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丰田章男大概率出乎意料。四年后,东京车展将更名为日本移动旅游展。会有如此不可预测的矛盾和撕裂。

关于日本汽车工业的矛盾。虽然它被称为日本移动旅游展,但与中国和欧洲的车展不同,整个展览的核心只是电气化。在西1-8博物馆的零部件参展商中,只有不到10家展示了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在OEM汽车制造商中,只有丰田和日产在四年前看到的概念驾驶舱(座椅可以逆转,面对面乘坐)提到了智能,而本田、马自达和大发选择了不。

索尼与本田合作,寻求成为日本汽车制造业中最强大的新力量。新力量的总统川西泉不久前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它只是将智能手机植入汽车进行组合安排,没有技术惊喜。换句话说,索尼和本田并不害怕这样的竞争,他们有自己的优势。

撕裂是日本本土消费者的认知和选择。四年后,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为展览设定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例如,参观者人数达到100万,比结束的2023年成都车展多10万。然而,车展结束后,成都现在在中国排名第一。然而,在第一天媒体日结束后,东京车展的人流急剧减少,以至于当许多第一天没有完全参观足够的中国媒体再次前往现场时,他们可以打开前一天需要排队的许多体验项目几次。

日本人根本不想买电动车,这是个大问题

人流急剧下降,因为日本对电动汽车本身不感兴趣,甚至抵制。其中,与中国人经历的10多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同,不是因为充电桩不方便、耐久性和安全性,而是因为购买电动汽车会比燃料汽车增加明显的使用成本,而是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根据2022年《朝日新闻》发布的报道,17.3%的单身男性和14.6%的单身女性表示,她们一辈子都不打算结婚。在已婚人士中,生育率低于自己计划数量的原因是52.6%的人说“育儿费用太高”。今天的电动汽车将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家庭开支。

因为大多数女性都是负责金钱管理的全职家庭主妇,每月给男性发零花钱。下班后去酒馆和同事朋友喝酒聊天是男人家庭地位的象征,因为他们(比那些不来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零花钱。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听着他们谈论家庭电费,很容易找到电动汽车在日本不受欢迎的原因。“全家几口人的电费平均每月花费4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人性是一样的,全世界的家庭都会计算基本的成本,尤其是在东京这样高度内卷的上班城市。

此外,自2023年日本以来,电价一直在上涨。1月,东京电力控股宣布,家庭电费套餐收费标准申请上涨29.31%。最后,6月份标准家庭电价上涨14%-42%,平均家庭电价上涨2000-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上涨100-250元左右。然而,此外,日本对电动汽车不友好的环境在于,其土地面积不足/人口密度大,无法建设电动汽车所需的大量充电/充电停车位等基础设施。

在这次移动交通展上,当我们问如何解决这个消费环境时,日产的回答是“我们正在研究和推广日本各地不同便利店的便捷充电业务。同时,我们正在开发适合日本相应的A00-A0小型电动汽车。”此外,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也提供了其他解决方案,如当固态电池可以大规模降低成本生产时,由于充电速度显著提高,日本消费者本身对长寿命没有需求,一般300公里足够覆盖,然后充电网络优化调整。

此外,目前对日本本土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的另一个限制是,在一个家庭建设模式下,大多数房屋只有一个停车位。在购买车辆时,您需要出示停车位证明,而Kei-car之所以在日本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不需要停车位证明。但目前,新能源并不享受这一政策。

智能部分也是如此。自五年前以来,中国许多城市不再需要携带现金来解决各种生活场景。在日本,现金/信用卡/Wechat/Alipay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方式,有很多板块只支持现金。智能驾驶也是如此。中国/欧洲对自动驾驶的需求很大,因为日常通勤压力不小。随着自动驾驶的增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能源。美国也是因为人口稀少。

然而,对日本来说,其自身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居世界第一,并继续下降。在高速/城市驾驶时,它遵循与日常生活一样的排队系统,很少超车,因此几乎没有堵塞。此外,由于土地面积小,出行距离短,高级智能驾驶无法引起其兴趣,支持车道居中 随速跟车刹车的普通L2级能力,效果已经溢出。

因此,换句话说,人类很难对自己无法经历的事情进行实质性和有意义的同理心。因此,当我们与日本各品牌的高管谈论如何面对全球新能源转型的话题时,我们的反应总是“不着急”。此外,中欧新能源汽车市场现象在其定义上与世界分离。

“事实上,中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属于隔个例子。”这是几位日本品牌高管在接受中欧媒体车展采访时的回复。在这句话之后,他们应该按照全球国际象棋的逻辑来思考,以确保燃料汽车带来的高利润,并确保他们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稳定。

与欧洲汽车公司相比,日本汽车公司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它们依赖它们。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发展多年的清洁柴油计划,因此PHEV的过渡技术也被否认。从奔驰、宝马到大众,所有的重点都直接集中在纯电动上。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然而,对于日本汽车公司来说,即使在2022年,他们也遭遇了疫情——抑制消费力,降低销量,在俄乌战争——供应链压力下降低产量,丰田、本田和日产也获得了180亿、46亿和32亿美元的收入。按销量等比例计算,丰田的盈利能力在中国汽车公司看不到尾灯。比亚迪只能与电池/新能源补贴同时跟上本田,吉利、长城等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使用环境和消费环境方面,即使日本三大汽车公司都是跨国巨型公司,当地总部也无法有效感知行业的巨大变化。因此, 剃须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此起彼伏。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三大品牌合资企业的业务需要总部尽可能加快转型,否则会失去竞争力,但其本土总部与之脱节。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在日本的几天里,无论是对工程师和高管的采访,都很容易看到他们的面部微表情可以显示出来“不解”意义。大多数首席执行官都能理解中欧市场的快速转型,但当提出加速转型的建议时,就不会有共鸣的微表达。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从全球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理解日本人下一步将如何制造汽车,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与燃油时代的顺利进行相比,由于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增加,日本汽车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最后的赌注是固态电池,但没什么用

日本汽车工业现在正在经历几年前欧洲汽车公司的经验变化,基于自己近百年的储备,基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可以快速匹配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基于自己的预行动,可以逆转劣势,基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整体零部件行业,可以快速降低成本,实现燃料汽车时代的成本效益优势。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然而,欧洲汽车公司的案例证明了许多市场现实。基于强大的R&D能力,并不能完全匹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基于应用层验证的智能化缺点是无可辩驳的。大众投资小鹏,唐维实主导斯特兰蒂斯投资零跑,成立大众安徽,专注于绑定中国产业链。奔驰/宝马和德国总部同级R&D中心分别落地中国,这些都是智能补课的最新举措。

事实上,基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整个零部件行业,实现快速成本降低的命题已经被证明是非常低的可实现性。在德国汽车行业,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选择拥抱中国的供应链,同时具有高性价比和先进性。

2022年,宝马打出700亿大订单,分别满足宁德时代和亿威锂的电池生产需求。目前,三大中国电池厂已获得宝马160gwh1000亿元大订单;

梅赛德斯-奔驰,与富能、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订单已经下降;大众完成了国轩高科技的控股。

当然,案例远不止德国汽车公司,日本汽车工业也意识到仅靠自己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虽然全球动力电池模式是看东亚,日本本身也有松下这样的巨头,但丰田仍然选择与比亚迪合资,拥抱广汽集团,实现快速降低成本,提高智能通过水平。2030年前,本田选择与宁德时代签订大订单,供应123Gwh动力电池。

足以看出,经过经验和比较,它最终选择了与欧洲汽车公司相同的模式。

当然,日本三大手中也有最后一张牌,即全固态电池完成成本降低、大规模生产挑战、充电10分钟1200公里数据、不自燃、无热失控,基于燃料汽车时代的一系列储备,迅速使其纯电动车型具有世界上最强的竞争力。

本田计划在2024年开始示范生产,即小规模生产;

2024年,日产计划在横滨建立试生产线,2025年小规模生产,2028年量产第一代固态电池;

2027-2028年,丰田计划逐步实施大规模生产,合作伙伴为光兴产;

上述三家企业的计划与燃油汽车时代相同,步伐相同。但实际问题是,即使日本汽车公司已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虽然目前发展最快的中国汽车品牌还没有明确宣布批量生产计划,但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威来半固态电池、性价比高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5C电池(麒麟电池)等,其充电速度已达到10分钟400公里的水平。

大众尾气门的爆发直接崩溃了欧洲

日本固态电池所说的10分钟补能1200公里只是材料级的概念。业内推断,4-5年后量产达到的天花板级效果预计将在10分钟内补能800-1000公里。因此,面对仍在进步、也在推广固态电池的中国汽车企业,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是着陆速度。

另一个关键挑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使固态电池是大规模生产的,它也需要一个特殊的高功率充电桩来实现接近实验室级的数据。换句话说,国家电网120kW的新桩,即使是固态电池,也不会比普通电池充电快太多。那么,就像燃油车时代一样,即使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用户在哪里加油/补电也是一个很大的调整。

写在最后

当然,日本面临的挑战太多了,比如日本会有多大的阻力。为什么要开发不需要的东西,这将是一个逻辑碰撞的问题。

面对日本汽车工业的想法并不复杂。拥抱欧美汽车公司等全球化,尽可能提高技术先进性,完成成本探索,是社会层面可以看到的清晰路线。

问题还在于日本是否会像Kei一样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C给予消费支持政策。

目前日本汽车工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混乱问题,不是某个企业或某种技术可以解决的,而是全方位的转型。

作者丨黄强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31141306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