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实践不如华为好,百度有什么区别?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最受欢迎的轨道。一年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红抛出了灵魂肉体论,表明汽车公司掌握自动驾驶研发技术的必要性。然而,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大会上,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向汽车公司喊道,智能化,特别是智能驾驶研发,门槛高,投资巨大,算法和软件极其复杂,应交给新型本土Tier1去做。

这无疑是为了自己的汽车业务,百度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但互联网公司多年来布局汽车领域,强大的语音技术和地图能力,智能驾驶研发商业实现能力不足,与百度汽车公司合作,真正的合作伙伴很少。

华为多次强调不会下场造车,还面临着很多主机厂的顾虑。百度如何面对自己汽车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身份冲突?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汽车品牌AITO今年今年月销量突破1万辆,今年1-11月累计交付6.6万辆,备受市场关注。然而,百度和吉利共同打造的集度汽车却波折不断,其第一款车型ROBO-01 探月限定版直到今年10月才正式亮相,预计2023年交付。百度的汽车业务仍处于努力喊叫的阶段,市场声音与前者有一定的差距。

百度实践不如华为好,百度有什么区别?

百度和华为都将自己定位为智能领域Tier1.它们在汽车行业中的角色和处境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置于行业的上游,扮演技术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方面,他们要么积极或被动地尝试进入该局制造汽车。但在这个阶段,百度的实践不如华为好,百度有什么区别?

1.智能驾驶虽然好,但商业化真的很难

百度很早就押注于汽车业务,并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自2013年自动驾驶布局以来,百度一直在投注这一领域近10年,年研发投资数百亿。仅2021年,百度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投资就超过了200亿元。长期巨额投资建设百度的技术护城河,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日益突出。

今年10月,在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师使用百度3200万公里L4自动驾驶里程确认其是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此外,百度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高价值专利和创新驱动力排名中以93.95分排名第一。

从技术上讲,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自2017年百度建立无人驾驶业务原型以来,百度智能驾驶业务集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自动驾驶业务就像一个无底洞

一些投资和研究机构认为,自动驾驶业务将成为百度的长期增长驱动力。换句话说,自动驾驶业务必须成为百度未来的利润支撑点。在一个领域投注越多,回头路就越少,但考虑到政策、技术成本等因素,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获利无疑是一场赌博。

事实上,百度自动驾驶业务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确实走了很多弯路。特别是长期以来,无人驾驶商业化面临诸多争议,相关政策尚未实施。百度最初试图与汽车公司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搭载到不同品牌的车型上。从宝马、长城到北汽、江淮,与百度建立合作,声称即将量产L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汽车企业并不少见,可惜当初的豪言壮语都落空了。

有趣的是,这些合作伙伴几乎都是传统的汽车公司,并在合作过程中相继离开。真正能够实现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公司尚未出现。这也给业界留下了印象。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好,但无法实施。

2021年1月,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正式成立智能汽车公司集度,后来更名为米航。百度想在集度上搭载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但吉利和百度在造车理念上存在差异,技术层面也需要磨合。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经说过:互联网企业制造汽车往往首先有一个概念,然后开发操作系统,再加上OEM的硬件。把汽车制造想得太简单了。吉利广阔平台与百度的需求之间也存在差距。吉利曾经需要配合百度的需求来改变平台,最终出现ROBO-01,很难看到吉利的影子。

然而,集度汽车并没有使用百度全堆栈的自动驾驶技术。百度已经意识到,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实现自动驾驶最现实的方式,其次是提供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解决方案。

自2021年8月推出以来,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重点也逐渐转向其自动驾驶旅游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该平台已在部分城市开始商业化收费运营。随着我国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的不断放开,萝卜快跑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萝卜快跑平台应用于百度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从一开始就使用自动驾驶系统Apollo扩大汽车合作伙伴,投资新汽车制造企业威马,最终决定亲自制造汽车,与吉利共同建立集中汽车,甚至自己制造汽车,各种变化揭示了百度的无助。这就是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尴尬。由于技术配置问题,即使是百度主导的集度也不能完全应用百度无人驾驶Robotaxi其他汽车公司谈论如何大规模引进能力。

此外,汽车公司也有自己的担忧。自动驾驶研发被汽车公司视为核心竞争力。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在尝试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很难完全依赖供应商。此外,百度作为汽车制造商,如何平衡Apollo开放性和竞争性?

华为意识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进展不高,中短期内难以盈利。相反,它务实地走上了销售汽车的道路,然后寻求帮助汽车公司在设计和体验方面创造一辆好车。百度沉迷于自动驾驶技术,然后抬头作为汽车制造商,江湖已经改变了世界。

2.如何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智能化?Tier1

百度专注于自动驾驶的另一个缺点是过度依赖B端市场,难以渗透到C端。

与华为的合作路径相比,华为可以快速进入C端市场,这可能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基调有关。它擅长制造争议,更容易吸引媒体和市场的关注。去年4月,华为和百度首次作为参展商参加上海车展,百度推出了百度的重磅升级Apollo乐高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其中智云产品可以支持汽车公司快速建立智能能力,将自动驾驶研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至少需要7年。然而,早在2020年,媒体和制造商就更加关注华为的搭载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搭载HI量产产品-极狐阿尔法S HI版本。

更有意思的是,去年10月28日,北汽也是百度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百度Apollo Day在技术开放日,百度与北汽极狐合作推出Apollo Moon合作车型。

显然,百度在市场上几乎比华为更有趣。再来盘点一下百度整个智能业务合作汽车企业,与华为相比大。百度Apollo在与智能汽车联系统合作的70多家汽车公司中,有美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等合资企业,也有以吉利和哈弗为首的独立品牌。然而,大多数汽车公司,特别是一些主流合资品牌,在智能领域并不突出,甚至相对落后。

另一方面,华为与赛力斯深度绑定,与长安、广汽、北汽等三家汽车公司深入合作,打造长安、北汽、极狐等三个子品牌。AH3)基本上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关注。此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也与华为有战略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百度智能网络系统新车的市场份额也面临着腾讯、斑马智能银行等竞争对手的挤压。除了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也布局了汽车互联网领域,百度主要强于地图导航和AI在语音交互方面,车联网的生态布局主要是接入第三方,自身生态薄弱。

虽然百度在合作汽车制造业务中表现出绝对的领先形象,但百度+吉利的组合也限制了百度与华为对赛力斯的反应。百度必须依靠吉利广阔的结构、工程技术、制造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汽车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整个产业链。百度制造汽车的步伐很紧迫,但两者在合作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在此期间,由于吉利平台难以承载百度L4级自动驾驶能力陷入僵局。百度曾经想开发自己的平台,但必须考虑成本。

百度实践不如华为好,百度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一起降低了百度在汽车智能业务上与华为竞争的声量。

储瑞松以经验提醒汽车公司,依靠汽车公司自己的智能驾驶研究,实现安全、智能、体验良好的大规模生产,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很少有汽车公司投资巨大,坚持几年,可能可以大规模生产,但产品不一定领先,经验不一定好,计算账户必须比外部采购更好Tier1的方案子贵很多倍。

他还提到,目前消费者在智能化方面的收益感并不强,以至于智能化B热C冷”。他批评一些汽车公司盲目注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户体验。汽车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应该是针对目标消费者定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汽车,整合Tier1合作伙伴提供的子系统及时、高质量、成本可控,向消费者宣传,销售汽车,然后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智能,特别是智能驾驶研发门槛高,投资巨大,算法和软件极其复杂,需要大规模的技术积累,研发投资巨大,需要长期持续投资,应该交给新的本地Tier1去做。

储瑞松的话并非不合理,但百度与汽车公司的合作模式,特别是C端市场的合作模式,也需要市场表现来证明。问世品牌的成功证明了华为的实力和市场吸引力,百度仍在前进的路上。

原创文章,作者:电动大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8163180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