实施,对新能源汽车周边配件的需求和购买意愿也越来越大。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车身更重,需要更耐磨的轮胎来提高使用寿命,对轮胎的滚动阻力、轮胎负荷、静音和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为了顺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专用轮胎可能被称为新的亮点。轮胎行业似乎将迎来一个新的市场。中国轮胎企业有机会与国际轮胎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此背景下,中策能源也希望借此机会,以新能源为契机,追赶和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1月31日,中策橡胶发布了专门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轮胎“1号EV” PRO“系列。该公司表示,通过各种结束,实现了超静音、超抓地力、超节能、高精度的强大性能,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升级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中策橡胶并不是第一家推出新能源汽车轮胎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许多轮胎品牌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布局了新能源汽车轨道。其中,米其林、贝耐力、固特异、德国马牌、邓禄普等海外品牌也拥有精致的轮胎、森麒麟、浦林成山、万力轮胎等国内实力。

以国内轮胎公司为例,玲珑轮胎于2018年发布了首款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EV100。玲珑轮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配套领域最大的轮胎供应商。2022年上半年,玲珑轮胎在新能源整体市场份额接近2022年%。

此外,赛轮胎还开发了“液体黄金”轮胎来适应新能源汽车。2022年7月,赛轮胎表示,公司的轮胎已进入北汽、合众、零跑、长城等部分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系统。

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轮胎轨道逐渐火爆,竞争已经开始。作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中策橡胶似乎没有占据太大的机会。相比之下,目前尚不清楚该领域其他国内轮胎品牌是否能改变生活,实现弯道超车。

读者:本文基于公共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洞察IPO和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的内容都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

原创文章,作者:洞察IP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1014558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