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导语

Introduction

斯柯达调整的时间不多,整个二线合资阵营的机会也不多。

作者李思佳

责编丨罗    超

编辑朱锦斌

双12那天,本该忙着清空购物车的汽车公社编辑部正在讨论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这个消息来自外国媒体。报道,斯柯达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泽尔默(Klaus Zellmer)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泽尔默说:那里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将考虑如何与中国合资伙伴继续发展。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我们应该检查所有的计划,然后做出决定。。他说,斯柯达可以考虑只在中国销售汽车,而不是同时在中国生产汽车。

想到斯柯达已经解散在中国的营销团队,后续的研发团队也将解散等新闻,斯柯达将退出中国的谣言就像一条线索。

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针对这一谣言,汽车公社向斯柯达中国和上汽大众进行了核实。斯柯达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回应中表示,该公司尚未就调整战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决定。上汽大众也表示,这是外国媒体对领导人采访的误解。

尽管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谣言的真实性,但至少从斯柯达和上汽大众的回应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销量下降,声誉下降,斯柯达不想这么快退出中国市场。

德国守门员辉煌的历史

斯柯达与上海大众签订入华协议的第二年(2006年),作为上汽大众在中国投产的第三个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投产。

这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车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引进了明锐、晶锐、浩锐、新锐等后来成名的产品,为其在中国市场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后,斯柯达加快了其产品布局。随着新车的推出,它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2012年,斯柯达全球交付量为93.9万辆。同年,中国市场年销量达到23.6万辆,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凭借明锐等车型的持久出色表现,斯柯达不再愿意成为大众绿叶。

因此,2016年,斯柯达从上海大众改为上汽斯柯达,似乎想摆脱大众品牌的影响力,实现独立的品牌运营。与此同时,将了解,购买斯柯达的横幅挂在4上S在商店门口,斯柯达试图走出公众阴影的决心和勇气无疑显露出来。

当时,斯柯达在中国很有信心这样做。其在中国的总销量也成功超过200万辆。此外,斯柯达品牌历史悠久,以独立品牌的形象在中国汽车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斯柯达换标后一鼓作气,开始了SUV并推出了中型战略SUV柯迪亚克,紧凑型SUV全新都市柯洛克SUV柯米克和轿跑SUV柯迪亚克GT等待,不断完善SUV产品矩阵将在中国逐步实施战略设想。

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四款SUV家族阵容是斯柯达自2013年初步完成明锐、晶锐、速派在中国产品结构后的又一次矩阵补充。同时,它也使中国成为斯柯达SUV单一市场车型数量最多。

但在达到200万辆车的成就后,斯柯达逐渐遇到瓶颈,一路磕磕碰碰,市场表现每况愈下。

2019年也是中国汽车市场下滑的第二年。汽车市场的寒冬让许多品牌感到焦虑。当时,标致、雪铁龙、现代、起亚、福特、斯柯达等已进入品牌收缩模式。

以斯柯达为例,2019年斯柯达在中国销量为28.2万辆,同比下降17.3%。同年年初,上汽大众斯柯达也提出了年销量50万辆的目标,但最终只完成了一半。

第二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已经脆弱的汽车市场更加支离破碎。斯柯达月销量不足1万辆。悬崖式的下滑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采取了全系列大幅降价的措施。当时斯柯达9大车系的所有车型都降低了官方销售价格,官方指导价格降低了7.79万-24.79万元,最高降低了15%。

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虽然优惠力度很大,优惠车型覆盖整个系列,但从2020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不到8万辆来看,降价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整个系列的优惠让品牌不可逆转的下滑,让斯柯达得不偿失。

2016年,斯柯达从上海大众改为上汽斯柯达,似乎想摆脱大众的影响,独立品牌运营;2020年夏天的一个普通下午,上汽斯柯达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改为上汽大众斯柯达。

名字的变化让我看到了斯柯达展示野心,放弃奋斗时代的结束——经过四年的努力和奋斗,斯柯达已经妥协了命运。

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斯柯达销量不足3000辆,同比下降11.4%;前10月,斯柯达累计销量3.8万辆,同比下降61.3%-斯柯达继续在深渊中坠落。

二线合资的辛酸泪

退而不退,将死的斯柯达,是整个二线合资阵营生存状况的缩影。

去年,东风集团向雷诺收购了合资汽车公司东风雷诺50%的股权,这意味着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的相关业务,法国将完全退出中国。一份简单的公告背后是一个品牌和一个企业,甚至产业链的崩溃。

东风雷诺并非孤例,如长安铃木、长安DS和一汽马自达、广汽菲克等,都经历了一个成长周期,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衰落,然后愤怒地退出了中国市场。

并不是所有的原因都导致他们出局。

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也迎来了重组期。在此期间,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和独立变革的独立品牌传统汽车企业发展迅速。许多合资企业/外国传统燃料汽车企业在电气化转型的决心和行动上落后,成为行业发展的弃儿。

相关数据显示,10月份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1.5%,同比增长6%;1-10月份累计份额为52%,同比增长11.4%。随着龙头品牌的不断攻击,整个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上升。

相应地,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正在进一步压缩。10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70万辆,同比下降9%。德国、日本和美国品牌的零售份额不同程度地下降。

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谣言

独立品牌弯道超车占据了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为了生存,后者必须考虑价格利润。也就是说,独立的攻击和合资企业的探索使二线合资企业成为三明治的中间层,并不断遭受发展的夹板。

因此,销量崩溃,品牌崩溃。

以斯柯达为例。明锐负责销售,今年10月累计销售8593辆,同比下降54.8%;柯米克和新锐分别销售8290辆和6504辆,同比下降62.7%和64.3%。与此同时,与途观L同平台的柯迪亚克今年累计销量仅为3866辆,另一方面,途观L月销量为2.5万辆,不同于云泥。

另一方面,如果产品疲软和市场压力是后天造成的,那么真正难以改变的是先天的品牌定位。

定位低端、高性价比曾经是斯柯达的发展优势。然而,在合资企业探索和独立攻击的情况下,斯柯达只能更内部卷,不断失去自行车利润生存。当公众推出另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品牌捷达时,它与斯柯达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直到它抢走了后者德国质量守门员的称号。

面对困难,斯柯达的基因缺陷迫切需要重生,重新定位,以提高品牌竞争力。

毕竟中国汽车品牌太多是不争的事实,市场在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淘汰最后的玩家。在疫情和汽车市场寒冬的叠加影响下,这个洗牌过程只会更加激烈——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斯柯达调整的时间不多,整个二线合资阵营的机会也不多。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522278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