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商业发展历史,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代表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力量的优秀公司,如80年代的可口可乐、宝洁等消费品公司;20世纪90年代的甲骨文、思科、微软等科技公司;20世纪10年代,最熟悉的FANG、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
在当今时代,它无疑属于新能源。在这条轨道上,不仅诞生了特斯拉、威小理、比亚迪等四轮车企业,还有雅迪、爱玛、新日、9号、小牛等两轮车企业。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两轮车数量已达3辆.预计2022年25亿辆将继续增长至35亿辆.5亿辆。这意味着全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有“小电驴”。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供应方面。近年来,中国电动两轮车(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量迅速爆发。截至目前,该业务范围已超过73万家企业。
随着激烈的市场博弈、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趋势,“小电驴”的竞争更加复杂曲折。围绕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全球化的理念,我们继续飙升,努力武装和提升自己。
他们的独家亮点是什么?谁能在桂毛兔年捡到彩蛋?本文将重点关注上述五家企业和四个维度,并尝试分析。
智能,谁能走出“罗生门”?
为了方便孩子们每天上下学,北京市民张女士刚刚在线下商店购买了一辆新的两轮电动汽车。对她来说,这是一种时尚的体验,“用手机扫描代码解锁,你可以直接骑车,也可以通过手机定位系统实现汽车的远程防盗。”
由于全球数字智能浪潮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溢出,智能正成为电动两轮车制造商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提高产品实力的第二曲线。
其中,9号公司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领域,一直向市场传达核心科技创新理念,似乎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根据鲁大师2021年电动两轮车行业研究报告,9号和小牛的智能评分在全年大部分月领先于其他品牌,9号的综合智能评分水平最高。
图源:艾瑞咨询
相比之下,台铃、雅迪、爱玛、绿源的智能化步伐相对较慢,而新日则不在榜单上。
原因是一些新品牌大多是由技术流派创立的,企业从5G开始就在那里、云计算、AI、虚拟现实聚集的环境对新技术潜力更敏感和前瞻性,更愿意投资,传统品牌相对较弱。
根据财务报告,2022年上半年,雅迪、爱玛、新日、九号、小牛分别支付了5笔研发费用.05亿元、2.13亿元、0.68亿元、2.62亿元、0.86亿元,相应的研发费用率为3.59%、2.26%、1.66%、5.44%、6.13%,付出与收获基本成正比。
知不足而奋进,老将们乘势追击。2021年,雅迪推出“VFLY搭载V的品牌-SMART智能显示屏、LTM三方蓝牙技术、全场景AI智能语音助手、爱玛先后推出智能旗舰小爱E390、极客X303、S1智能头盔不断强化用户心中的“智能”形象,大大提高了智能评分。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智能焦点还不错,主要集中在车辆状态采集和硬件管理、车辆交互传输系统、驾驶辅助系统、能源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即无钥匙解锁、一键定位、语音交互、功率监控、驾驶听歌曲等。
至于制造商之间的智能军备竞争,市场并不一致。正方将这种转型行为与iPhone重塑手机行业的意义进行了比较。更多的反方认为,目前的智能听起来很先进,使用鸡肋,“智商税”被怀疑太大,“小电驴”作为一种方便、廉价的短途交通工具,可以运行、制造、安全的真正意义。
消费者是否需要智能电动汽车,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电动汽车,仍然是“罗生门”的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技术进化才能解决。
谁能跨越高端阶层?
与此同时,电动两轮车制造商也在大张旗鼓地玩高端游戏。
在口号上,雅迪喊“更高端的电动车”,新日是“超高端” 智能锂电动汽车,小牛在“华为前王子”的光环下,出生高贵;在产品方面,9号与小牛合作,将“小电驴”的天花板拉到五位数,各行各业的玩家都进步了,比如9号的E200P ONE、E125,小牛电动N-GT系列,SQI系列,雅迪VFLY,爱玛小帕,新日MIKUSuper,价格区间在1万元左右。
图:京东小牛电动旗舰店:
为什么每个人都想集体攀登和跨层?最流行的解释是高端是高价。一方面,他可以消化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
电动两轮车90%以上运营成本来自电池、电机、控制器、框架、轮胎等原材料。电池作为核心部件,是支出最大的部分。近两年来,新能源需求旺盛,导致锂电池价格飙升。
另一方面,向上迁移,从硬件组装到品牌、技术、渠道,获得增值利润,有助于企业突破内部卷。
然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样的“高端”行为辐射到财务数据上,电动两轮车制造商的冷暖并不相通。
以2021年为例,小牛电动国内市场销售新车均价为2959元,爱玛和雅迪为2031元,1265元。
据天丰证券统计,小牛自行车净利润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2019年最高利润为451元/台湾,其他家庭不到100元,最低新日只有40元。
图源:天风证券
2022年上半年,这种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就毛利率而言,最高9号可达22.73%,其次为小牛19.76%,最低为新日13.41%;就净利率而言,爱玛翻身居上,以7.29%成为利润最强的一个,小牛亏损垫底;雅迪虽然卖的最多,但还是走规模效应路线。
有趣的是,“小电驴”昂首冲高,却不忘屈身就低,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小牛、九号等高级玩家纷纷推出2万-为了坚守大本营,雅迪和爱玛只能打“性价比”牌,炮火越来越猛烈,让卷生卷死更加困难。
一般来说,新品牌9号和小牛是高端化工的有效品牌,这与两家公司的初始品牌定位、技术和产品实力有关,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然而,雅迪、爱玛、新日和台铃的阶级上升渠道尚未完全开放。
然而,更智能、更高端的9号和小牛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节点财经注意到,在黑猫投诉中,消费者批评了很多,其中大部分是车辆或设备质量不合格,电池衰减。这表明,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也需要努力提高质量。
时尚,谁营销最豪横?
随着“小电驴”的普及,电动两轮车的主要消费力量逐渐过渡到90后和00后。这两代人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注重性能和外观、概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所有这些,让电动两轮车制造商移动“两颗心”,在开发新产品时,外观美观,辅以良好的性能,然后讲述同理心故事或抓住噱头、热点,大面积曝光,以满足消费者的想法。
在这方面,艾玛通过更年轻的汽车设计、更时尚的营销方法和更慷慨的发言人,给市场留下了印记;小牛将创新、时尚的设计和研发融入到产品中,突出了年轻的风格。
去年8月,时尚杂志《时尚芭莎》正式发行了8月份的另一本书《爱玛特刊》。通常,在杂志上与明星搭配的是大袋子、豪华手表和明亮的珠宝。然而,这一次,在吴金燕、黄小蕾和赵樱子拍摄的许多“生活光影”大片中,焦点是他们坐下的爱玛电动汽车。
宣传稿上写着:“时尚”是爱玛的标签,也是爱玛的灵魂。
除了明星代言,印有明显logo的电动车周围,比如头盔和护具,各种突出个性的t恤和徽章陆续上市,以及由“确认眼神”粉丝组成的黄油社区,都凸显了自己的营销lifestyle。
九号更喜欢以各种兴趣玩法:JK、电子游戏、舞蹈视角、盲盒,以引爆不同爱好圈的效果,如去年年底与视频网站Bilibili合作的“9号总动员”活动;雅迪搭上世界杯,试图在全球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风格,并在最近的火电视剧《飙升》中频繁露面。
至于其他玩家,时尚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无非是外观抢眼,顶流平台,广告,支撑的远高于R&D投入,销售成本上亿元。
那么,谁撒币撒最豪横呢?
根据财务报告,2022年上半年,雅迪、爱玛、新日、九号、小牛分别支出6笔销售费用.36亿元、2.74亿元、1.53亿元、3.16亿元、1.63亿元,相应收入占43亿元.53%、2.9%、6.43%、6.56%、11.62%。
不难看出,研发最激烈的人也是营销最激烈的人。雅迪豪花了很多钱,但绝对占了中间。虽然小牛只花了1美元.63亿元,但由于报告期内收入同比下降,只有14亿元.03亿元,11.62%销售费用率实际上让自己“失血”,净利润损失0.同比下降117亿元.6%。
国际化,谁能飙升出线?
" 每年都有增长。"这是几个不同品牌的电动两轮车代理商对过去四年行业的一致感受。
受益于送花、送饭、送菜等即时零售新业态和共享电动自行车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电动两轮车迎来了新国标带来的黄金时代。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抢蛋糕,以及当地“新国家标准”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消费者需求变得平静,2024年两轮电动汽车行业的繁荣将是一个很有可能的事件。
图源:艾瑞咨询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新品牌还是传统品牌,在寻找增量市场时都不会对待我,而在碳中和和各国政策的良好背景下,广阔的海外市场恰好是增量。
一位电动汽车行业人士告诉节点财经:" 随着工业基础的稳定,过去几年电动两轮车换车需求大幅释放,国内市场已基本确定。外国市场仍处于爆发前夕,谁能抢跑谁就有先发优势。"
雅迪于2021年正式提出 " 全球倍增战略 "。董事长董经贵宣誓:"未来,雅迪至少将占领35%三分天下有一个市场。"
小牛首席执行官李燕直言:“未来,公司将继续增加海外业务,中短期内将海外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20%%到25%,长期规划是打开东南亚和印度市场。”
至于爱玛、新日、台铃、九号,也没闲着,大家都针对海外市场做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布局。
但撕掉滤镜,落实到业绩上,就是各自分化:有人搁浅,有人扬帆起航。
最雄伟的雅迪沉默了,只在2022年半年报中写道,“集团超过90个%在中国销售电动两轮车的收入和营业利润。”
2022年上半年,爱玛的国际业务收入 1.17 亿元,同比增长 111.69%。但从业务比例来看,海外收入贡献很小。2020年 年至 2022 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占0.82%、1.13% 和 1.24%。
新日可能是几个“矮子”中可以拔出的稍微高一点,2021年出口收入占1%.63%;台铃没有披露公共信息。从过去的简历来看,出海“淘金”应该比以前更得心应手,收获更大。
相比之下,九号和小牛的成就要明显得多。
9号公司包括滑板车和电动两轮车,2022年上半年海外收入28.35亿元,占总收入的60%。
2022年,小牛连续两个季度收入表现不佳,但在海外市场交出逆势反击剧本,前三季度海外销量5.76 一万辆,录得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059.8%、351.8%。
可以预见,2023年,在海外市场,“小电驴”将在浓度较高的“红海”中战斗,稀释国内市场的逐底效应。
对于已经开放的2023年,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全球化的趋势保持不变,也是电动两轮车厂商竞争和竞争的起源。然而,谁能成为商业洪流中的幸运儿,最终才能被市场验证。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本文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商业组
原创文章,作者:节点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09194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