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青岛储能产业大项目。
12月11日,青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储能一号项目生产基地项目审批前公示。
根据宣传,青岛将发展新的储能产业,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电力系统。储能是青岛重点建设的新兴产业链之一。通过建设流程短、元素配置合理、运行成本低的储能电池生产系统,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绿色、智能、密集的储能生产基地。
这意味着鹏辉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明确为储能一号项目。
据报道,青岛储能产业园(城阳区)园区将重点研发制造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部件,实施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青岛多年来一直呼吁新能源汽车,同时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背景下,青岛在新能源电池领域长期只有神青岛(相关报道:青岛200亿估值储能企业,中央上市公司增资)和宣高科技两家企业,同时在关键产业链环节也缺乏竞争力企业。
鹏辉能源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也是青岛市储能产业首个引进的百亿级项目。
对于青岛储能行业来说,鹏辉能源项目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上下游企业聚集在青岛,可以推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新能源电池的四个关键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鹏辉能源与青岛市政府在储能领域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今年7月,双方共同签署了北方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站项目。
除锂离子电池外,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在青岛储能领域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也表明,青岛有望在钠离子电池的新轨道上领先。
1
9月26日,鹏辉能源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鹏辉能源是国内储能电池的领导者。其产品主要用于电子消费品领域(无人机、便携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能源储能领域(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储能、家用储能)。2022年收入达90.7亿元,位列2022年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全球家用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二。
数据显示,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储能产业园,总体规划产能36GWh。其中,项目一期占地275亩,建设产能12GWh,完全按照零碳厂标准建设。
鹏辉能源表示,青岛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吸收青岛高水平人才,促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为青岛现代绿色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平衡做出贡献。
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13日在城阳区河套街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由鹏辉能源100%控股。
一方面是应用场景的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关键产业链的集聚。
以最近热议的新能源之都常州为例。宁德时报落户常州后,迅速带动溧阳市60家连锁企业聚集,海目星、当生科技、贝特瑞等上游动力电池材料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常州。
此外,这些落户常州的新能源企业在常州找到了第二条轨道,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随着鹏辉能源的落户,城阳区上、中、下游主配合作的先进储能产业链正在初具规模:
瑞嘉科移动智地总投资10亿元·围绕储能产业链,青岛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北辰循环新能源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作为青岛市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低碳绿色循环示范项目,于2023年6月封顶,满足青岛市退役动力电池环保处理需求;
青岛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锂电池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T-BOX汽车互联系统和BMS锂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布局和开发储能电站和集装箱;
青岛钱云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锰酸锂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多年来国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2
鹏辉能源青岛项目除了庞大的产能和关键产业链企业外,其价值在于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今年7月,鹏辉能源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签署了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北方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标志着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正式进入市场,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是目前储能电池中讨论最多的两条路线。两者的工作原理相似。从性能上看,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低于锂电池,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高低温性能。
由于中国锂矿山对进口的依赖性很高,因此大力发展钠电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无论是从工业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有奇瑞纯电动汽车(宁德时代供应)配备了钠电池。、易驰牌纯电动汽车(富能科技供应)、比亚迪海鸥和思皓花仙子。
目前,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场景比较现实。
早在2019年,鹏辉能源就对钠离子电池技术进行了研究,2021年在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2022年产品小批量试生产,并在动力汽车装配试验中。2023年,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进入商业化阶段。
近年来,鹏辉能源也投资了多家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
今年4月7日,鹏辉能源公司是沃伦特的第五大股东,今年9月在安阳投资10.58亿元,计划建设3万吨磷酸铁锂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2021年10月,鹏辉能源还投资了钠电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百思格。
目前,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企业主要包括中钠能源、当盛科技、瑞邦科技、启钠新能源等,总计划产能超过20万吨。
3
在山东绿色低碳优质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未来储能领域将成为快速增长的市场。
而且,储能领域仍处于剧烈变化。
从锂离子电池到钠离子电池,再到氢能,关键产业链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机遇往往包含在不同路线纠纷的背后。
以常州为例。2017年,常州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孵化了30多家硬技术公司,包括中科海钠、卫兰新能源和天目先导,包括关键材料、电池、设备、系统和回收,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等下一代储能和动力电池技术,估值超过300亿元。
这些孵化企业成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是,相关成果本身已经在实验室阶段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专利,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中试的关键阶段,并能在自己成熟的行业上下游找到应用场景。
以2017年5月在常州溧阳注册成立的天目先导为例,该企业实际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在持有纳米硅基负极材料专利的基础上的创业项目。
另一家有着“中科系”蓝固新能源成立仅两年多,实现了1000吨固态电解质的大规模生产,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岛布局新兴产业的粒度越来越细。
根据青岛市发改委发布的《青岛市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对扩大储能材料生产链提出了明确规划:
基于莱西和平度石墨矿产资源的优势,依托青北碳素、洛威新材料、晨阳石墨、浩鑫新能源、泰达华润、新泰能源等骨干企业,打造新型储能原材料主产区,重点生产大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原创文章,作者:青记智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71314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