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的想卖BU吗?这场销售危机才真正部分解除

最近华为BU风光无限。在智选模式下推出的新款“问界”和“智界”,都获得了非常热烈的市场反应,订单“遥遥领先”。而且从网上的风评来看,华为汽车也是风头正劲,同行朋友基本上都像老大哥一样尊重华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有前途。

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BU即将出售的消息再次传出。而且消息还是很逼真的,让资本市场闻风而动,让市值100亿的长安汽车直接跌停。

华为的汽车销售有点离谱,甚至令人难以置信。毕竟,业务势能和轨道前景都备受关注。但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似乎会发现这个谣言并非完全没有现实依据。

华为真的想卖BU吗?

11月23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位(“车BU”)整体包装和销售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疯传,称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最大的股东。长安汽车是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汽车公司,以375亿元的价格获得汽车BU 长安汽车控股股东中国武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约5%的股权。

据媒体报道,消息传出后,长安汽车和华为首次表示不清楚。但资本市场,却显得兴趣十足,受消息影响,长安汽车一度涨停,主力资金净买入23.15亿元。一天后,长安汽车对“入股华为BU”长安汽车战略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安汽车与华为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双方在阿维塔和深蓝汽车上有着深入的合作,但网络传播的信息与事实不符。有趣的是,截至发布时,华为还没有就此消息发表官方声明。

事实上,华为销售汽车BU的消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今年8月,华为汽车BU与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密切谈判。消息人士称,华为打算推动汽车BU的独立运营,“形式类似于荣耀单飞”。然而,华为公开否认了这一消息,随着新款的热销和BU的一系列行动,这一消息逐渐被遗忘。

但事实上,当时在华为内部,确实听到了要卖车BU的风声。界面新闻引用了华为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当华为今年的智能汽车选择业务表现不佳时,确实有传言称汽车BU将被打包出售,甚至一些研发人员也接到了新的动力猎头电话,考虑寻找另一条出路。据媒体报道,华为内部人士甚至表示,“明年1月将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据财新报道,汽车销售BU案被搁置的原因是华为和重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销售价格上存在差异。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华为确实考虑过销售业务,因为差异在于价格,这意味着它可以谈论。因此,如果存在上述事实,现在确实有可能再次发布销售信息。

然而,一些媒体报道引用了华为高层的声明,分析了华为历史上的每一项销售业务。例如,由于美国芯片供应不足,销售荣耀和X86服务器业务是最后的手段。但显然,汽车BU的现状还没有决定华为“卖儿卖女”的程度。

总之,从媒体报道的结合来看,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汽车BU的运营压力曾经很大;华为确实考虑过销售汽车BU;上一轮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没有谈妥。

华为汽车BU也有一本难读的经文

看到这一点,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里,华为最著名的业务是制造汽车。此外,从社交媒体的公众舆论趋势来看,华为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市场反应也相当激烈。那么,为什么华为想要摆脱好的业务呢?

事实上,总的来说,这可能表明汽车BU的真正发展比外界想象的要困难。

首先,从汽车BU的起源来看,华为做这项业务的初衷是弥补华为手机业务下滑造成的损失。这一说法可以从余承东的一些演讲中得到证实。例如,2021年4月,当余承东首次宣布商店销售计划时,他提到:“虽然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没有手机大,但单价高,可以弥补手机销量的不足。”

但现在,随着Matee的出现, 随着60的发布,华为的终端业务迅速复苏。据悉,该系列的出货预期已上调至2000万台。要知道,由于芯片制裁,消费者BG的收入在2020年是4829亿元,后来因为芯片制裁而下降。到2022年,其收入已经减少了50%以上,只剩下2145亿元。汽车BU的出现的初衷是填补2000多亿消费者业务BG收入的缩水,但从现实来看,随着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突破,消费者BU预计将回到顶峰,汽车BU不仅仍在亏损,而且收入仅超过2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在收入增长潜力较大的终端业务中投入关键资源具有明显的性价比。因此,上个月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余承东卸下了BU CEO职位。显然,这意味着余承东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改变。

其次,汽车BU的发展并没有一开始预期的那么顺利。例如,华为汽车业务的重型产品问世界,上市第一年销售的汽车销量为7.5万辆,而余承东最初的预期实际上是30万辆。虽然余承东在2022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变了自己的说法“第一年完成10~20万辆已经是奇迹了”。但最终销量显然没有达到10万辆的门槛。

2023年上半年,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问界遭遇重大阻击,上半年总销量甚至不到3万辆。由于汽车销售压力大,华为在3月份将AITO问界改为HUAWEI问界,以加强与华为的绑定,增强汽车销售,但效果有限。直到9月份新款问界M7上市火爆,这场销售危机才真正部分解除,所以当时余承东说“起死回生”四个字。

第三,华为是另一家对业务盈利能力非常考究的企业。任正非在去年8月的一份内部声明中表示,该公司需要减少所有边际业务,只关注收入和利润。注意最后一句,“只关注收入和利润”。与此相呼应的是,汽车BU目前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单位,年R&D投资超过100亿元。根据华为2023年上半年的最新业绩,华为今年6月的汽车业务收入仅为10亿元。投资100亿,半年收入不到10亿,更别说利润了。显然,这种财务状况与任正非对公司业务的要求发生了严重冲突。

此外,余承东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车 BU 70% 以上投资均与智能驾驶有关。行业共识是,对自动驾驶研发的投资将是一场持久战,华为自动驾驶尚未看到作为独立商品销售的迹象,这与特斯拉的类似产品在商业实现能力上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从北美的测试来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熟。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这一功能进入中国,并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取得了积极进展。这意味着华为不仅需要长期投资这个领域,还需要在市场上面对世界领先的竞争对手,这表明这将是一场极其痛苦的拔河比赛,很少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比赛。但显然,华为汽车BU很难长期消费,无论是消费者终端业务对企业资源的需求提前上升,还是任正非对公司财务需求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华为汽车BU还没有在商业模式上运行。其主要的人工智能模式和智能选择模式,前者投资巨大,不收取开发费和样品费,根据订单规模和汽车公司,因为产品和销售在汽车公司手中,不能销售汽车华为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后者与华为高强度绑定,但无论是问题,还是当前市场表现,虽然不能说不好,但车辆质量问题透支华为品牌实力,必须注意。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华为在这两种模式下都没有获得可观的财务回报。

因此,正是这些现实问题给华为出售BU的消息增添了一些真实性。事实上,在这一点上,人们不得不叹气,华为品牌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几乎忽视了其汽车业务内部的焦虑,这自然是华为品牌实力的体现,但也需要面对,任何企业都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华为汽车制造仍然会遇到问题。尽管到目前为止,华为是否真的打算出售其汽车BU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肯定,但从无风无浪的行业规律来看,也许最近的谣言也表明,华为的汽车制造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留给华为的时间不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金刚新能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81413615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