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投资却拉了业绩的后腿?

文|南梁

现在回顾科大讯飞的发展,定位逐渐模糊,投资拉动了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1000亿目标?

科大讯飞公布了去年全年的业绩预测,其归母净利润预计将下降约60%-70%。

对此,公司表示,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公司股价变动为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之前的财务报告中,科大讯飞也表示,由于同样的原因,业绩下滑甚至减少,但现在这个原因对科大讯飞的影响仍然不小。

你知道,这些企业是科大讯飞热衷于投资的独角兽公司,但他们似乎赚不了多少钱。

除了投资,科大讯飞的最大收入业务也从核心业务转变为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定位似乎逐渐模糊。

【业绩预亏60-70%】

1月29日晚间,A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发布2022年业绩预测。

根据公告,去年科大讯飞预计归母净利润为4.67亿-6.23亿元,较2021年同期归母净利润15.56亿元下降约60%-70%,近10亿元。

至于业绩下滑,科大讯飞表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2022年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新增投资8亿元,2022年尚未形成收入;二是公司持有的三人行、寒武纪、尚堂等金融资产,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约 5.87 1亿元也是其预期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急剧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简单来说,最近投资的项目还没有达到收入期,以前投资的项目还是亏了。

事实上,科大讯飞因投资而拉垮业绩的现象早已出现。

2021年,科大讯飞持有三人行、寒武纪、商汤三只股票,三家公司最初总成本约0.22亿元,2021年初总公允价值约5.47亿元,期末约8.5亿元,2021年总增值约3.04亿元。

然而,到去年上半年,其账面价值已经从去年上半年开始 8.5亿元已降至6.88亿元。

去年下半年,科大讯飞曾表示:“非流动金融资产较期初下降31.56%,主要是三人行、寒武纪、商汤减持造成的。”

这说明这三只股票的下跌趋势历史悠久,不断给科大讯飞带来压力,甚至减持。但即便如此,从目前披露的预期业绩来看,这三只股票还是给科大讯飞的业绩拉了不少后腿。

事实上,从科大讯飞的布局来看,这些操作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无论是业务结构还是多点投资策略,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热衷投资却拉了业绩的后腿?】

事实上,科大讯飞在投资上一直在频繁行动,要说它投资了多少,那只能说又多又杂。

除了一开始对几家公司的零散投资外,2018年的投资行动越来越密集,包括智能教育、智能城市、AI语音、智能汽车等领域。

根据其投资步骤,科大讯飞的投资将在几乎风口的地方进行。

比如2017年以后的教育风口,科大讯飞便在这一领域频频落户,期间先后成立并增资了多家教育相关公司。

随着机器人风口的兴起,科大讯飞投资了多个细分轨道终端机器人,还投资了机器视觉、软件开发等辅助技术。

就像近年来最热门的智能汽车一样,它引起了科大讯飞的关注。它不仅与广汽资本共同投资成立星河智联,还投资了自动驾驶玩家知行技术。

可以看出,科大讯飞的投资非常频繁,在如此多的投资中,寒武纪、首选、国仪量子、尚堂科技等公司可以说是科大讯飞挖掘的独角兽。

然而,这些独角兽在早期确实发展迅速。寒武纪的估值在短短几年内翻了十几倍,上市后市值超过1000亿元。然而,这些独角兽公司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赚钱。

寒武纪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市值几乎蒸发了80%。首选的上市之路也一次又一次地推进。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它对利润保持沉默。

事实上,从科大讯飞近两年的业绩可以看出,独角兽企业的投资给科大讯飞的业绩带来了压力。就连他自己也多次宣布,这些公司的股价波动是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科技高企,C端产品成为主要收入?】

除了热衷于投资外,科大讯飞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起初,科大讯飞以语音识别而闻名,在国内语音识别市场中,科大讯飞的市场份额高达60%。

然而,随着长期的发展,科大讯飞的业务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技术的收入比例越来越低。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业务不再是公司业绩的主力军。

科大讯飞的收入结构主要有教育产品和服务、信息工程和开放平台三大业务。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的收入占32.82%,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要知道,2007年,公司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的收入占60.86%,到2021年,信息工程与运营商的业务总额只有31.88%,其核心业务的收入占比几乎减半。

事实上,科大讯飞的重心偏差也与环境密切相关。在美国几乎垄断上游核心技术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公司要超越技术并不容易,这无疑需要大量的研发投资,公司的c端业务在蓬勃发展下赚了很多钱,但当人工智能公司的主要收入不是人工智能技术时,其公司的定位是模糊的。

从业务角度来看,科大讯飞的C端产品主要包括以教育办公为消费场景的翻译机、学习机、录音机、办公本等人工智能硬件产品,毛利高达51.66%。

然而,高毛利润的产品销售良好,但并没有增加公司的业绩,从去年的预期业绩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科大讯飞在R&D的支出比例有所下降。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22.32%,2021年同期下降至18.61%,去年同期为18.41%。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科大讯飞研发人员的比例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下降,但相对销售人员的比例从2017年的18%增加到去年的27%。

因此,今天的科大讯飞,其AI科技公司的定位似乎越来越偏颇?

现在回顾科大讯飞的发展,定位逐渐模糊,投资拉动了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1000亿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氢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01184233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