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大胆入局,押注光伏的未来

谢亦楠,“投资者网”

近日,各行业社区流传的光伏企业裁员潮统计表引发热议。

受市场调整、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光伏产业仍处于悲观情绪之下,产业链进入价格下行通道,各环节博弈激烈。

在供需锯下,行业重组加速。新进步者将承受更大的利润压力,一些企业可能面临“生产即亏损”的挑战,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也下跌。

与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不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对需求增长缺乏了解。碳中和是全球的共同目标。作为未来最核心的能源和最大的能源,光伏可以在2050年进入数万吉瓦(GW),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才刚刚开始。

光伏产业链波动调整

自2023年以来,绝大多数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接近甚至超过了“腰斩”。

“产业视角和资本视角非常撕裂。随着宏观增长的整体放缓,光伏产业仍然是一个数万亿的高增长产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无论财务报告有多漂亮,都不能提振股价的持续下跌。我不得不承认,资本对风险有更敏感的预期。”一位独立的观察家说。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下,光伏新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广阔,高利润吸引新老玩家投资扩产。各方大胆入局,押注光伏的未来。在最新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550GW;2027年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全球需求看涨至800GW、2030年至1000GW;到2050年,业界普遍预计光伏累计装机将进入万吉瓦时代。

根据理性的经济理论,在乐观的市场预期下,储能技术的改进和消费瓶颈的改善将促进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的下降,并与市场需求的扩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于市场上普遍存在信息差异,分阶段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投资和生产周期较长的制造业中。

自2023年以来,硅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从而推动光伏产业链的波动,“躺赢”的局面不再是企业内生增长驱动力的考验。

此时,通威等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更容易平衡各环节的生产能力和利润,抵御周期波动,业绩更加稳定。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尽管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面临着增长放缓,但通威仍然是收入和利润最高的光伏企业,其业绩波动也是硅的领导者中最小的。

光伏制造业主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是硅、硅片、电池片和部件。通威牢牢占据了上游硅、中游电池片和部件,具有较高的防护墙。

根据光伏行业的信息机构 InfoLink 根据Consulting数据,通威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正式进入组件环节,组件出货量已进入世界前六名。

行业分化不会改变龙头效应

经过几轮周期性洗牌,光伏产业从风景到萧条再到复苏,旧王不断落幕,新王登台。

2005年,欧美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光伏产业的生产能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2007年,约有200家国内组件企业,直接翻了一番。然而,金融危机的意外出现立即将快速升温的光伏产业降至了冰点。在此期间,中国有300多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只剩下大约50家企业。

然而,活着的企业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最激进的是彭晓峰。首先,他在新余投资120亿元建设马洪硅材料厂。在财务紧张的情况下,他与中国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赌博,扩大了生产,走上了不归路。

2012年,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进行了“双重反对”调查。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直接减半,赛维、英利、尚德资不抵债,走上了清算之路。

今年,通威以8.7亿元收购合肥赛维,进入电池领域。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单体公司。

后来,欧洲和美国的企业正在关注国内市场。许多著名的国内老品牌都被外国投资冲走了。通威面临着困难,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模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打破了欧美企业主导的光伏发展模式,中国新能源产业也避免了被国际大品牌打破的悲剧。

而这些只是一个起点。

2018年“5.31”新政让行业短暂降温;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多晶硅价格一度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在低谷时期,许多企业停止扩大生产,甚至停止生产,而通威仍然以相当大的战略决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逆周期扩大生产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如技术、制造技术、效率、成本控制和企业战略布局。显然,通威有信心。

这种螺旋式胜利模板使通威实现了积极的自我循环,不仅能顺利穿透周期,还能随着行业的起起落落获得更多的份额。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光伏产能都在中国,海外产能已逐渐退出中国。从长远来看,行业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的增长空间越来越窄。基础薄弱的跨境投机者将是羊群效应的受害者,也将是淘汰赛阶段的受害者。

逆势扩产巩固优势

光伏在工业空间和技术迭代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纵观光伏发展的历史,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2年的欧美双反,2018年的531新政,都是当时的痛苦,但无一例外,它们已经成为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为更大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与同行不计后果的杠杆化相比,通威的稳定性似乎格格不入。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没有超过60%的红线,在行业噪音大的时候仍然保持着专注。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自有资金储备为275.28亿元。

更重要的是,自2015年以来,通威的对外投资明显进入跳跃式提升阶段,短短几年就增长了几十倍。自2017年以来,该行业出现了短期过剩迹象,但通威无动于衷。即使是2018年的“5.31”新政策也未能阻止通威的扩张。后来的业绩表明,通威在行业低谷保持了理性的投资节奏,适当逆势扩产,成功把握了随后的硅材料上涨周期,并于2023年以2148.82亿元的营业收入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通威的产能将继续扩大。根据公司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将达到80-100万吨,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将达到130-150GW。

经过多次行业周期的洗礼,通威基本盘的成功穿越更加稳定和强劲,因此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在中信证券看来,公司作为硅材料的领导者,继续推动新电池和部件业务能力的扩张,完善综合布局。随着硅材料价格的急剧下降,公司仍保持着较强的盈利韧性,进一步突出了产品成本和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继续优化硅材料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成本,加快N 电池产品升级推广,拓展组件业务市场和客户渠道,盈利能力有望趋于稳定。

总之,许多观点一致认为,展望未来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市场环境正在加快,加上光伏市场规模需求,一系列重大政策也在密集引入——这不仅为通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提振市场长期信心,有利于光伏产业复苏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思维金融生产)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

原创文章,作者:投资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52214545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