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1月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

上海港的海通滚装码头被称为“汽车之港”,这个码头的库容达到一万辆汽车之多,每天进出港的车超过四千辆,这些刚刚被生产出来的新能源车,很快就将跟随旁边滚装船发往世界各地。随着滚装船“地中海号”缓缓地靠港,2000辆新能源车开始进入待装位置,排起长队,整装待发。

作者 | 东关大先生

出品 | 电动公会

上海港海通滚动码头被称为汽车港。该码头的库容为1万辆汽车,每天有4000多辆汽车进出港口。这些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很快就会跟随旁边的滚动船到世界各地。

随着滚装船地中海号慢慢靠近港口,2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待安装位置,排起长队,准备出发。由于圣诞节前是欧洲传统的销售旺季,其中一半将在11月前送往欧洲市场。

自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已大规模进入海外市场。今年5月,威来发布了挪威战略,正式进入欧洲市场。同月,比亚迪宣布与挪威经销商合作RSA配备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唐唐合作推出EV作为比亚迪乘用车出海欧洲的第一站。

比亚迪和威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霸主和领先企业,可以被视为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之前,长城汽车、东风蓝图、上汽明爵、大同、五菱、红旗、小鹏、哪吒、爱驰、威马等国内汽车公司也率先到达世界各地,为自己的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10月17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 2022 巴黎车展重新开幕。长城汽车携带欧拉好猫、闪电猫和魏牌PHEV等车型出现。其中,欧拉好猫在车展上正式宣布在欧洲上市。

可以看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向世界发展。

01

墙内开花墙外香吗?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仅7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至31万辆,同比飙升304.6%。

2022年,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1月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今年,这一市场份额无疑将继续增加。

出口成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它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的提高。无论是产品外观、内饰、里程、环境适应性,还是汽车性能、质量、安全、智能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敢于出口到德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汽车工业强国,不仅需要品牌信心,还需要产品实力的支撑。

同时,外部环境也为中国品牌推出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为了实现减碳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宣布了碳排放目标,并增加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

例如,挪威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电动转型的政策,包括免征25%的增值税、进口关税和路税;德国将新能源补贴延长到2025年,进一步激活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比亚迪是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足迹,有400多个城市

欧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感受到了危机。

欧洲运输和环境组织(Transport & Environment,T&E)一项研究表明,欧盟需要提供更多的监管和激励措施,鼓励当地汽车制造商扩大纯电动汽车的本地生产,否则将面临被中国竞争对手抢走的风险。

T&E发布的报告显示,欧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从繁荣到制动:电动汽车转型是否停滞?。2022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11%,照以往的增长趋势,应达到13%。

与此同时,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在欧盟站稳脚跟,其电动汽车最近在欧洲获得了很高的安全评级。T&E预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将占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5%,到2025年场份额可能达到18%。

如果这一预测能够如期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征服欧洲市场。

02

新能源汽车出海也不是一片坦途。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汽车出海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海上既有风景,也有风浪。

2020年12月,小鹏汽车首批向挪威市场出口100辆小鹏G3已交付给分布在挪威28个城镇的用户。2021年11月,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迪高调宣布,公司未来的交货量将来自中国和海外。

但半年后,负责出海业务的小鹏汽车副总裁何立阳、负责出海业务的营销副总经理张一博、前北区总经理张传金等人已离职。

此外,今年6月,媒体援引数据网站Cleantechnica据统计,小鹏汽车在挪威两年内只卖出了1006辆车。

除了小鹏,2021年国庆节在挪威首都开了第一家海外NIO House威来的销售业绩也很惨淡。截至今年9月,威来在挪威市场的总销量仅为900辆;主要海外市场,爱驰汽车于2020年5月开始出口,今年1-6月累计出口仅1042辆。

在电气化浪潮的帮助下,中国汽车公司的出海帷幕正在慢慢开启,但要真正打开市场,给他们留下了很多挑战。

有一些在海外销量不错的汽车公司,气势值得肯定,但最终还是要看业绩来衡量海外效果。在赚钱方面,海外汽车公司仍处于谨慎乐观的阶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介绍,2021年中国品牌出口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单价为3万美元(约20.02万元),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中国出口汽车产品的单价为11.38万元。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科技产业,但价格策略的妥协已经决定了汽车公司大幅盈利,缺乏定价渠道控制使定价权下降。

与普通商品不同,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生命周期长。在强调性能、价格和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能源补充系统的建设和改进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当强大的信心和系统规划,它很可能会翻船。

尚不清楚那些已经上路的汽车公司最终能否站稳脚跟,但由此产生的时间和资本成本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费用。对于更多的自主品牌来说,海外市场的增长机遇不容错过,但如何跨越新旧交替的高峰还不得而知。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电动公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181976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