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普涨赚不到钱,还能指望在变盘下跌的熊市中赚钱吗?

大牛市普涨赚不到钱,还能指望在变盘下跌的熊市中赚钱吗?

如今,跨境光伏新玩家正面临着与a股新手相连的痛苦和痛苦。

光伏装机市场仍在蓬勃发展。今年10月前,新增光伏装机达到142.56GW,创下同期新纪录。然而,光伏实体市场也陷入了与二级市场相同的熊市。

目前,光伏整个产业链的降价潮尚未停止下跌和稳定。多晶硅材料自年初高点下跌60%,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跌50%左右。

其中,组件价格跌破1元/瓦仍在不断测试市场心理底线,走向0.8X关口。一些二线组件企业的市场参与者评论说:“明年不可能跌破0.8元/瓦。”

阶段性产能过剩,各大组件厂商低价投标,无论成本如何,整个市场都充满了悲观情绪。裁员、减产、停产的小道消息就像昨天北京的冬雪一样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着世界,给世界带来寒意。

TOPCon电池片龙头钧达股份“公司裁员”将行业调整和洗牌的杀戮氛围推向沸点、“淮安二期项目卖给他人”的谣言。对此,钧达股份于11月27日驳斥了谣言,称谣言不真实。同时,钧达股份实际控制人杨氏家族全资控股的武汉钧达假日声明在网上流通。

不可否认,从汽车配件和配件切入TOPCon电池轨道的钧达股份是众多跨界光伏厂商的领头羊。公司H1、2023年前三季均交出了骄人的财务报告,展现了新旧技术迭代窗口期“先入咸阳”的强劲增长动能。

当然,关于君达成长和裁员的谣言并不是一个亮点。关键是谣言背后反映了冷酷残酷的现实。我们正在思考,当一个表现如此出色的制造商出现裁员和销售项目的谣言时,那些刚刚签订合同、开工或投入生产项目的制造商将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当硅材料接近二三线厂商成本线,组件跌破1元/瓦成本线时,可想而知,新的跨境厂商正面临“赔钱赚钱”的困境,行业内“不投产,先破产”的预测将逐渐成为现实。

对于硅、硅片和组件的跨境制造商来说,市场环境已经变得恶劣,同行业的卷走向了极致。今年年初,他们仍然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的跨境制造商在被市场“殴打”后不再充满激情。也许,他们要么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要么对跨境行动感到懊恼。

在硅环节,中部和盛源计划8月份投产的20万吨多晶硅项目似乎也有很大的好处;2022年,大全能源获得3000多亿订单,将原包头10万吨多晶硅项目推迟到2024年上半年。

江苏阳光将包头准备投资的多晶硅项目改为宁夏石嘴山,总投资从100多亿元降至50亿元。自2021年12月宣布投资多晶硅项目以来,江苏阳光多晶硅项目已经两年没有开工了。

在电池链接中,奥维通信宣布,HJT电池和组件项目将在跨境HJT半年后终止。计划投资100亿元建造20GW 今年8月,TOPCon电池项目“水牛奶大王”黄氏集团宣布转让安徽绿能控股权,并表示将在主营业务上投入更多资源。从高调100亿投资进入TOPCon到回归主营业务,这家较早跨境的厂商又回到了原点。

四川房地产巨头蓝光发展(600466)想借光伏起死回升,在与广东欧豪集团合资成立欧蓝光伏后,6月6日退市,宣布“全剧终”,直到在光伏行业展示自己的实力。

在这一轮跨境光伏热潮中,进入光伏轨道的制造商如鲫鱼。其中,有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和主营业务低迷、深陷亏损泥潭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双碳”战略刺激的巨大光伏需求和与之相关的盈利效应是各种制造商蜂拥而至的主要动机。

其中,一些制造商进步迅速,成功转型为光伏行业,成为上述“螃蟹”,一些制造商相对谨慎,态度尝试,建立小规模生产能力,期待押注光伏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然而,进入光伏轨道并不意味着跨境之旅已经上岸。光伏产业似乎门槛很低,但实际上隐藏着各种高门槛。市场波动的风险正成为跨境新玩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例如,较早进入光伏领域的金刚光伏和泉水是科技和金阳新能源。从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光伏业务尚未形成实质性的绩效支持。金刚光伏和泉为科技光伏板块的运营成本高于营业收入,毛利率仍为负,表明光伏业务处于“倒贴”状态。虽然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短期内形势并不乐观,因为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内部卷和低价抢单。

此外,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产能清理落后,多余产能的清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在一夜之间解决。因此,为了度过这一轮产业调整的寒冬,对制造商的资本链和扩大客户的“造血”能力进行了巨大的考验。

隆基绿色能源总裁李振国表示,未来一半以上的光伏企业可能会被洗牌。一些业内人士表示,60%-70%的企业可能会在两三年内被淘汰。阿特斯董事长曲晓华将目前的行业形势定义为“历史上最强的内卷正在进行中”。

从市场环境和光伏老板的声明来看,未来光伏产业形势并不乐观,与数百亿现金制造商相比,那些离开主要业务债务跨境光伏新玩家,他们可能面临主要业务和光伏性能“双杀”局面,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作为“新三”之一,光伏仍然是一个相对热门的领域,这也是自然资本渴望涌入热土,主要业务低迷制造商计划跨境光伏扭转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缺乏有效的指导、盲目、不受控制的扩张埋下了隐患,行业重组导火索点燃,跨境玩家的“爱与悲伤”最终将投入火灾淬火。(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42213974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