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整个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已成为华为、小米、恒大、宝能、百度、阿里巴巴等行业的热门。

现在,新成员美的集团被添加到这个名单中。

1月6日,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汽车零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以下简称威灵安庆基地)一期正式投产,预计2月下旬完成产能攀升,每年100万台电动压缩机和120万台EPS转向电机,20万台驱动电机。

据美的威灵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介绍,威灵汽车零部件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驱动、底盘执行系统三个领域的增量零部件,产品线涵盖电动压缩机、驱动电机EPS转向电机、电子油泵、电子水泵等。以新工厂生产的第一台电动压缩机为例,本产品主要支持理想、小鹏、威莱等市场主流电动汽车企业。

可以看出,美的集团并不像小米那样直接参与汽车制造。它与华为有些相似。它采取供应商路线——当然,它不能像华为那样成熟。它可以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甚至与赛力斯合作,直接打造世界品牌。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工业技术集团总裁傅永军表示,美的工业技术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美的和其他家电企业一样,选择从汽车零部件等相关类别入手,而不是核心零部件。

自身业务陷入瓶颈

在跨境龙头企业聚集造车的背后,是全行业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度乐观。

根据IDC根据《2022-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59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35.1%。届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50%,整个汽车市场的所有权将超过10%。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5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家电行业进入股票时代,整体增速持续放缓。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国内家电市场累计零售额6543亿元,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从实际情况来看,家电市场的走势与疫情的发展密切相关。经过三年的抗疫,中国家电市场一直在深度盘整中承受压力,市场规模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以美的集团财务报告为例,2022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总收入为1826.6亿元。智能家居业务集团占总收入的近70%,目前收入同比增长率仅为3.48%。

汽车已经成为许多家电品牌的跨境选择,不仅仅是美的。在这背后,他们期待着更大的市场。

资本市场似乎对美的行为反应不大。1月6日,美的集团股价收于54.01元,下跌1.64%。总市值约3779亿元,市盈率为12.77倍。

入局没那么简单

汽车行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行业。威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表示:不要造200亿,200亿只是造车的入场券。2021年3月,小米在正式宣布造车时,还公开表示,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再投资100亿美元。

恒大自2018年与贾会计勾搭以来,已经五年了。恒驰5终于量产成功。如果车不卖几辆,就会出现显示屏异常、刹车异响严重的质量问题。现在还有裁员的消息。恒大烧了400亿,可以说造车造成了孤独,成为了行业的笑柄。

格力汽车制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格力电器宣布计划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珠海银龙,并跨境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后来,双方发生了利益纠纷,格力最终以司法拍卖的形式控制了珠海银龙。但格力近年来在汽车领域并没有取得多少成就。决心很大,结果很少。

威马是一个更悲伤的故事。威马成立于2015年,是最早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之一。与许多汽车门外汉相比,它的大多数团队都有专业背景。威马推出EX5、EX6.价格更贴近百姓。在当时竞争对手价格较高的情况下,2019年销量一度位居汽车制造新势力第二。然而,随着许多自燃事件和锁电曝光,威马的声誉和销量开始崩溃。

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

上述非专业背景和专业背景的汽车制造商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但这只是汽车制造失败案例的冰山一角。

造车不仅有钱,专业,还有很多其他不可控因素。

目前,美的集团算明智,不直接涉及整车制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从零部件的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傅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气化后部件的简化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使得整机厂更愿意直接与零部件厂开展业务合作,这不仅是家电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机遇,也是挑战。这意味着电动汽车零部件的门槛正在降低,这对供应商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太容易被取代。因此,是否具有较强的积极设计能力、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跳出模仿、剽窃阶段,能否敏锐地检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是对美的跨境企业的考验。

没有抓住机会

美的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在制造汽车。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集团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舟汽车有限公司、湖南三湘客车三家企业,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成为中国领先的客车制造商。

然而,制造汽车的难度超出了美的集团的想象。由于国内汽车市场基础不完善,市场形式高度集中,跨境汽车制造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2008年,美的集团宣布暂停汽车制造项目。

美的集团第一次宣布造车失败。

然而,美的集团并没有放弃造车ToB汽车零部件制造。2016年,美的集团开始开发汽车电动压缩机;2018年,汽车主驱电机、汽车空调压缩机等行业开始布局,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2020年,美的集团成为合康新能源控股股东,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经过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镍、钴、锂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提炼,到正负极、电解质、隔膜等新材料,再到电池、电机、电气控制等核心部件,上下游形成的强大供应链优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基础。

然而,美的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它依赖于家用电器零部件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基本逻辑,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大的差异。以热管理系统为例,美的威灵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说: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的根本变化,美的才有机会参与其中,扭转行业竞争模式。

请注意,陈金涛说的是有机会。美的集团虽然在2020年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并没有创造领先优势,否则陈金涛永远不会这么低调。

百姓评车

新能源汽车是产业政策和汽车市场本身发展的大势所趋。

家电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和产业链,主要是看到新能源轨道的风口和自身业务陷入瓶颈。对美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看起来很有前途,但实际上竞争激烈。据了解,A股市汇聚了4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

美的集团想要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正如前面所说,美的集团的股票甚至在1月6日下跌了1.64%,这似乎证实了美的新能源布局的前景并不乐观。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0203648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