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略显压抑的11月份正式扫尾,我们迎来了今年的最后一个自然月,也迎来了每月一度的车市放榜时间。近两天,新能源车企2022年11月交付量“成就单”出炉,几家欢乐几家愁。
传统新品牌起头发力
在已公开交付量的车企中,广汽埃安AION11月销量为28,765台,虽然这是持续两个单月销量破3万的首次下降,但仍稳居榜首。产物方面,埃安旗下拥有多款热销车型,其中埃安V、埃安Y、埃安S系列,这几款车型几近占领十几万元中端纯电市场。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1-11月广汽埃安品牌销量达241,149台,对照去年同期销量约为10.7万辆,相比之下销量翻了一翻。间隔25万辆的年销量方针,仅差不到9千台,逾额完成方针已然是板上钉钉。
除了埃安以外,拥有传统车企布景的极氪汽车和华为与塞力斯协力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市场表示也是可圈可点。先说AITO问界品牌,11月销量为8260辆,环比下滑31.3%,但按照AITO问界品牌官方诠释,主要华为门店受疫情影响,赛力斯重庆工场的产能承压,影响了交付。
实在对用户来说,今朝的增程技术带来的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体验,不但不“落后”,反而很香;对车企来说,增程造车门坎低,省下来的本钱可以营造更好的舒适性与科技感,客户体验提升,产物溢价进步,可谓是双赢的成果。
AITO问界系列凭仗“含华量”较高的软件系统,以及创新的合作模式,加上“增程式技术”扛起燃油车的“终结者” 大旗,可以说华为和赛力斯的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两家的缘分究竟能走多远,不但要看盈利表示,还要看彼此的亲密度,关于这一点华为尚有后路,由于想跻身华为门店的品牌已经排起了长队,而赛力斯则只能选择忠诚下去。
今年11月极氪汽车交付11011辆,同比增长447.3%,截止到11月,2022年极氪已经完成交付66611台。假如没有疫情特殊因素影响,极氪将顺利完成7万台交付方针,成为当前造车新势力品牌中,最短时间跨过7万辆门坎的企业,这是令“蔚小理”都无比羡慕的“极氪速度”。
今朝极氪旗下主力车型极氪001,开创业界免费芯片升级服务之后,市场销量持续实现环比增长,一跃成为市场“30万元纯电”销冠。不能不说,极氪给主家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车范畴挣回了颜面。接下来,有了奢华MPV极氪009的到来,其也会在一定水平车帮助品牌提升销量。未来该品牌还会有全新SUV和轿车推出。
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年11月,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整体车市,均能感受到瑟瑟的寒意。据乘联会分析,11月的新能源车环比走势受到个体地域防疫办法的影响,各家闭店情况较突出。各地防疫管控力度大,4S店重要集客方式均有一定影响,改变了年末旺销纪律。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购买税补助将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尔后上牌的车型将不在享受补助。因此,11月底很多新能源车企纷纷出台促销政策,例如北京市场则起头快速消化剩余指标,并正对“国补”取消提前进行过渡和对接。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12月新能源车市将动作不竭,可是车市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面。弱势品牌放利都卖不出去,而像比亚迪、埃安等几家销手握海量定单的车企,自然拥有涨价逼单底气,逾额完成年销量方针已无悬念。
新势力隆冬已至
今年以来,电池材料与芯片价格一路狂飙,很多新能源车企的整车毛利润普遍下滑。上游企业利润暴增,可是下游企业却连“汤都喝不到”,难怪广汽团体董事长曾一度公开吐槽“给宁德时代打工”怨言。一些车企为寻求破解之道,纷纷拥抱资本一头扎入上游产业链之中,陷入新一轮的“能源争夺战争”。
关于产物是涨价还是降价这个问题,几近已成为摆在各家新能源车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有的涨价都抢得火热,有的亏钱也“卖不动”,真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面临这种两难决定,会让很多国产新能源品牌面临庞大经营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势力品牌。
随着国补取消、传统品牌新能源车纷纷突起,市场洗牌加速。新势力品牌一边面临增长放缓,一边面临“买一辆赔一辆”的为难。假如得不到资本及时输血,自身又无力拓展其它产业,隆冬漫长,粮草不足,2022年留给那些根底有限的新势力们的时间不多了。
实际上,2022年崭露头角的传统新品牌并很多,例如岚图、非凡、智己、沙龙、深蓝、阿维塔等。其还包括一些合资品牌带来的新产物,有的表示平平,有的则已起头发力。新能源汽车网以为,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基于制造企业的上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线路,无论是矩阵式还是大精品的产物投放策略都可以走得久远。
可是必须要清楚的是,智能电气化时代,用户对产物对考量是多维度的,除了创新技术体验之外,汽车产物的定位、品牌认知、渠道扶植、营销等软实力同样重要。其他品牌也许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经营策略,为什么比亚迪、埃安、极氪等品牌,总能屡创销量新高?
新一轮市场洗牌已经起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驶入深水区。市场上各类各样的新产物、新概念、新场景愈发丰富,在下半场智能化竞争成为显性标志之前,企业想实现倾覆性创新变得加倍困难。产物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车企无论是继续堆料内卷,还是咬牙杀价,对于真正喜爱电动车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些“魔力”生怕难以维持太久。
新能源车企们的生存门坎正在大幅提升,也许这个冬季有点长,但春季依旧会来……
文/电漾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源汽车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9142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