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西风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丨别 致
汽车手机跨界,谁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华为、苹果和小米开始大规模进入汽车领域,不仅是因为电动汽车领域是未来的主要轨道,还因为智能手机领域正在逐渐饱和。
全球汽车工业规模大,产值数万亿,市场规模大。根据2022年3月的数据,到2028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超过3540亿美元,任何人都想尽快进入可预见的康庄大道。
汽车制造商似乎不愿意被动,组织反击,开始制造手机和智能手表。吉利投资魅族与苹果竞争,威莱成立了一个手机团队,威莱宣布将于2023年推出新机器。吉利威莱甚至比亚迪也加入了制造“智能手表”的行业。
事实上,手机和汽车并不是互相抢夺业务的局面,而是朝着一个大目标迈进。
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和汽车正在相互融合。在智能和软件生态方面,手机制造商正在展示他们的实力,比如苹果CarPlay,华为的鸿蒙汽车系统正垄断着汽车的大脑,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依靠手机为其提供软件优势的智能汽车正在扩大其使用场景,并开始摆脱最初的“钢铁机械”标签,给汽车一个更丰富的旅行工具和整个场景的新价值。
事实上,小米、苹果和华为并不能被定义为手机制造商。手机只是强大的分支之一。事实上,它们都是创新型科技企业。
此外,科技巨头似乎是真正的汽车制造商。无论是第一期投资100亿元的小米汽车,进入九年征程的苹果汽车制造商,还是汽车公司最强大的“辅助”,华为在汽车领域都没有一帆风顺。
01
在唱衰和期待中前进
虽然他们是汽车圈的新人,但他们不是无名小卒。无论是唱歌还是期待,背后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华为选择不制造“整车”,而是帮助汽车公司制造好车。因此,华为利用自己的科技公司定位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高精度地图、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生态服务、云服务等。
华为汽车制造的布局分为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和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三个部分。
这三种最接近汽车制造的是智能汽车选择模式,因为只有这条路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和内饰设计,提供智能解决方案,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在这种模式下,华为深入支持渠道和品牌,参与最深,占据主导地位。
华为推出的AITO赛力斯采用了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今年的表现也相对明亮。年累计销量7.5万台,已成为汽车制造新力量中增长最快的品牌。更多的汽车公司注意到了这种模式的强大活力。
此前,当宁德时代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余承东出现并处于C位,这也证实了其合作伙伴的不断扩大。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宁德时代曾玉群、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也出席了会议。
今年年初,江淮汽车还选择了华为智能选车的合作路线。据报道,奇瑞和华为的第一款合作车型将于今年发布。此外,北汽还将推出智能选车业务。此外,赛力斯和江淮,华为智能选车团队正在迅速成长。
华为在汽车制造领域取得了相对顺利的进展,并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小米和苹果相比,华为似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代表。
显然,苹果并不满足于成为提供技术支持的“幕后老板”。苹果的雄心壮志是巨大的,小米也有自己的抱负。
2014年,“Project Titan“(泰坦项目)使苹果汽车制造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库比蒂诺总部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1000多名汽车专家和工程师开始为苹果建立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的梦想。
2021年3月,小米创始人雷军以眼泪和全部声誉带队,以全栈自研的雄心开始了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过度的抱负将成为前进的负担。
2023年是苹果汽车开发的第九年,负责人换了四个,开发目标也在不断转变和放弃。最初的自动驾驶也在尝试失败后放弃了,该计划被推迟到2026年,价格范围也低于10万美元。这将与特斯拉有关 Model S 与梅赛德斯EQS挤进同一赛道比赛。
苹果似乎停止了对“爱”的疯狂,并开始关注现实。在当前快速变化的一年里,价格下跌了2万元,这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妥协,也是对产品定位的重大变化。推迟一年意味着许多未知和竞争对手将出现。
小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今年的小米新闻发布会上,雷军第一次将小米车推到舞台前后,立即宣布在小米车正式亮相之前,这也是最后一次发布和澄清小米车的一切。
就在谣言满天飞的月初,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别无选择,只能回复“小米汽车品牌批复遇坎”的假消息。
背着苹果小米这样的品牌效应,不太可能默默做大事,只能在唱衰和期待中继续前行。
02
在安装轮子之前,先搭框架
他们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如何在同一辆电动汽车的道路上压出不同的车辙?
虽然汽车没有看到一半的轮子,但两者的车辙开始清晰起来。苹果很早就开始“布局”,小米也有了自己的框架和想法。
尽管苹果放弃了完全自动驾驶,但它仍然坚持追求自动驾驶和智能化。
苹果计划在其汽车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包括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眼睛”的集成器。理论上,当激光雷达、雷达和摄像头系统结合在一起时,它可以在未来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
未来汽车将需要大量的处理能力,从各种传感器流入的海量数据,以及基于云的智能等多种管理功能。
苹果的优势在于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经验和积累。据报道,苹果已经开发了一种连接到代号的车载计算机系统。Denali定制传感器阵列,其高端处理器的计算能力相当于苹果计算机Mac中四个最佳芯片的总和。
小米自宣布造车以来,一直在迅速成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团队。
首先,小米投资了许多汽车芯片相关公司。2021年9月,小米投资了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公司龙头企业,这是其对汽车上游核心芯片的首次投资。
今年7月,小米还参与了云图半导体数亿元A+轮融资,云图专注于汽车级芯片的研发。年底,小米独家投资了去年刚刚成立的奥芯科技。这一轮融资将用于汽车网络(CAN/Ethernet PHY)研发系列芯片。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芯片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的“硬通货”。只有在硬核芯片的基础上,才能随意构建更复杂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化。
小米也非常重视自动驾驶。6月8日,国内激光雷达独角兽企业何塞科技宣布融资超过3亿美元,其中一家领先投资者是小米集团。一个多月后,小米集团领导了一家以毫米波雷达为主的公司——上海几何合作伙伴,融资近4亿元。
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小米自动驾驶也将采用全栈自主研发算法。
此外,手机制造商在生态互动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汽车公司无法比拟的。由于其广泛的手机用户和封闭的生态链,苹果的carplay可以应用于许多汽车公司。
小米和苹果都有著名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智联万物的人工智能虚拟助理Siri和小艾。与苹果类似,小米在实施汽车项目时优先考虑人工智能。如果这些可以很好地集成到汽车中,互动将成为它们的优势。
可以看出,与华为的果断行动不同,小米和苹果一个在布局上,一个在游戏中,仍然在不断构建越来越大的框架。虽然这些框架具有非常明确的细分领域和品牌特征,但它们毕竟不能通过手机和四个轮子上路。时间将成为他们最大的敌人。
手机和汽车之间的交叉实际上是技术的兼容性,寻找新的宿主。如今,随着对软硬件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似乎有望成为技术的新载体。
正因为如此,手机厂商才能从手机上积累上个时代。AI、软件、芯片和生态链在汽车上合理集成,移动企业跨境可能为智能电动汽车开辟新的领域。但时间不等人,市场越晚,空间就越少。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8133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