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上涨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不言而喻的痛。近期,锂价更是“甚嚣尘上”。据上海钢联11月11日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每吨59万元续创历史新高,仅仅两年半不到时间相较最低2020年6月每吨4.1万元已上涨接近十四倍。相对于锂价一路飙升,更令人担忧的是,锂资源的定价权在国外厂商手中。那么我国
锂价上涨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不言而喻的痛苦。
最近锂的价格更是猖獗。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11月11日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平均价格每吨59万元创历史新高,仅不到两年半,比2020年6月最低每吨4.1万元上涨近14倍。
与锂价格飙升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锂资源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国制造商手中。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会出现锂资源卡颈问题呢?
01
国外锂矿定价权
目前,世界上约60%的锂资源位于盐湖,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南美锂三角洲: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约占56%。这些地区资源禀赋良好,盐湖提取成本普遍较低,约3万元/吨至4万元/吨。
图表 1:2021年锂资源储量分国占比
资料来源:USGS、渤海证券
虽然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它是世界上6%。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锂矿资源调查报告》,察尔汗盐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已经发现锂含量约为1200万吨,超过了中国其他盐湖锂的总含量。
但由于我国高品位矿床较少,盐湖盐水镁锂含量大,锂含量低,锂资源缺乏优质,多分布在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开采条件差。
这使得中国锂产能有限,高度依赖进口。国泰君安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70%的锂资源需要进口。
在国内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海外定价权的现状难以避免。
02
有危机,但不会被卡脖子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多国政府表示需要加强产业保护。
最近,加拿大政府要求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理由是国家安全。
其中,中求中矿资源从加拿大电力金属公司撤资;盛信锂可以从智利锂业撤资,藏格矿业可以从加拿大超级锂公司撤资。这三项投资都涵盖了锂资源。
此外,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计划建立一个类似于石油出口国组织的锂佩克。目的是控制锂矿产的产量,掌握最终的定价权。
锂资源短缺仍然是产业链的痛点。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这种定价权一直控制在国外,拥有锂资源的国家可能只需要玩价格,并将在未来几年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红利。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如果国内企业不尽快实现锂资源的独立控制,锂矿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铁矿石。
虽然锂矿被描述为白石油,但锂从来都不是地球上稀缺的资源。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锂矿储量超过1亿吨,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目前,球锂矿价格持续上涨,关键在于锂矿与电池厂、汽车企业供需不匹配。
虽然锂矿被描述为白石油,但锂从来都不是地球上稀缺的资源。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锂矿储量超过1亿吨,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从2021年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在过去10年里完成了产能的大跃进。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650万辆,同比增长83%。
这种增长速度让上游锂矿措手不及。一般来说,锂资源开发项目需要2-3年才能完成投产,然后需要2年左右才能达到生产;根据中金的研究,锂电池中游材料的平均扩产为1-2年,而锂电池的平均扩产为0.5-1年。
上游锂矿的开采和冶炼需要很长时间。中游锂盐产能建设时间短,扩产时间差导致供需关系加剧。
03
补短板成为行业共识
一方面,动力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公司都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受害者。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开始追溯到上游。
目前,弥补不足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无论是加工/电池企业向资源端延伸,还是自建矿山加工能力,还是与下游企业合作建厂,业内各方都在努力打造自身业务的综合协调,提升行业竞争力。
早在2018年,天齐锂业就花了259亿元收购了智利锂业巨头SQM 24%的股份;还有宝马、大众、通用、福特、特斯拉、雷诺、丰田等汽车公司,投资21种电池上游原材料,16种涉及锂行业。
今年,宁王先后发布了5个100亿元的投资项目。据统计,全球扫货锂电池基地项目已投入940亿元。
基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企业也在加快国内锂矿开采和精炼水平的发展,包括加强锂矿资源丰富地区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内锂矿开发能力。
国内锂矿开采技术一旦提高,就能实现地方自给自足,自然形成制衡局面,打破锂价高运行、资源自重的局面。
有机构预测,目前我国锂资源自给率约为30%,预计未来将达到50%。这20%的变化将给锂矿供应端带来深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锂电池可以回收利用。8~10年后,可能会有很多动力电池回收再加工行业,因此锂矿的红利期约为未来5~6年。
据了解,目前公认的相对成熟的回收技术路线是物理法、湿法和火法。
上游矿产资源企业布局电池回收,具有技术优势。与其他环节相比,金属收率较高,代表华友钴、赣丰锂、格林美、腾源钴等。
曾玉群曾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大喊:锂的回收率已经达到90%以上。对此,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隔空回复: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商业上还没见过。
但未来几年,锂电池回收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目前,已建立1.5万多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回收系统。
据高工锂电估计,2022年国内锂电回收碳酸锂约4万吨,2025年将达到15万吨。
一般来说,在国内供应不足、需求强劲的情况下,海外定价权的现状是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链将面临压力,但未来不会出现脖子现象。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7141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