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市场环境不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少数具有盈利效果的板块之一,新能源汽车指数今年上涨了10%以上。例如,a股由华为的智能选车公司领涨,赛力斯在年内涨幅最大。即使是恒生指数连续下跌4年的港股,理想年内也涨了70%以上,小鹏涨了近40%,比亚迪股份涨了12%以上,表现较低的蔚来今年也跌了6%。各汽车公司的表现都不错,至少大幅跑赢了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进步的体现。
同时,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上不断攻城拔寨。截至昨日问界M9发布会,今年已有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布定价超过50万的新车型。有笑话开玩笑说,“不努力,以后只能开BBA和雷克萨斯。”
两年前,当新能源渗透率仍在15%时,市场基金选择了比亚迪,比亚迪专注于中低价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然而,在电车渗透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发展成为高端车型的汽车公司更受市场基金的青睐。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新能源豪华车的快速崛起是BBA传统燃料汽车品牌的逐渐孤独。无论是30万到40万,还是40万到50万,目前燃料汽车豪华车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基本上很难挑战中国的新能源豪华车品牌。
此外,从目前燃油汽车的新能源转型策略来看,基本上是症状而不是根本原因,完全陷入了创新者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看到,超过50万辆的价格范围也被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品牌赢得了。
2020年以前,由于电池价格昂贵、内饰差、技术不成熟、电车驾驶体验不如油车等原因,新能源汽车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也让占据汽车市场几十年的传统燃油汽车企业鄙视,新能源汽车布局延迟。特斯拉、比亚迪和新力量在政策导向下迅速渗透市场份额。在叠加过程中,品牌之间的产品实力不断竞争,甚至特斯拉也被迫降价促销。
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突破了技术瓶颈,供应链水平的提高为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品牌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改变电车,接受汽车行业的新技术迭代,并愿意接触电车。
这也出现了一种情况,当新力量开始标杆BBA高端汽车公司,这意味着BBA在50000价格范围内,无论配置、内饰、汽车成本,国内汽车已经开始提升大多数燃料汽车的同一价格,传统燃料汽车只有品牌优势。在过去的两年里,BBA等传统燃油汽车公司急于以合资企业或技术入股的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队列。
但从BBA电车的销量和定价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远低于燃油汽车。
今年1月至10月,宝马新能源车型在中国的销量为7.8万辆,而宝马的最低价格为30万元,最高价格为数百万辆,甚至超过200万辆。与同一价格的理想和赛力斯相比,7.8万辆的销量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一个季度的销量水平。
从动态角度来看,BBA等燃油豪车品牌在中期很难回到几年前的巅峰。在当前的新能源时代,汽车公司已经进入了智能化、自主研发智能驾驶和自主研发生态系统的阶段,不再是简单的里程和各种堆放材料。此外,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远快于燃料汽车。除非汽车公司愿意进行大胆的改革,否则时间只会使新能源汽车和燃料汽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毫不夸张地说,5-10年后,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品牌赢得了60-80%的市场份额。
这就对应了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和相关供应链在今年的恒生科技指数中领涨,如理想、小鹏、小米和比亚迪电子。
新能源汽车高端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很难预测谁的高端化能走得更好。就像30万以下的区间一样,大部分都是贝塔市场,很难生产出一家涨幅巨大的汽车公司。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参与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公司向高端化的进程。
碰巧,上周五,互联网公司也经历了一轮极端的情绪下跌,芯片再次被清除。香港股市以前有点脆弱,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在两三天内迅速趋于理性。在政策被充分消化的情况下,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布局 互联网公司的好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丫丫港股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301914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