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作者张之栋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丨别   致

在增程大乱斗的时代,所谓技术落后已不再重要。

时代变了。

前脚理想L7刚刚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有了“理想”,就会有“现实”,尤其是面对更划算的价格,消费者往往会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借助燃油发电、再用电、驱动汽车行驶,多余的工作方式使增程技术的风评不友好。然而,市场风格的转变总是迅速变化。自2023年以来,增程的风向发生了变化。

今年年初,特斯拉突然发动了一场价格战,让所有玩家都措手不及。

当市场主题从一场营销战转变为当前的价格战时,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和增加配置已经成为每个汽车制造新力量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考虑的关键。

是的,生存是最重要的。

回顾过去一年,动力电池的高成本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心中不可磨灭的痛苦。当广汽董事长曾庆红愤怒地喊着“为宁德时代工作”时,想要改变的种子已经埋在了所有汽车公司的心中。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途径只有三条:一是自主研发自制动力电池,投资大,效果慢;二是积极寻找二、三供,质量保证差,需要浪费验证;三,借助扩展车型过渡,杀死两只鸟,但可能会被责骂。

事实上,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的妥协,增程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01

增程“咸鱼”翻身

“可以停止一个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省点钱做生意。”

理想L7上市前一天,李翔在微博上自问自答。在含沙射影的同时,他还进行了一波扩展自我营销。我不得不说,利用比亚迪仰望U8,然后把吉利和长安拉到同一个阵营,李翔清楚地发挥了流量。

但话并不粗糙,今年的增程车,突然多了起来。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长安深蓝、赛力斯问界、吉利星越、比亚迪仰望、蓝图等多个品牌车型纷纷加入增程汽车序列。

而这种多股合力形成的新趋势,也可以看作是整个混合动力发展战略的另一个旗帜鲜明的方向。简而言之,合适就是市场优势。

首先,在市场层面上,降低成本的问题对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难以形容的隐藏问题。在整体环境的竞争形势下,难度低、技术成熟的增长指出了汽车制造新力量和传统新力量的新方向。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增程车型的推出可以一次性降低成本,回血,重组,重新开始。相应地,对于消费者来说,好的产品会更有说服力。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都迫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突破,因此有800V高压平台、换电等补救措施,提高补能效率。但这也是一个问题。与扩展范围相比,它们真的太贵了。

理想是第一家获得增程红利的汽车公司。问界和深蓝并不逊色。在他们的销售车型中,增程大多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以此为例,如果汽车公司销售增程车型,他们很可能不会赔钱。如果物美价廉,甚至可能会出现“小爆款”。

而“爆款”二字,难道不是这些“新势力”、“新实力”试图证明自己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吗?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特斯拉来势汹汹,鲶鱼效应在低价攻势中越来越明显。然而,国内汽车公司除了咬紧牙关跟进降价外,还必须使用扩展模型进行一式太极。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产品质量总是需要保证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扩展范围还是混合动力,易于使用都是硬道理。只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双重肯定,汽车制造的弱势新力量才能更有可能生存。

02

活下去,走下去

再次强调,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任务是为自己而活。特斯拉的屠刀价格一直很高,没有人能独处。

无论是咬紧牙关还是坚定的品牌价值,最终都需要一种应对方式来克服困难。你可以轻视扩展技术,但对消费者来说,价格实惠,经济易用,是一辆合格的汽车。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正如零跑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所说:

“我们所有的用户都是最聪明的,知道买什么车是最好的。油是为了减少长途汽车的焦虑,这是长途汽车困难时的“备胎”。作为这样一个角色,扩展范围更合适,其部件数量更少,可以进一步保证技术的可靠性。”

零跑科技SVP对于增程是落后技术的论调、车辆产品线负责人曹力也进一步坚持:“在技术上,只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才是先进的技术。”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汽车公司会自己算账,消费者心中也有一杆秤。当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时,谁能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谁就能笑到最后。这不是理想的热点吗?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回顾过去的2022年,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跌跌撞撞,但经历了缺芯、缺电等一系列艰难险阻,最终还是向上势头。

到了现在的2023年,与其说是特斯拉开启了洗牌模式,不如说是市场的又一次风口来袭。

机遇与挑战并存,倒在黎明前的游客、恒大汽车、威马汽车等,从来没有兴高采烈,但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没有人知道谁会被下一个浪头“击倒”,再也爬不起来了。

好消息依然存在,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广阔,包容性足够强。汽车公司,尤其是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往往会得到很大的帮助。其中,能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最难的部分。

前脚理想L7落地,后脚零跑C11增程版强势攻击

所以问题来了,车企靠什么才能“活下去,走下去”?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发展的中后期,“表面风光、内部压力”是主要特征。更重要的是,汽车公司,增加收入不增加利润的现象,无处不在。根本原因,突破在于产品力量的探索,产品的衡量在于用户,至于用户的需求,总是多样化的。

增程也是如此,是消费者的可行选择,而不是完美的。增程有很多缺点,高速燃油的经济性能很差,保养和燃油车没什么区别,会造成很多后市场问题…

但还是那句话,增程可能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在这个时候,它确实有资格被称为市场的“现在”。

毕竟市场的紧急程度已经不能容忍汽车公司多想了。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012452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