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其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30%。在存有巨大利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前,众多手机厂商也抵不住诱惑,纷纷加入了“造车“的行列。手机厂商想要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亲自下场造车,目前国内对此模式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有小米,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未来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市场渗透率接近30%。面对利益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多手机厂商都抵挡不住诱惑,加入了造车的行列。
手机手机厂商想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首先,我亲自制造汽车。目前,只有小米在中国真正采取了这种模式。第一阶段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在汽车产业链上收购数十家公司。我们还挖掘了许多曾在其他汽车公司工作过的专业人士,进入了自建工厂+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资质的困难模式。这种方法有优缺点,优点是不受其他汽车公司的限制,缺点是成本过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二是与主机厂合作。选择第二种模式的手机厂商明显多于第一种困难模式。例如,2021年2月,OPPO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出系统解决方案,打破汽车生态与手机生态的界限;荣耀于今年11月22日正式发布了新一代Magic OS 7.0系统正式宣布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研发汽车和机器集成。
当然,相比OPPO、在平衡双方利益的条件下,华为的控制欲更强。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从设计到R&D再到营销都占据了主导地位,鸿蒙系统的加持让华为无所畏惧,让赛力斯成为OEM。然而,正是的大力支持,问界M5和问界M7上市不到一年就能取得辉煌成就,10月双双进入新能源SUV销量排名前十五。
手机制造商拥有强大的系统研发能力,其持续进入给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蔚来CEO李斌曾表示担忧:苹果现在对汽车行业非常封闭,比如威来第二代平台的标准车UWB,苹果不打开界面,让我们非常被动。想想看,如果苹果到2025年真的发布了一款车型,60%或更多的威来用户使用苹果手机,威来根本没有防御能力。”
无独有偶,特斯拉CEO苹果是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马斯克在面对苹果汽车制造计划时也表示。
面对手机厂商的不断攻击,汽车公司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今年7月,传统大厂吉利正式宣布收购魅族科技,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股权。曾经认为吉利收购魅族是为了进入手机市场。毕竟,无论是吉利还是极氪,它都配备了它GKUI汽车系统不可靠,魅族虽然在手机市场昙花一现Flyme操作系统是基于Android定制的,口碑一直不错。它被认为是最好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可以解决GKUI车机系统造成的车机卡顿等问题。
除兼并手机厂商外,汽车公司还可以通过自制手机来抵御风险。今年8月4日,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美元,并邀请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伟加入蔚来移动团队担任软件部负责人。11月27日,李斌回应了威来手机的研发进展。他说威来在上海和深圳都有手机研发团队。目前,整体研发进展相对顺利。如果消费者需要在过去一年内更换手机,他们暂时不能更换新机器。此外,李斌还表示,蔚来手机将是与蔚来匹配度最好的手机,蔚来手机将与蔚来碰撞更多智能游戏。
无论是手机制造商还是汽车公司,单一轨道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因此,汽车和机器的大集成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竞争也将来自多终端和全场景集成体验的竞争。
类似的概念早已出现,在乐视倒闭之前,贾跃亭已经玩遍了乐视生态系统。简单来说,乐视生态系统就是通过垂直产业链引领上下游,加倍释放每个节点的效率。乐视垂直产业链整合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幕应用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方面,可以说包括日常需求的各个方面。然而,乐视的速度太快,急功近利的做法使乐视生态系统在发挥作用之前过早死亡,但这种模式的概念是先进的,值得各大手机厂商和汽车公司充分借鉴。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汽车公司制造手机和手机制造商制造汽车的例子将越来越多。通过手机和汽车机器已成为行业共识。那么,双方的积极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谁会杀死鹿?只有未来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3092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