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罗弋
生产!消费前线(xiaofeizqx)
家电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据奥维云预测,2024年家电市场仍面临巨大的需求增长压力,年零售额同比仅略有增长0.7个百分点。目前,几乎每家家电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其他业务,寻求新一轮的增长。
除了卖家电,海尔还盯上了二手车。
去年一整年,海尔通过其旗下“卡泰驰”落地18城28店,迅速收购多家二手车经销商。根据2023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二手车经销商名单,卡泰驰认证二手车共有9家企业上榜,在前10名中占据两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七。
海尔走出家电市场,再次看到二手车市场?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3年1月至12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841.33万辆,同比增长14.88%,同比增长238.5万辆,累计交易量为1.18万亿元。
然而,尽管在增长期,这个行业一直很难把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体损失都很严重。海尔显然不是幸运的,但巨人的”算盘“已经开始了,恐怕还有另一个计划。
二手车很难存放“生机”
多年来,二手车市场诞生了许多品牌,如瓜子、优信、人人汽车、线下二手车零售品牌、澳康达、九域汇、郑州美驰、唐山小松……但似乎每个家庭都没有太多的水花。
以商业模式反复变化的瓜子为例,黑猫投诉显示,瓜子二手车已收到2600多项投诉。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可查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瓜子二手车亏损分别达到16.17亿元、43.39亿元和17.73亿元。
在过去的三年里,二手车行业变得更糟,毛利率从20%大幅下降到6-8%。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近年来亏损的二手车经销商占92%。国内二手车没有红利,这似乎是一个残酷的决定。
原因是这种情况注定是一般的。
一方面,国内二手生意一直很惨淡,更不用说谨慎的汽车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从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和二手车的比例来看,中国只有1辆:与美国1相比,0.68:2.5、德国的1:2.58、日本的1:0.83,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正处于油电大战的混乱进化期,新车市场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直接消失了二手车最关键的性价比优势。调查显示,2023年,新车“价格战”影响二手车整体保值率下降,各级车型呈现快速贬值趋势。
其中,中大型SUV和MPV车型的保值率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大型SUV保值率为70.1%,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MPV保值率为64%,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具体来说,市场上最直白的表现就是从去年开始,二手车的平均成交价格越来越低。
但即使二手车市场降低了平均价格,二手车通常也比以前更具成本效益。当消费者比较价格战下的新车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去年11月,汽车公司走红,二手车市场大幅下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相关统计数据。11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27.84万辆,环比下降5.43%,同比下降17.18%,创下今年下半年单月最大下降。
与此同时,海尔像沧海一粟一样渺小。家电巨头的二手车业务经常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竞争对手的挤压。不可否认,虽然国内二手车市场混乱,吃力不讨好,但在一个真正的巨头诞生之前,猎豹等无数企业正在蛰伏。
目前,造车势力已主动出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理想在全国拥有467个直营零售中心,覆盖140个城市。全球共有142个蔚来中心、326个蔚来空间、314个蔚来服务中心。比亚迪于去年11月推出了二手车认证商城。
有趣的是,新车生意不温不火,亏损频繁,但二手车生意令人满意。以蔚来为例,2023年Q3财务报告显示,蔚来其他业务(包括二手车销售)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长55.0%。
此外,锣鼓喧天的直播电子商务也在分享二手车业务。抖音已经进入二手车,并宣布与了解汽车皇帝合作。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抖音的二手车视频内容数量增加了290%,用户数量增加了421%。抖音通过小程序商店改善了用户的汽车观看体验,覆盖了575%的汽车来源。
然而,真正的二手车平台却退却了。人人网背靠的快乐车曾经想走出老本行,加入汽车制造阵营,并计划与威马合作。不幸的是,威马本人很难保护它。这项棘手的业务说服了一个又一个渴望尝试的玩家。
很难说海尔能撑到什么时候。
海尔意在“家车互联”?
海尔不断布局二手车业务,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在这片只开花不结果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一直以来,家电企业徘徊在汽车市场的边缘。对于许多家电巨头来说,汽车是一个20年的想法。早在2003年,美的就进入了商用车领域。早在2003年,美的就进入了商用车领域。随后,格力又投了格力钛。
在过去的两年里,家电企业的跨境汽车制造并不是什么秘密。海尔也有汽车制造计划,官方很快否认,但随着家电行业失去增长动力,海尔不可能没有肖想过汽车市场。二手车业务可能只是海尔进入沸腾汽车圈的缓慢计划。
据报道,海尔进入二手车,业内也认为海尔作为家电巨头,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海尔在品牌、服务和标准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资源,只是可以弥补二手车市场的混乱。跨境一直是企业缺乏自然基因的最大恐惧。一旦海尔在二手车领域刷了足够的脸,接下来的一切都是合乎逻辑的。
汽车的智能生态是海尔的最终目标。
一方面,智能汽车产业日益繁荣,汽车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联系成为当前汽车圈的一大特色。2023年底,小米高调提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第二,车载电视,车载冰箱,甚至车载微波炉……汽车公司不止一次为此骄傲。
也就是说,智能家居早已成为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关键载体。家电企业必然会分享汽车智能产业的份额。许多企业确实这样做了,家居圈也不例外。
2024年初,红星美凯龙以空间项目的形式与建发汽车建立了汽车智能生态综合体。1月,居然之家的智能家居战略发布。目前,已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智能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植入其智能家居通用控制系统。
海尔是整个家电圈推广智能化最积极的一个。
2019年,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佳,开始智能转型。2021年3月,海尔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应用、车主互联等场景应用达成合作。同年5月,海尔与吉利签订了汽车互联网与智能家庭互联的合同。去年8月,海尔率先制定了第一个大型家居模式标准……
根据GSMA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将达到250亿,其中消费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将达到110亿。汽车和手机现在有更多的家用电器领域。这三个市场都面临着严重的增长困境,这也寄托了未来的增长希望“万物互联”上。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汽车和手机远比自己有优势。更重要的是,随着手机制造商开始制造汽车,两者之间的互联网链路进一步缩短。以小米为例,小米可能是整个车主互联网链中最活跃的,物联网业务提供了足够的硬件资源。
雷军曾经说过要靠“人、车、家全生态”全面开放人、车、家居场景,实现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海尔无疑要面对激烈的斗争,家电巨头的跨境游戏并不容易。
家电圈还要造车吗?
总的来说,家电领域对造车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尽管海尔还没有亲自下场,但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海尔就会上场“大规模定制”该模式首次引入汽车制造业。海尔卡奥斯与奇瑞合作,在奇瑞青岛智联超级工厂实现多种常规动力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混合生产,年产量20万辆,年产值380亿元。
与传统工厂相比,该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缩短工艺开发周期5%~10%,不良率降低50%以上。
海尔似乎势头很好。当然,在这个圈子里,也有很多汽车制造的结果。让我们先看看格力。根据中国公交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23年1月至8月,格力钛新能源在中国6米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销量中排名第10,销量804辆,市场份额为3.74%。
创维汽车制造业更具活力。2022年,创维汽车累计销量21916辆,同比激增25.72%,海外销量1098辆。2023年上半年,产品实销同比增长率达到95.68%,全国服务商338家,同比增长57%。
一方面,汽车行业的价值逐渐大于家电本身。创维公开表示,如果国内家电制造业年产值超过10万亿元,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是家电的10到20倍,甚至超过100万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跃居历史前沿,汽车动力系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行业进入门槛大大降低。作为制造业,家用电器本身在智能制造、电机、压缩机、汽车空调等制造和零部件领域积累了工业、技术和资源。
这一经验同步移植到汽车产业链的某个相关领域,成本和技术门槛也可以间接降低。到目前为止,家电圈还在悄悄地爬到汽车圈。到目前为止,家电圈还在悄悄地爬到汽车圈。不造车的人也在零件方面想办法,美的,海尔都是。
美的威灵汽车零部件在2022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从2023年财务报告来看,威灵汽车零部件属于工业技术事业集团。2023年上半年,美的工业技术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12%,呈两位数稳步增长。
海尔,格力,创维,美……也许,2024年,家电圈的汽车制造业又多了几分希望。然而,很难断言这种希望能在整个汽车市场上持续多久。
格力和创维的汽车业务,前者在微薄的市场份额下,也经历了持续的下滑。从零部件进入企业,更认识到现实,从半导体开始,汽车零部件问题日益明显,汽车企业、专业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多。
吉利之前成立了零部件公司;集度汽车成立零部件公司花费9亿美元;华为汽车零部件研发投资30亿美元 招募了7000多名研发人员……早在2018年,国内零部件企业就超过10万家,到2020年,数量就飙升至14万家。
况且,这一领域常年被外资占据。以汽车热管理市场为例,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较高,如日本电装、韩国汉昂、德国马勒、法国法雷奥等,占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份额的50%以上。他们在系统集成方面往往具有更强的技术优势。
海尔的存在真的不值一提。
微信官方账号,曾经用名锦鲤金融为您提供专业、中立的商业观察。xiaofeizqx。本文为原创文章,拒绝以任何形式转载作者的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消费最前线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160715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