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国政
编辑 | 郑 文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中国市场是‘快鱼吃慢鱼’生存法则。因此,要快速判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显示企业价值和品牌价值。”
“日产汽车如何利用积累的电动汽车经验,与合作伙伴东风汽车一起促进电动驱动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022年5月9日下午,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成在接受帮宁工作室创始人葛帮宁独家采访时表示。一端在日本横滨,另一端在中国北京,通过视频连接和同声翻译。
采访持续了一个小时,是葛帮宁写新书《日产在中国》的一部分。
2023年12月,日产汽车成立90年,由东方出版社傅梓出版的《日产在中国》“风月同天——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纪实丛书”其中一个。东方出版社隶属于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后者直属于人民出版社。
新书共6章,每章名称分别为“一个新的开始”“中国破茧(1990-1999年)”“合资企业史无前例”“学习与融合”“不止中国”“激荡新十年”。包括序言和后记,全书共200页,约12.4万字,记录了日产汽车从1933年12月成立到1973年开始进入中国,到1993年成立郑州日产,再到2003年与东风公司全面合资,再到2021年底发布“2030愿景”誓言扎根于中国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是对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综述历史作品,是反映中日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表作之一,是中日相关公司认可授权的企业传记。
这本书是在特殊时期写的。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参观日产汽车座椅厂44周年,日产汽车与东风签订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20年。
以此为背景,葛帮宁从2021年开始写新书。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冒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寻找各种信息,从中国到日本,在线和线下寻找许多关键人物。请回忆并讲述日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苗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东风公司与日产汽车合资谈判前后的全过程,讲述了国务院领导对东风公司合资重组的重大支持,并就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书最后写道:苗伟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中日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和重要邻国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融合。“回顾过去50年两国汽车企业的合作,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苗圩说,“面对历史,以史为鉴,创造未来——两国企业也是如此,两国也是如此。”
东风公司前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延峰接受采访。他的职业生涯与德国、日本和法国企业有着密切的交集。他认为日本企业工作更努力,特别是早期的研究和规划非常严格。这本书记录了他观察东风有限公司后的三个启示:一是系统管理能力强,二是管理质量好,三是团队文化好。
朱延风为这本书写序,内田诚写后记。与中国有关的日本汽车公司负责人写道:艰苦奋斗的经历,造就了日产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东风公司的良好关系,实现了合资企业(东风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实现了股东双方的共同成长。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和对话内容不仅是日产汽车,也是日本在中国相关事业的巨大财富。
为了写这本书,葛帮宁采访了时任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古普塔、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委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以及曾经负责中国业务的中村克己、中村公泰、志贺俊志、茂野富平、西林龙、木梅秀树、铃木昭寿等。,并参考了关润等人之前的报道。他们不仅是日产汽车在中国发展的先驱,也是其在中国重大业务变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接力者。
现任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雷平、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浩等接受采访。
以上人物的经历和观点都记录在新书中。
在收集和撰写过程中,在东风公司相关部门和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协助下,葛帮宁查阅了大量原始文件,并交叉向多人核实,恢复了书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澄清了一些历史迷雾。书中还收集了一些历史照片。
这些使新书具有独特而权威的历史价值。
《日产在中国》是葛帮宁写的第10辆专车。此前,她先后撰写了《先锋》、《红旗》、《东风》、《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新征程:解放研发70年》《C-NCAP15年:中国汽车安全实践、一汽-大众工匠成长密码探索、中国汽车研究55年、大国动力:锡柴80年。
这些汽车专注不仅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为中国汽车工业留下了历史底稿,也鼓励无数人投身于汽车强国建设。
今年11月,这些汽车系列获得中国传媒大学20230年口头历史项目奖。应学校的邀请,葛帮宁与国内外口头历史专家和爱好者分享了他在撰写汽车历史书籍和报道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附:《日产在中国》各章开篇图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222141412.html