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

11月9日,科技部印发《“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220家左右,实现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级市基本覆盖;适度增加国家自创区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国家高新区资源打造国家自创区,在更高层次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11月9日,科技部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时,国家高新区数量约220个,实现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级市的基本覆盖;适度增加国家自主创新区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国家高新区资源,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区,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道路。

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到2025年,25年,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区布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更加完善,攻克一批支持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原创先进的高水平标准,形成一批独立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显著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保障作用,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成果显著。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取得重大进展,建设了多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多个创新科技园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全方位支持和引领作用。

在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支持国家高新区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前瞻性部署一批未来产业,如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和储能。支持园区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未来工业科技园区和未来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未来工业应用场景,建设未来工业科技创新孵化高地。引导园区支持产业跨境融合,开展尖端科技和硬科技创业,加快若干未来产业形成。

此外,该计划还提到,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强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完善企业探索、筛选和培育机制,完善企业支持政策。支持园区建立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训体系,将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培育范围。支持园区引进市场化、专业化的高成长企业服务机构,开展商业模式优化、项目路演、资本对接、场景拓展等精准服务,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发展需求。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方面,鼓励国家高新区引导企业建设绿色技术验证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开展绿色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支持区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建立绿色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推广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在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鼓励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绿色产业集群;支持园区促进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智能工厂等。

在优化绿色生态环境方面,提出支持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企业。鼓励园区提倡全面节能降耗,加强工业污染物排放全过程防治,减少污染物产量。支持园区增加清洁能源利用,促进能源梯级利用,减少化石能耗。引导园区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生态绿色景观,提高整体绿化覆盖率。鼓励园区引导企业完善绿色认证标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采信机制。

《规划》对人工智能、物联网、氢能、光伏等产业链以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提出了相关要求和产业需求,将作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凭证,指导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新材料情报NM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817147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