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德国工业巨头博世集团在德国汽车公司被迫卷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后(BOSCH)似乎也感受到了那种寒气。
博世集团常年稳居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首,近日宣布,根据目前的业务量,其家电部门(BSH)到2027年底,全球间接领域部门的职位将减少约3500个,其中今年将减少1000个。
今年1月,博世集团刚刚宣布2026年前将裁员1200人,其中950人将在德国裁员;去年12月,博世集团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削减1500个工作岗位,包括研发、销售和管理。
另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采埃孚今年也被消息人士指出,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减少1.2万名德国员工,相当于德国所有员工数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关闭盖尔森基兴和Eitorf等两家工厂。
法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也向外国媒体证实,该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150人,其中970人在欧洲被裁员。此外,法雷奥还计划合并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
为什么这些原本在铁路王座上的汽车零部件开始了罕见的裁员计划?因为他们不仅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雄心勃勃的挑战。
01
客户为王
零部件供应商的客户结构决定了其短期业绩和长期发展。
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的财富生活都与下游优势汽车公司的客户有关。在汽车市场模式变化的过程中,如果这些供应商能够享受到大客户的发展红利,他们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市场份额。
星宇股份的崛起之路是车灯制造龙头企业的典型案例。
星宇股价表现(自上市以来)
在2018-2020年SUV周期结束和LED渗透放缓期间,这家2011年上市的灯具制造商仍受益于早期开发的优质合资汽车企业客户。在此期间,股价和业绩均优于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
2018年,星宇股份主要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其中一汽大众相应的收入从2017年的12.86亿元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27.15亿元,相应的收入比例也从30.21%增加到37.07%。
这一轮增长的背后原因是一汽大众迎来了强大的车型周期。
2018年,一汽大众的迈腾销量接近24万辆,继续保持在中型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2018年速腾车型上市后,继续保持在A 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一款SUV,探歌在2018年上市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2018年,一汽大众整体市场份额提升至8.8%,是十大汽车企业中份额增长最高的合资企业;2019年,一汽大众成为当年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产销超过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汽大众的累计终端销量仍同比增长1.5%。然而,2021年以后,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传统合资品牌开始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一些合资品牌正在告别中国市场,而另一些品牌已经离开,但它们不再美丽。
2020年,雷诺集团将其50%的东风雷诺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终止运营;2022年,广汽菲克申请破产;2023年,广汽讴歌停产,东风日产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1.17%,成为日本合资汽车企业中同比下降最严重的。
同样,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增长至52%,12月份销量占58.2%。与以往自主品牌喊出的相比“40%保卫战”可以看出口号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受此影响,2021、2022年,星宇股份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8.01%和4.28%,明显低于过去20%左右,2023年公司业绩也面临压力。因此,星宇股份需要向一汽红旗、威小理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努力,重新绑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优势汽车企业。
博世集团等外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裁员也是如此,因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崛起,汽车的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变速箱到三电系统、软件、智能驾驶等,这些增长轨道已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地方。
虽然博世集团也清楚地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它在电气化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并没有收到相应的利润回报。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原则下,只能削减负责自动驾驶软件研发的跨域计算解决方案等业务人员。
02
历史转折
中国二十年汽车出海史终于迎来了爆发。
时代之风并没有突然吹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人已经为国产汽车出海奋斗了20年,为国产汽车的生产奋斗了70年。
20世纪末,随着自主汽车工业的兴起,外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拥有绝大多数汽车技术专利。自主汽车企业受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的限制。国家只能用市场空间和真金白银换汽车技术。
自2005年以来,一些汽车公司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和积极研发追赶发动机等核心领域,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路特斯、戴姆勒、上汽并购罗孚/MG、东风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等。
以吉利为例,基于沃尔沃技术,开发了JLH-3G15TDD型号 1.5T3缸发动机和JLH-4G20TD2.0T发动机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双方合作开发了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在自主变速箱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6年10月,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CMA底盘架构,并正式推出了高端品牌凌克。基于凌克,吉利汽车的产品价格达到15-25万元,正式开放对欧洲的出口,加快了公司在海外的扩张。
2016年,吉利汽车销量达到76.6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直到2021年才被比亚迪超越。
随着整车品牌的步伐,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走出去”,在2005- 2022 年间,大量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了海外并购,包括中鼎股份、均盛电子、岱美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等。
这些汽车零企业的目标是快速获取并购公司的技术,通过积极研发实现技术迭代;第二,直接承担并购公司的原始客户群体,进入欧洲顶级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第三,实现产业扩张,向博世集团等多条产品线的领先企业学习。
回顾这些并购企业的区域分布,不难发现自主品牌选择日本、德国、北美(美国/墨西哥)等地的公司,以接近客户的偏好。在这些海外市场上,国内汽车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是日本汽车。
直到2020年,独立品牌在海外的技术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直到2021年国产汽车出海,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出口量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 2022-2023年,101%的出口仍保持强劲。
这一变化背后最大的英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三电系统和智能配置的创新实力和技术优势,针对海外品牌电动汽车供应模式少、性价比低的问题,一举填补海外市场空缺,距离日本汽车企业走氢能路线。
从长远来看,在技术和产品实力的优势下,电动汽车出海将为国内汽车公司和零汽车供应商提供品牌重塑的机会。在汽车行业,Made in China将不再仅仅代表物美价廉的低端路线,而是与欧美日品牌竞争。
02
居安思危
国产替代的极限在哪里?
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燃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国内替代浪潮都势不可挡。
与众所周知的福耀玻璃一样,它占据了国内汽车玻璃市场的60%和全球市场的17%。以延锋、新泉、常熟汽车装饰为代表的汽车内饰企业也开始利用成本和效率优势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的17%以上。
新能源热管理、高级智能驾驶领域控制、智能驾驶舱等与电动汽车高度相关的增长轨道,也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竞争机会。
以智能驾驶舱为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到2026年,全球智能驾驶舱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美元,其中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83亿美元,国内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0亿美元(CAGR)14.2%为国内汽零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德赛西威等汽车电子制造商近年来在智能驾驶舱业务方面表现强劲,推出了自动停车、大屏幕驾驶舱产品等产品,并获得了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广汽乘用车、合众汽车等主流客户的新项目定点。
虽然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舱业务的收入增长率一度高达40%-50%,但在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价格战的压力下,德赛西威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盈利能力也开始面临压力。为了获得长期的业绩增长,必须不断改进产品并获得订单。
由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市场空间没有无限增长,新产品的渗透率和国内替代率总是有上限,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春节过后,新能源汽车公司日益激烈的价格战是一个明确的迹象,与汽车公司绑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应该有危机感。
即使是宁德时代,全球锂电池供应商的领导者,现在也不敢借助市场垄断和汽车公司签署霸王条款。曾玉群“排队很难见面”最近,人们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也不停蹄,分别与赛力斯、东风猛士、江汽集团、滴滴旅游等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自2019年4月起)
更重要的消息是,2月27日,宁德时代与中国龙工宣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拓新能源工程机械市场。
由于电力电池降价潮的到来,宁德时代对新市场的渴望可能更加紧迫。据悉,为了保证市场地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弗迪电池将继续实施降价策略,动力电池很可能进入0.3元/Wh的时代。
早些时候,电动汽车重要原料碳酸锂价格暴跌,天齐锂业等“锂王”业绩和股价远不如以前。
总的来说,汽车零部件作为一个非常大的行业,确实出现了价值流向中国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鸡和狗会上升。在这个容易超过需求的时代,似乎没有人能轻松休息。汽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必须在汽车行业历史上的大淘汰赛中努力生存。
原创文章,作者:巨潮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052314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